厦门6个区中,惟湖里区没有摩崖石刻?这让人难于置信。

湖里西部沿海原本的花岗岩石山,在上世纪50年代修建高集海堤是贡献了急需的石料,殿前的楼仔顶山、东山开采殆尽,湖里的牛公岭也开采得矮下了一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开采石料建造民居,湖里中部洪塘的挂石山、赤坡山,忠仑的莲花峰,也开采得零零落落,如果这些石头上有摩崖石刻恐也早已毁了。

忠仑公园东南侧,在东芳山之东北麓,今忠仑骨灰室“安息堂”附近的小庙后,豁然可见一块高三四米的巨石上刻有“綵云古地”4个行楷大字。字为阴刻,每字约有70厘米见方。字体端庄,笔力老道,饱满圆润,颇具苏轼楷书《醉翁亭记》的笔力风格,应是出自于名家之手,无奈边上没有任何题跋和落款,一时无法判断是何方家笔迹。从所拍的照片和厦门其它摩崖石刻比对,也难以从其字体的相像来推测书写者,仅从刻痕的风化程度看应该属清代中晚期。

彩云古地摩崖石刻

“彩云古地”位置

巨石下是一个新建不久的小庙,从方位看,此处位于旧时后埔到洪山柄的马路,今云顶中路的西侧,属石鼓山西麓延伸的一片向阳坡地。旧时,此地多有花岗岩突出,岩石间的空地上有不少墓葬,岩上因墓葬常被刻上“×界”“×家地界”的字样。处于路边的岩石便于开采,经上世纪中后期数十年间的滥采,此间的莲花山、东芳山、石鼓山一带像样的岩石几乎难逃厄运。惟独这块巨石还能幸免,或许是这“綵云古地”四字而让人心生敬畏,因石镇邪,因字留石,得以填补湖里区无摩崖石刻之白。幸哉!

“綵云古地”为溢美之词。綵同彩,彩云即绚丽的云彩。南朝刘勰《文心雕龙·序志》:“予生七龄,乃梦彩云若锦,则攀而采之。” 唐·李白《早发白帝城》诗有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彩云追月”则是著名的广东粤音曲谱,以其轻快独特的风格,写景抒情的诗情画意成为广东民间音乐典型代表。如今的云南则以“彩云之南”自称。“彩云”象征美丽的事物,寄托美好的愿望,抒发无尽的想象。此地称“彩云”,想必是古有文人墨客曾经在此有过“彩云若锦”之梦而勒石留存,或者言此处是绚丽如彩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而郑重标识,抑或是题书者的灵思泉涌、联想翩翩而一时挥斥方遒?  厦门岛的五通与金鸡亭之间有古驿道,忠仑虽然是一片山地,却处在驿道的一个交通要口,在这里的石头上发现摩崖石刻并不奇怪。

“彩云古地”摩崖石刻至今默默无闻,“养在深闺人未识”,也没被《厦门摩崖石刻》一书收录。它蛰伏在这桉树耸立,绿草茵茵,巨石嶙峋之中,低调朴实,闹中取静,然而毕竟与小庙和骨灰室为伴,让它所传递的文化信息几乎窒息,正待慧眼识珠者为其拂去岁月尘埃,为忠仑山地公园增添一处绝佳的人文景致。

倘若如此,正可谓巨石留古地,彩云绕其间。

经黄国富老师授权。

本图文内容转载于其关注号:老禾山原住民,版权归其所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湖里掌故之199 阿美

美的父亲是五通店里社人,母亲是钟宅人。1940年,阿美出生于新加坡,随父母在南洋生活。阿美的父亲早年去世,母亲为了讨生活只好改嫁,阿美便随母姓钟。

湖里掌故之198 “珍珠亥”

坂上陈亥自小没有了父亲,家里一贫如洗,他又没读书又懒得帮做事,母亲常常怨叹说,亥仔,你长大了怎么办啊,你真是一个“害”仔。

新发现!明崇祯八年的“林氏祖碑记”出土|二三八记

2024年6月7日,有网友在柯家安兄的「走出文圃山四界看」后台留言,“你好,沧一小区有块古碑倒扣在地,请问知道来历否?”收此消息,家安兄即将之转询众海沧文友,温福来先生在第一时间寻访了沧一小区,竟无所获。众人当下只是草草讨论一阵,未曾泛起微动涟漪。

湖里掌故之197 师爷陈日铭

陈日铭(1885.5~1970.5)福州闽侯螺洲人。少时聪颖,在福州接受新式学校的教育。1910年华侨筹资修建的福建第一条铁路漳厦(嵩屿)铁路通车,陈日铭从福州赶来应聘,担任主事文书。他年纪不大,个子壮实,人称“师爷”。

钟林尾土楼记|二三七记

今海沧区钟林路所包围的区块,有一处千年古村落,名曰“钟林社”,为明初海沧十七社之一。明清时,钟林社辖有钟厝、林厝、上庵、洪厝、西店、铁灶后、钟林尾等自然村,是海沧中部曾经的巨无霸。

湖里掌故之196 耙草割柴

厦门是个孤岛,清代《厦门志》说:厦门“地窄人稠……山皆童山,束刍尺薪,皆自外来。春雨连绵,有米珠薪桂之虑焉。”(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