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于老禾山的民间谚语丰富多彩,从中可见老禾山地道的历史文化、生活智慧、生产经验、民俗风采等等。可惜,随着禾山农耕社会的转型,闽南语在禾山大踏步退出,禾山民谚日益式微。本公众号将陆续推出一些属于禾山的独特民谚,以作为挽救和记录。
这些民谚应该以闽南话禾山腔道出,才属原汁原味。
66.一代亲,二代表,三代散了了。
——形容亲情隔代淡薄。
67.杀鸡杀会死,蒸粿蒸会起。
——女人至少要懂得一些家务的本事。
68.厦门人怕惊吃,山场人惊掠。
——禾山山场人饭量大,到厦门市区亲友家吃饭,看见煮的饭菜量小,认为市区人舍不得让人家吃。而山场人见世面少,最怕被官、兵抓。
69.哈哈哈,抓一篧(kah7);嘻嘻嘻,抓一蠘。
——形容下海人乐观,不管是一篧(kah7)一蠘都好。篧(kah7),装渔获的竹篓。
70.古仔头的灯篙----十一叔。
——古仔头是码头,竖立的灯杆光秃秃,比喻光棍(十一叔)。11,只有两竖,字如光棍;再者,11,两竖不成“丁”(一竖一横)。
71.亲家多,歹把摞(lue)。
——儿女多,婚嫁后亲家就多,遇到婚丧年节要送礼请客,礼数多,难处理。
73.金瓜煮面,外孙倘吃,内孙无份。
——薛岭四月廿四龙源宫神诞,正值青黄不接的季节。主人忙于准备祭拜,外孙来了,先煮碗面吃,内孙还不得吃。
74.目睭花花,番薯看作菜瓜。
——形容眼力不好。
75.生得成,做月内;生不成,躺水床。
——比喻生孩子好似过鬼门关。水床:死者躺的床。
76.生得过手麻油香,生不过手三块枋(bang)。
——比喻生孩子好似过鬼门关。麻油香:做月子;三块枋:死去躺的地方。
77.黑麻油钱还没有还。
——比喻连养育之恩都没有回报。黑麻油:做月子用的。
78.肉要给人吃,骨不给人啃。
——比喻虽然女儿嫁出去了,但也不能让夫家欺负。
79.七坐八爬九发牙。
——小孩正常发育月份的标志。
80.一缘二钱(qian)三水四少年,五用工六用计,七捂八躲(bit),九凶十陂死。
——追女孩的口诀。水,漂亮;少年,年轻;陂死,不怕死。
81.长衫搭马褂,掀起臭尿泡。
——讽刺旧社会迂腐的读书人;又比喻一本正经的装扮。
82.畚箕无目也有耳。
——畚箕用竹子编的,有镂空的“目”,还有扎的两个像耳朵一样的手把。讽刺人充耳不闻,假装没听见。
83.台风过了才下(hei)南。
——台风过后紧接着刮和缓的南风。比喻狂暴之后才好言好语。
84.时到时当,无米煮地瓜汤。
——比喻车到山前必有路。
85.牛牵到北京也是牛。
——比喻愚蠢到顶。
86.土地公,白目眉,无人请,自己来。
——不请自来。
87.大吃神,孝男面,早睏晚精神。
——吃的多,哭丧脸,睡懒觉。形容好吃懒做的人。
88.饿闷,饱笨,半饿饱想爱睏。
——一副懒汉的样子。
89.关帝宫口看篧(kah7)仔底。
——讨小海的渔获多不多,要等上岸了到关帝宫前看装鱼虾的竹篓(篧仔)才知道。比喻还不到时候,走着瞧。此句流行于高崎。
90.妈祖宫口看篧(kah7)仔底。
——讨小海的渔获多不多,要等上岸了到妈祖宫前看装鱼虾的竹篓(篧仔)才知道。比喻还不到时候,走着瞧。此句流行于钟宅。
91.相合牛要扛,相合田要荒。
92.“合”字歹写。
——以上二句,形容合作做事往往互相推诿,难于成功。
93.闲人挨冇谷。
——挨冇谷:磨瘪谷,磨半天也不出米。比喻闲话太多。
94.无油干焦热。
——锅烧热了却没有油下,比喻空有其事,没有本事。
95.无钱摸粿墘。
——袋子里没钱手却一直摸着粿,比喻空有其事,没有本事。
96.无冬至都要搓圆,怎么冬至圆不搓?
——适合时机做的事却偏偏没去做。
97.五脚趖(so)出来。
——出丑了。趖,爬动。
98.有钱石砛也会曲(kiao)。
——出自坂上“珍珠亥”的故事。意为有钱人说话,明明没有的事也变有。
99.目周金,钱做人。
——出自坂上“珍珠亥”的故事。意为心中清楚,是钱在做人。
100.山场亲戚,吃饱就走。
——山场(禾山)的亲戚来做客,吃完饭就走了。说明山场亲戚路途远,来去匆匆;也可以说山场客人不懂礼数,只看重吃饭。
101.闲得去飞机场拉石囵。
——修飞机场跑道时,用的大石轱辘要几十人才能拉动,机场修完了又没用。比喻做无用工。
102.穷怣,富通,坏命勇。
——怣,脑子不好使;通:灵光、变通;坏命,劳碌的人;勇,勇健,身体好。
103.鸡不啼狗不吠
——形容鸡犬不宁。
104.出日画龙虎,雨来叮当鼓。
——形容破厝。
105.有捧(po)有前途。
——奉承领导才有前途。
经黄国富老师授权。
本图文内容转载于其关注号:老禾山原住民,版权归其所有。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