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合计约2,031字,如有缺失、纰漏,敬请留言告知:


万历癸丑《漳州府志》

祀知县姚之兰。


崇祯《海澄县志》

祀邑令姚之兰也。一在新路直街,一在港口堡内,一在三都。


康熙《海澄县志》

祀邑令姚之兰也。一在新路直街,一在港口堡内,一在三都。公子姚孙榘,壬戌进士,曾为漳南分道,谒港口祠,为联以记之,曰:大人明德远矣今此下民于心终不忘俎豆犹歌旧泽;小子于役来思是亦为政耻躬之不逮步趋曷继先猷…以上诸祠,无不毁者。近则供薪蒸,远则罹兵燹也。唯金祠无恙,以迩邑廨故耳。然亦湫嚣学慱借栖焉。朱祠所缺尤巨,今司铎许公文兹谋复堂构,而以姜、唐二守及龙、姚、刘、余、甘、洪六令附焉。盖皆德业名节逈出者也,卒未能举行,则虽高山可仰,而时绌维艰云。


康熙《漳州府志》

一在新路直街,一在港口堡,一在三都,祀明知县姚芝兰。


乾隆《海澄县志》

凡有四:一在新路直街;一在湖美庵后;一在港口堡内;一在三都,祀明邑令姚公之兰,后祀名宦。诸祠俱坏,惟湖美庵祠现祀公像。公子孙榘,壬戌进士,曾为郡守,置田一石,付湖美庵僧收管,以供祭费。复为联云:大人明德远矣今此下民于心终不忘俎豆犹歌旧泽;小子于役来思是亦为政耻躬之不逮步趋曷继先猷。


乾隆《漳州府志》

一在新路直街,一在港口堡,一在三都,一在湖美庵后,祠明知县姚芝兰。诸祠俱废,惟湖美庵祠现祀公像。公子孙榘,壬戌进士,曾为郡守,置田一石,付湖美庵僧收管,以供祭费。


光绪《漳州府志》

一在新路直街,一在港口堡,一在三都,一在湖美庵后,祠明知县姚芝兰。诸祠俱废,惟湖美庵祠现祀公像。公子孙榘,壬戌进士,曾为郡守,置田一石,付湖美庵僧收管,以供祭费。


>>>>附姚之兰传

崇祯《海澄县志》

姚之兰,字汝芳,南直桐城人。万历辛丑进士,知海澄县。遇事强明,克自树其圆方。邑故有禾平庄田属澄,而龙治其赋,隔属滋弊。又有镇海仓者,卫故丽浦,而密迩澄疆,军储上纳,岁征之澄。澄民割膏以实之,复重趼以守之,赔貱之害,不可胜言。前令龙国禄曾陈其累,而未得请。兰至,廉其利病,申前请益挚,于是庄赋归澄,仓粮改折,积年重负,旦获息肩矣。九都自普玄、草尾一带,旱苦积卤,特令浚渠于祖山,计三百余丈,通石马河淡潮以汇于涧,而达之于泮池。时龙人微有龃龉,几为中辍。侯持之力,躬步陇亩,经画相视,心力交瘅,迄底厥功。澄人相语曰:此百世之泽也。至其新学宫亭,敬一祠乡贤,创置学田,供学官公费,并以赡子衿之不能自存者,仰佐休明,岂一事乎?三十四年,以外艰去。后历杭、汀二郡守。卒祀名宦。子孙榘,天启壬戌进士,今监察御史。论曰:桂平强直自遂,有矫矫霞外之致,辄使豪右屏气,中贵折角。澄人恋公,如去慈母,谁谓叔季居然古风者耶?桐城赡举,不作溪刻语。人志足镇嚣,才能决滞,四封未了事,咸倚津梁,夫固通人之盛业也。


康熙《海澄县志》

姚之兰,字汝芳,南直桐城人。万历辛丑进士,知海澄县。邑故有禾平庄,田属澄,而龙治其赋,隔属滋弊。又镇海仓者,卫故隶浦而密迩澄,军储上纳,岁徵诸澄。澄民苦赔累,且重趼以守之。前令龙国禄曾陈其害,未得请。兰至,申请益力,于是庄赋归澄,仓粮改折,积年重负获息肩矣。九都自普贤、草尾一带,旱若积卤,特令浚渠于祖山,计三百余丈,通石码河淡潮以汇于涧,而达诸泮池。时龙人微有龃龉,几中辍。兰持之力,复躬步陇亩,日夜经画,迄底厥功。澄人语曰:百世之泽也。创置学田,供学宫费,并以瞻子衿之不能自存者,故士与民交德焉。三十四年,外艰去。后历杭、汀二郡守。卒祀名宦。子孙榘、孙棐、孙棐子文然,先后成进士。论曰:桐城所兴,皆为民百世利。所谓获乎上者,民乃可得而治欤?桂平挫权珰,大庇生民,竟扼其身。能治民者,反不令获上,何也?当其生,显晦则异,殁而俎豆同见思焉。岂当要者皆恶苦硬,喜软美,直道之行,仅在斯民耶?更改前志。


乾隆《海澄县志》

姚之兰,字汝芳,江南桐城人。万历辛丑进士。三十一年知海澄县。邑故有禾平庄,田属澄,而龙治其赋,隔属滋弊。又镇海仓者,卫故隶浦而密迩澄邑,军储上纳,岁征诸澄,民苦赔累,且重趼以守之。前令龙国禄曾陈其害,未得请。之兰至,申请益力,于是庄赋归澄,仓粮改折,积年重负,获息肩矣。九都自普贤、草尾一带,旱苦积卤,特令浚渠于祖山,计三百余丈,通石码河淡潮,以汇于涧,而达诸泮池,躬步陇亩,日夜经画,迄底厥功,百世之泽也。创置学田,供学宫费,余以赡贫士,士民交德焉。三十四年,丁外艰去。后历杭、汀二郡守。卒祀名宦。子孙榘、孙棐、棐子文然,先后成进士。论曰:桐城所兴,皆为民百世利,所谓获乎上者,民乃可得而治欤?桂平挫权珰,大庇生民,竟扼其身能治民,反不令获上,何也?当其生,显晦则异,殁而俎豆同见思焉,岂当要者皆恶苦硬,喜软美,直道之行,仅在斯民耶?


注曰:姚之兰,目前已知唯一在海沧设有专祠祀奉的海澄知县。近来,有姚公祠相关碑记出土于后井村衙里社,与姚之兰传互有补充。


END

本文内容由:蔡少谦  提供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湖里掌故之199 阿美

美的父亲是五通店里社人,母亲是钟宅人。1940年,阿美出生于新加坡,随父母在南洋生活。阿美的父亲早年去世,母亲为了讨生活只好改嫁,阿美便随母姓钟。

湖里掌故之198 “珍珠亥”

坂上陈亥自小没有了父亲,家里一贫如洗,他又没读书又懒得帮做事,母亲常常怨叹说,亥仔,你长大了怎么办啊,你真是一个“害”仔。

新发现!明崇祯八年的“林氏祖碑记”出土|二三八记

2024年6月7日,有网友在柯家安兄的「走出文圃山四界看」后台留言,“你好,沧一小区有块古碑倒扣在地,请问知道来历否?”收此消息,家安兄即将之转询众海沧文友,温福来先生在第一时间寻访了沧一小区,竟无所获。众人当下只是草草讨论一阵,未曾泛起微动涟漪。

湖里掌故之197 师爷陈日铭

陈日铭(1885.5~1970.5)福州闽侯螺洲人。少时聪颖,在福州接受新式学校的教育。1910年华侨筹资修建的福建第一条铁路漳厦(嵩屿)铁路通车,陈日铭从福州赶来应聘,担任主事文书。他年纪不大,个子壮实,人称“师爷”。

钟林尾土楼记|二三七记

今海沧区钟林路所包围的区块,有一处千年古村落,名曰“钟林社”,为明初海沧十七社之一。明清时,钟林社辖有钟厝、林厝、上庵、洪厝、西店、铁灶后、钟林尾等自然村,是海沧中部曾经的巨无霸。

湖里掌故之196 耙草割柴

厦门是个孤岛,清代《厦门志》说:厦门“地窄人稠……山皆童山,束刍尺薪,皆自外来。春雨连绵,有米珠薪桂之虑焉。”(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