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于老禾山的民间谚语丰富多彩,从中可见老禾山地道的历史文化、生活智慧、生产经验、民俗风采等等。可惜,随着禾山农耕社会的转型,闽南语在禾山大踏步退出,禾山民谚日益式微。本公众号将陆续推出一些属于禾山的独特民谚,以作为挽救和记录。
这些民谚应该以闽南话禾山腔道出,才属原汁原味。
36.正葱二韭,七蟳八蠘
——当季物产。
37.一魟二虎三沙毛,四斑浯五竹甲六树吠,七蟳八蠘九虾蛄。
——被海产咬蜇的厉害程度。
38.九月起九降,番薯土里拱(hang)。
——农历九月刮“九降风”,正是番薯在土里膨大的时候。
39.没撞到瓠仔菜瓜,人会衰。
——湖里屋前屋后种满瓠瓜、丝瓜,人一经过,总会碰上。
40.犁那无着,擯也着。
——擯:耙地。犁地没有犁到,耙地也会耙到。比喻东西(事情)总会碰到。
41饮酒两三桌,播田父阿子。
——喝酒的时候来了二三桌人,要插秧(播田)剩下父子两个。形容酒肉朋友多。
42.三条韭菜根,咔好在预分。
——浦口擅长种韭菜,自留地上种少许韭菜,收入比挣工分还好。
43.放花蛤,连米搭;放蛏,了到嗨嗨呻(can)。
——强制钟宅要养花蛤、海蛏,结果都大亏本。连买米的钱都搭上,亏(了)到大声呻吟。
44.十月初一蹀(die),卡好外嬷兜作客(kie)。
——蹀(die),大潮水。十月初一大潮水,是下海抓鱼虾的好机会,好过到外婆家作客。十月初一那一天,新落(仙岳)社成群的人都跑到湖里来讨海。正好这一天日本兵围剿新落社,下海的人回去了才知道逃过一劫。在社里的人包括来外嬷家(外婆家)作客的,很多人被杀害了。
45.吊乌是拔关公须,戽水亲像四支须。
——用吊乌吊水像是拔关公的胡须,一把抓;用戽斗戽水,就要抓住4条绳子。
46.一日移栽,三日竖黄。
——作物移苗,3天停止生长。比喻到一个新的环境,生长很不容易。
47.三月入夏车夏后,四月入夏车夏前。
---车,海蚝挨花。蚝石每年立夏前后要竖起来,让海水中的蚝苗靠上(挨花),叫着“竖蚝石”。如果三月立夏,可以在立夏后竖好蚝石;如果是四月立夏,就要在立夏前就竖好。
48.佈到五日节,不够拾田税。
——早稻插秧(佈田)太迟,到了五日节(端午节)才插秧,收成不够本钱。
49.五月鲎爬壁,七月跑得无半只。
——海边抓鲎讲究时节。海鲎在五月的时候爬上岸,七月一只都看不到。
50.水淹出去讨吃,水洘回来让人抓。
——海鱼随潮水来回。水淹水洘即潮涨潮落。
51.好天是英国,下雨变印尼。
——“英”灰尘弥漫;“尼”烂泥。形容道路难走,天晴时扬尘遮日,下雨时泥泞不堪。
52.乌脚西南,翻身就澹(dam)。
——夏季的雨,西南方一起黑云,雨接着就到。
53.正月寒死猪,二月寒死牛,三月寒死播田夫,四月寒死查某媳妇。
——正月最冷,连家里养的猪都会冻死。二月开始春耕,耕牛容易受冻。三月赶着插秧,农夫最容易挨冻。四月好春光,女儿、媳妇常回娘家做客,少备衣物,这时天气经常突变,就容易着凉。
54.雷摃蛰,下四九日。
——惊蛰天打雷,下雨连绵不断。
55.总管大使,满洋直界。
——信众称薛岭公祖为总管大使,四月廿四是总管大使的生日,这一天通常下大雨,沟满池满。
56.五月五,下查某雨。
——五月初五前后时节,时晴时雨,下的是小阵雨。
57.五月初五龙船水,五月十三关刀雨。
——农历五月雨水多。五月初五划龙舟下雨,五月十三关帝爷生日也下雨。
58.立夏下夏芽,立秋下秋霖。
——立夏、立秋前后会下雨。
59.六月立秋紧溜溜,七月立秋秋后油。
——农历六月立秋,凉快的秋天很快就到了;如果七月才立秋,立秋后暑热的时间还长。
60.惊七月半水,无惊七月半鬼。
——农历七月半,暴雨常常成灾,比七月半的鬼还厉害。
61.八月十五,吃番薯芋。
——八月十五正当番薯、芋头可以收成的季节。
62.九月来了大风起,番薯好像留声机。
——九月刮大风,番薯藤好像留声机转不停。
63.焦(da)冬节,澹(dam)年兜。
——冬至如果不下雨,过年前后常下雨。
64.苦令仔吐葟,大人囝仔饿得抓狂。
——苦楝树吐出嫩芽的时候,青黄不接,没东西吃,大家都饿得受不了。
65.死狗五月。
——农历五月,青黄不接,连狗都会饿死。
经黄国富老师授权。
本图文内容转载于其关注号:老禾山原住民,版权归其所有。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