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边社西南介于石头皮山和牛公岭之间有个小山包叫风动山,海拔高程56.5米。山上有风动石。风动山如今处于兴隆路和宜宾路交口处的华景花园小区内,山包上的风动石保存还相当完好。

1960年的地图上的风动山

1975年的地图上标为“风动石山”

1980年禾山公社地名图上的风动山

风动石下有巨石为台,大石台正好有个拱突,向上突起支撑着风动石。风动石搁置其上,和大石台的接触相抵之处不足半米,宛若鸡卵置于台上,摇之欲动,动之欲坠,故名风动石。咋一看这风动石像顶大僧帽,换个角度看又像块大猪肝。风动石是花岗岩质地,高约三米,长约六米,厚约2米有余。粗略估计,此风动石体积约有一二十立方米,重达五、六十顿以上。这么大的一块巨石,其重心仅靠那么小的面积所支撑,摇摇欲坠,给予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这种大自然的造化,实在不可多得。

风动山上的风动石

风动山上的风动石

关于风动石的来历,有着两个美丽的传说。

传说风动石原来是立在塘边石头皮山腰的一片大石帆,清峭耸立,玉树临风,卓尔不群。后来有人在石头边上杀狗,玷污了狗血。狗血是污秽肮脏之物,等于对它大不敬。石帆一气之下,呼啸一声就飞走了,落到了现在的地方,生气地横躺在石头上,再也立不起来了。

又传说风动石是停在石头皮山山坡上的一艘石船,是好心的神仙派来暗中专门为塘边人运送米粮的。每当塘边谁家那户米缸没米了,主人只要“嘭嘭嘭”敲三下米缸,夜深人静时,石船就会把米送来。天亮时掀开米缸盖子,又是满满的一缸米。有一天,石船连夜出来送米,半路遇到大风雨,船桨都被打断了。它再也没办法回到原处,就停靠在石头皮山的西南面,变成了后来的风动石,风一吹,还会摇啊摇,好像还在为人们运送米粮一样。石船开走了,石头皮山山坡上至今还留下一道深深的沟,据说那是石船驶过的痕迹。

从仙洞山俯瞰风动山(陈善同摄 1980年代末)

华景花园内高处的风动石,是目前湖里区内唯一的一处风动石景观。经历千百年历史变迁和近数十年的大建设大开发,风动石能够留存下来,真是万幸。目前,其周围林木繁茂,自成一景。但是这一景观为住宅小区所独占,风动石上被黑漆编上了数码,石盘之下挖掘有人工的洞穴,破坏了景观的美感。风动石如今闲置深藏,人迹稀疏,以至于知之者少之又少,要想接近它还得经过小区的允许。

风动石名气虽然不大,但俨然是这一带难得的一处景观,总是吸引年轻人的目光。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笔者也曾带领学生春游风动石,那时候风动山上绿树婆娑,草木萋萋,山下阡陌纵横,沃野如茵。数十年过去了,风动石这一景观资源还不能为社会所用,还不能造福于民,不能不说是一种浪费和遗憾!

游玩风动石留影(佚名摄  上世纪90年代)

本区蔡厝社后的山崙石盘上,即今联发集团大楼附近的高地,原本也有一块风动石,石头不大,仅有一头牛的大小,据说可以轻易摇动它。这块风动石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被开采掉了,它长成什么样,没有留下照片可以说明。

二处风动石,二种境遇,人们啊!如何珍惜上天给我们的馈赠?

经黄国富老师授权。

本图文内容转载于其关注号:老禾山原住民,版权归其所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湖里掌故之185 古渡码头

1955年高集海堤还没建成之前,厦门岛的对外交通,完全依赖船只,码头必不可少。古时候,今湖里区所辖境域,东有五通渡,西有东渡,北有高崎渡口,还有24都的蠔口渡、蟹仔屿渡。这些都为清代《鹭江志》《厦门志》所记载。

老禾山照片的故事之22 禾山工商联

江头街在解放前后都是禾山商埠,从事商贸的工商业者最为集中。解放后,“为加强内部团结,发挥集体主义精神,做好当前各项中心工作,尤其是抗美援朝工作”......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