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济宫,有东西南北四宫,尤以东、西二宫最受瞩目。东宫者,位于文圃山支脉岐山之阳,其首建源流在四宫中,最是清晰,也无争议,特梳理概括之。

按澄志之寇乱载,宋绍兴间,有虏寇侵犯龙溪县九龙江沿海一带,处于江北的青礁人因之“鱼惊鸟窜,朝暮不相保”,于是他们便向龙湫庵里的吴真人祈祷。没过多久,官军竟如天降一般,来到青礁,与虏寇厮杀,在岐山之南将其首领李三枭首,余党全部就擒。

好消息辗转传到了青礁颜氏族人、绍兴十二年进士、在朝为官的颜师鲁耳中。在其孩提时,他便经常听长辈讲述吴真人生前在青礁一带的事迹,返乡探亲时,他也常去龙湫庵拜拜祈福。如今,又添了这般神迹,颜师鲁觉得是时候为吴真人正名了。于是,他以其职务之便,向宋高宗奏请为吴真人立庙,以将吴真人之私祀转化为正祀,让更多人知道他,尊崇他。

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颜师鲁的奏请被批准了。于是他便倡议,在青礁村范围内为吴真人重建宫庙,以为正祀之源头。颜师鲁因公务在身,多有不便,于是筹划立庙的重责便落在了颜师鲁的堂兄弟、颜唐臣三弟颜舜臣身上。起初,他们选定了岐山以东的云峤院附近作为新庙址,岂料,吴真人突然显灵,指示要在岐山之南、吴真人生前埋下瓦缶的地方建庙。面对突变,这块土地的主人,师鲁、舜臣的族叔颜发,二话不说,即捐出土地,施工仍按计划照常进行。建毕,颜舜臣主持雕塑了吴真人神像,并举办了盛大典礼,慈济东宫,就此立庙。

时间很快来到了淳熙十二年(1185年),东宫经历了34年的风雨侵蚀,略显颓败。作为当时颜氏一族最资深的族老,颜唐臣主动承担重修之责。他召集众子弟和乡邻,在原基础上扩建了东宫,使之成为当时闽南规模最大、配置最全的宫庙之一。只是,新庙建成后,颜唐臣在向吴真人掷茭确定碑记撰写者时,竟出了意外,真人要求撰写者必须是本乡的新科进士。就这样,碑石备好后,苦等了两科,仍未有新进士出现。主会者,再三祷之,仍无法改变旨意。直到第三科,终于有颜唐臣的外孙、本乡瑶山人杨志高中进士,这才为我们留下了慈济第一碑、千古名篇《慈济庙碑》一文。

人们为了纪念为慈济东宫首创贡献力量的诸先哲,特塑颜师鲁等颜氏之像,作为东宫的配祀,享受千年香火。


参考资料:乾隆《海澄县志》、《青礁颜氏族谱》


END

本文内容由:蔡少谦  提供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湖里掌故之199 阿美

美的父亲是五通店里社人,母亲是钟宅人。1940年,阿美出生于新加坡,随父母在南洋生活。阿美的父亲早年去世,母亲为了讨生活只好改嫁,阿美便随母姓钟。

湖里掌故之198 “珍珠亥”

坂上陈亥自小没有了父亲,家里一贫如洗,他又没读书又懒得帮做事,母亲常常怨叹说,亥仔,你长大了怎么办啊,你真是一个“害”仔。

新发现!明崇祯八年的“林氏祖碑记”出土|二三八记

2024年6月7日,有网友在柯家安兄的「走出文圃山四界看」后台留言,“你好,沧一小区有块古碑倒扣在地,请问知道来历否?”收此消息,家安兄即将之转询众海沧文友,温福来先生在第一时间寻访了沧一小区,竟无所获。众人当下只是草草讨论一阵,未曾泛起微动涟漪。

湖里掌故之197 师爷陈日铭

陈日铭(1885.5~1970.5)福州闽侯螺洲人。少时聪颖,在福州接受新式学校的教育。1910年华侨筹资修建的福建第一条铁路漳厦(嵩屿)铁路通车,陈日铭从福州赶来应聘,担任主事文书。他年纪不大,个子壮实,人称“师爷”。

钟林尾土楼记|二三七记

今海沧区钟林路所包围的区块,有一处千年古村落,名曰“钟林社”,为明初海沧十七社之一。明清时,钟林社辖有钟厝、林厝、上庵、洪厝、西店、铁灶后、钟林尾等自然村,是海沧中部曾经的巨无霸。

湖里掌故之196 耙草割柴

厦门是个孤岛,清代《厦门志》说:厦门“地窄人稠……山皆童山,束刍尺薪,皆自外来。春雨连绵,有米珠薪桂之虑焉。”(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