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剑犹在耳,还舟遽藏壑
—— 林一材故居
林一材故居现位于西柯镇美星村尾厝里,“为林一材出生地及儿时居住地,古地名‘大厝内’。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坐南朝北偏西,为前、后两落带左、右各一列护厝,总面宽26米,通进深15米。前落面阔3间11.7米,进深1间,石构墙裙,土坯墙堵,悬山顶,燕尾脊。后落面阔3间,进深1间7米,由中间敞厅及两侧边房构成,悬山顶,燕尾脊。”因无人居住,故居现状破损严重,渐失昔日荣光,故居内原来还有一尊林一材木雕像,现已移放于后人家中。
林一材,初名一雉,后改一材,亦名以成,号玉吾。生于明嘉靖癸巳(1533年)二月,卒于明万历辛亥(1611年)四月,得寿七十有九。其幼时聪颖,跟着老师学习《周易》。年龄稍大一点,则改学《春秋》。二十一岁时就参加考试,并被督学朱镇山选拔为第二名,递补成为县学生员。之后,见赏于姜凤阿、蔡见麓二督学。邑之先达洪芳洲先生曾延聘林一材到家中授课,对其十分欣赏。明嘉靖庚申(1560年),倭寇乱起,沿海不宁,导致林一材生计艰难,有人想要接济他度过难关,皆被谢绝。林一材后于明隆庆丁卯(1557年)中举,明隆庆五年(1571年)登进士第,为二甲七十七名赐进士出身,初授南京礼部主事,对于国家典礼物多方询问,并将其整理成册。父亲林潆川亲赴官署,告诫他“吾无侈望于子弟,得如乡人某为鹾长,疏荣二代足矣。”。同时,希望林一材“官所至,笞毋溢十五”。不久,升郎中,适逢父亲林濙川过世,按规定需要守丧三年。服满之后,复任户部河南司郎中,裁撤宗藩额外的要求,又要求粮额必以弘治十三年为例,禁止虚增粮额用来邀功。其时,江陵相(张居正)正推行丈量法,林一材倡议:“无浮粮州县,不得概丈以滋扰”。这些事情是他为官期间较为显著的事迹。
明万历九年(1581年)辛巳,林一材在担任太平知府时,与县令杨维成倡议修葺采石李白祠。同时,进行大胆革新,“革盐号以惠商,分税契于属邑”。太平复旧俗多诬陷之辞,林一材任上认真审辨案件,“折严遣偿”,令世风为之一变,甚至出现一些奇异的现象:文昌宫发生火灾,“天雨反风,鸠工砌圩,而怪鱼敛髻”。老百姓以神君称颂林一材,则曰:“偶然耳,守敢自多乎”,清正敬谨于斯可见。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以学宫基址为筑城东缩十之三,因择城隍庙废址即废察院徙建之。”
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林一材为浙江副使,任衢州兵道,大力整治永康的贪官污吏,正直敢言,诤留预备的仓谷,当时执政的官员对其不得不有所敬畏。林一材率真正直,并不因此而有所顾虑。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三月,由浙江副使升任云南参政,任上裁撤军伴,分发矿税,临元于是成为不受重视的地方。因为滇抚萧公的推荐,林一材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十二月丁亥,由云南右参政调补为山西左参政。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壬辰,因为受到诬陷,调任冀南。虽然宦途遭受打击,林一材仍然“训练绸缪”,将马泡泉引入学宫,设立名籍用来约束宗藩,布帛商铺,丝毫无犯,老百姓都在称颂仁政。三月,撰《汾州新濬诸泉图记》,该碑“青石质,圆首长方形,高70、宽88、厚21厘米,碑残,余上半通。碑阳额篆‘汾州新浚诸泉图记’,碑文楷书,共26行,满行21字,共368字。碑阴楷书,共19行,满行7字,共87字,现存汾阳市博物馆。”
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二月辛亥,林一材由山西副使升为广西右参政,不久即接到其母陈宜人的讣告(宜人已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癸巳十一月十二日逝世),依制守丧。尽管林一材已经退隐同安五年,广西的老百姓仍然感念其恩德,并为之建立生祠。
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三月,参加李材主讲的夕阳寺大会,“同安县知县洪世俊,学官叶宗舜、王埴、林丛,以及乡先生王任重、林丛槐、李献可等俱在与会之列”。
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十月,与友人戴燝等人游天柱山,并撰《管侯重新天柱岩记》。该碑今未见,文章见收康熙版《长泰县志·艺文志》。
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林一材撰《同安县禁谕》,该碑现立于石浔昭应庙内,碑“高2.75米,宽1.15米,厚0.18-0.2米,记述县令王世德禁止当地豪族霸占田海、强娶豪夺之仁政。”碑记落款“浦西海叟林一材”记,可见其虽归田乡居,然热心地方公益,惓惓不息。蔡献臣称其“朴直以宅心,礼让以率俗,勤俭读书以训子孙。家居一十八载,凡地方利病,如曩奸商以浯盐为官盐,谋设运同知总之。又如浦头河伯安民巡简,皆害多于利者,则力陈弊于当道,而疏汰之,迄今便焉。”
林一材娶广西参政叶明元之姑叶氏为妻。叶氏品德贤淑,二十岁就嫁到林家。林一材在外就学时,叶氏操持家务,细心侍奉公婆,甚至在舂米劳作的时候把幼儿背在背上,即使从早晨忙碌到晚上也不觉得辛苦。林一材登第致仕后,叶氏仍然保持俭朴的生活习惯,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叶氏“善抚妾媵以广胤嗣子”,对待侧室子女犹如自己的子女,旁观者难以分辨嫡出和庶出。林一材在为官期间,叶氏襄助宽厚仁和,因此老百姓称颂他为林佛子。叶氏教诲子弟犹如慈母,所以“诸妇诸孙曾妇皆孝而敬之”,到了晚年仍然如此,十分难能可贵。
林一材有子五人:炳、炜、烨、炌、烇。长子林炳,任杭州府照磨,娶少司寇洪朝选胞弟廪生洪朝冕之女。次子林炜,监生,娶太平府芜湖县知县李维铉女为妻。三子林烨,庠生,娶惠州府海丰县知县赵尔宪女;四子林炌,庠生,娶同乡进士广州同知陈荣选女为妻;五子林烇,聘监生陈其弘女为妻。
林一材与同邑刘梦松、刘梦潮、蔡复一、庄渭扬皆有姻亲关系:其女儿嫁给同乡进士台州府知府刘梦松的儿子刘节□;孙子林顺基,聘广西布政使分守苍梧道按察司副使刘梦潮女为妻;孙子林泰基,娶京营左参将庄渭扬女为妻。孙女则嫁同乡进士五省经略蔡复一之弟蔡复心,故蔡复一在为林潆川所撰墓志铭中自称眷晚生。
林一材逝世后,蔡献臣撰有《挽林玉吾大参》:
淳化一以沦,斯人久不作。用意臻羲黄,竞能耻干镆。秩宗惟寅清,计部严管钥。领郡号廉平,观风见挥霍。浙水及冀方,共颂阳春脚。三秀招归来,善刀无留锷。娓娓家人言,斤斤先进鹄。即今大耋年,清神凌海鹤。负剑犹在耳,还舟遽藏壑。怅望席帽山,凉风日萧索。
林一材与元配叶氏初合葬灌口市头,后因征拆,迁至西柯镇大蔗内岩山南坡重葬,墓志铭由同乡进士刑部主事蔡献臣所撰,同乡进士广东按察副使陈基虞隶额,同乡进士户部尚书黄仲晔书丹。
本文内容由作者:吕瑞哲 提供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