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摘录出处合计约117字:
崇祯《海澄县志》
有雷公石,去山二舍许,云泉院在焉。以上俱岩山之南。
康熙《海澄县志》
有雷公石,去山二舍许,云泉院在焉。
乾隆《海澄县志》
有雷公石,去山里许,云泉院在焉。以上一二三都。
注曰:因石囷社得名,今亦名网山。旧时石囷幅员极广,与青礁同期且相当,后分出诸多小社,至清末却多因瘟疫败社。自海澄建县起,海沧范围内的各山头逐渐被剥离单独描述,以山为名者,止于石囷山。
END
本文内容由:蔡少谦 提供
以下摘录出处合计约117字:
崇祯《海澄县志》
有雷公石,去山二舍许,云泉院在焉。以上俱岩山之南。
康熙《海澄县志》
有雷公石,去山二舍许,云泉院在焉。
乾隆《海澄县志》
有雷公石,去山里许,云泉院在焉。以上一二三都。
注曰:因石囷社得名,今亦名网山。旧时石囷幅员极广,与青礁同期且相当,后分出诸多小社,至清末却多因瘟疫败社。自海澄建县起,海沧范围内的各山头逐渐被剥离单独描述,以山为名者,止于石囷山。
END
本文内容由:蔡少谦 提供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