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记」

海沧版赵氏孤儿考


引言:春秋晋景公时期,世卿大族赵氏因骄奢跋扈、权倾晋国,引起了晋景公及各公族的不满。在晋景公的授意下,赵氏遭受了灭族之祸,其封地、财富被各权臣分割占有。侥幸存活的赵氏孤儿赵武,因寄居在晋国宫内而躲过一劫。长大后的赵武最终卷土重来,不但重构了赵氏一族,而且恢复了原有的殊荣,为后来三家分晋,赵国建立奠定了基础。

这一幕充满凄凉、侥幸与无奈的悲情剧,在两千年后的福建沿海竟又活生生上演了一次,只是其主角由赵氏换成了山仰陈氏-马来西亚槟城五大姓之一颍川陈公司的组成之一。

新加坡土生华人博物馆之陈谦福牌匾,@陈嘉伟

传说,山仰陈氏在明代以前曾是人丁兴旺的海沧望族,其社域东邻沙坂、西近石囷、南接海沧墟、北抵后山尾,风光一时无两。后不知何故,山仰陈氏与林尾薛氏结仇。在某个夜黑风高的晚上,薛姓提督借其官势,带领官兵突袭了山仰,一场大火之后,山仰全社覆灭,无一生还。天无绝人之路,当时有一山仰媳妇张氏身怀六甲刚好在柯井母家做客,侥幸存活。张氏后来诞下一男,名曰陈罗曹,其长大后功成名就,既复兴了山仰陈氏,又借机率领官军围剿了林尾薛氏,算是报了血海深仇。因为这场灾难,山仰陈氏的昭穆出现断层,陈罗曹因此被山仰陈氏尊为二世祖流传至今,这个传说也因此成为山仰人对祖先记忆的唯一念想。

真做假时假亦真,假做真时真亦假,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山仰孤儿”的传说,在情节设定上相当符合吃瓜群众的心理需求,但其内容又有几成是真实的?疑点至少有以下几点:

1.真的存在林尾薛姓吗?

2.能动用官兵的人物地方志可有记载?

3.什么年代符合传说的背景?

4.姓氏和地名是否匹配?

我们且从这几个疑点出发,挖掘该传说背后的真实历史故事。

一、林尾薛姓

林尾社,又称蓝尾、兰尾,属贞庵村。因地处海沧半岛地势最为险要的岬角,贞庵村在历史上,曾经存在过大量的小社,人口多样性及更替的频繁性堪称海沧之最,而林尾算是其中相对常青的一个。林尾社,以陈姓为主,至今尚有几户薛姓和一座薛氏宗祠。清末民国时期,对辛亥革命出过不小力气的槟城名商薛学恭、薛木本父子,即林尾人士,可见林尾薛氏自古有之。

二、薛、陈氏官员

根据传说,导演了山仰灭社的长官为薛姓提督,姑且不管提督一职出现的年代,单单就指挥灭社活动的官兵人数估量,其职位自然不会太低。其中的主角陈罗曹,按山仰陈氏及廖艺聪先生所著《海沧姓氏》的说法,其生活的年代为明末,而嘉靖到崇祯朝又刚好是海沧历史记载最完整最具体的年代。然而纵览乾隆版《海澄县志》全文,却着实找不到匹配的薛、陈人物。唯有三个只留姓名不留事迹的人物相关性最高,分别为嘉靖四十年福建举人林武和嘉靖朝武举人林选、林成功,其中林武、林选分别为明代海沧第一位举人和武举人,三位均由薛姓改姓林,可能为林尾人。

三、火拼的年代

虽然没能找到传说中匹配的薛、陈姓领导人,但针对动辄灭社、灭族的举动,想必也不是任何人在任何时候能够轻易做到的,其发生的年代要么是动荡的朝代更替时期,要么是治理腐败的乱世。找寻符合的年代背景,大致有四:其一宋末元初,其二元末明初,其三嘉靖倭乱,其四明末清初。

四、事件还原的推论

首先,需要确定相对可靠的年代

山仰陈氏流传至今大约25世,按每世25年计算,距今约625年,相当于明洪武年间。海沧与之世系相当者,如钟山蔡氏、霞阳杨氏、东屿柯氏等,也基本来自元明之季,也就是说山仰二世祖陈罗曹可能是明初人物,而其母家柯井张氏为南宋入住海沧,符合年代背景。至于流传的明末,距今不过400年,要繁衍25世,每世16年,是有些困难的。

结合明末记载的缺失,或许我们可以暂定“陈氏孤儿”发生的年代就在元末明初。

其次,推断大事件背后可能的时机

元末明初是漳州史料最匮乏、社会最动荡的时期之一,当时明军入闽遭遇最大的抵抗之一便有漳州。元漳守迭里迷实在面对明军强大攻势时,并没有望风而逃或者开城投降,而是誓死抵抗与城破同亡。虽然忠义两全的迭里迷实后来被明军立祠供养,但整个漳州却千疮百孔、人烟骤无,这之后才有了因明朝休养生息需要而鼓励百姓“填漳州”的举措,东屿柯、李二姓便是此时应召而入住海沧的。

我们大胆猜测,陈罗曹会不会是利用明军入漳的机会,达到了报仇雪恨的目的,否则,这之后,笔者实在想不到更好的机会能从山仰越过锦里、四社周等几个大社向林尾开刀了。

以此类推,薛提督可能是元代某个高级将领,与林天福类似掌控着海沧沿海的治安,也因此有能力和权力对一切潜在的抗元势力开展军事行动,毕竟元代中后期,漳州可不太平。而秋后被“算账”的薛氏,从现在看来并没有遭遇灭门的灾难,但多少还原了冤案的细节,些许处置也必然跑不掉,否则就没有传说中添油加醋的资本了。再结合嘉靖朝由薛改姓林的三位举人,莫非他们就是薛提督的后裔?从了母姓或其他缘故改了姓,以便科举考试满足政审的要求?不管结果如何,这三位考取功名的林薛氏们,一定是在明代抗倭中尽了自己的义务,因为同时期的武举、武进士们,大多在抗倭中升仙了。

最后,还原一下山仰陈氏的荣光

“陈氏孤儿”的悲剧使得山仰陈氏的源头信息在一夜之间彻底归零,或许柯井母家并没有带给陈罗曹更多的信息,或许元代的覆灭使得众多资料化为灰烬,以至于山仰陈的一切记忆仅从陈罗曹开始。

山仰始祖记载,@陈嘉伟

令人意外且兴奋的是,在漳浦《頴川氏衍北溪支派白沙世录》陈氏族谱中,我们发现了山仰陈氏可能的影子。谱中记载,其二十世陈潘为“三都山仰祖”,除此之外无更多信息,唯陈潘伯父陈和甫载有生辰年月“生于宋宣和三年(1112年)”。如果此记载可信,那么山仰陈氏真实的始祖可能是陈潘,其出生年代估约1140年,到了元朝灭亡的1368年已逾两百年,是有机会繁衍出势力不小的山仰陈氏的。

陈金殿孙儿女合照,@陈嘉伟

山仰陈氏,作为海沧三都片区唯一的陈氏社,对于闽南第一姓陈氏来说极不对称,但就算是小小的山仰社,也同样有大作为。他的战场并非今天的海沧,而是千里之外的南洋,在槟城,他是五大姓之一颍川陈公司中与丙洲陈氏并列的一极;在新加坡,他也是保赤宫陈氏宗祠的倡建者之一。在晚清民国时期,山仰陈氏涌现出一批具有家国情怀的仁人志士,如陈金殿、陈谦福、陈心和等,他们既是山仰之光,又是海沧人走向世界的榜样。

备注:山仰原属漳州府海澄县三都,故历史考据多沿用漳州资料。

本文内容由作者:蔡少谦  提供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湖里掌故之192 宫庙古龙柱

石雕龙柱从古代延传至今,并未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褪色,被视为一种尊贵、祥瑞的符号,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湖里掌故之191 猪巢鸡巢

本地原本是农耕社会,家禽家畜是农民赖于生存的宝贝。汉字的“家”字,宝盖头下面一只豕(shi)——家里有一头猪。普通话表示圈养这些家禽家畜的地方......

湖里掌故之190 敬字亭与奉茶摊

旧时代文人相互组织惜字会、敬字社等,主要的活动也是搜集字纸集中焚烧。较为讲究者,字纸成灰后依然敬惜,集中在坛子里专门存放,过一段时间选一个吉日,开坛祭祀发明文字的仓颉后,送到溪流随水而去。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