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记」
濠门巡检司兴亡考:福建一路向海历史趋势的见证
“厦为漳郡咽喉,金为泉郡下臂”的说法,从明初一直到清末,可以说早已深入人心。随着厦门、金门在民国之初相继设县,金厦作为闽南,乃至福建门户的军事地位渐渐被人遗忘,取而代之的,则为商贸口岸的经济作用。然而,在海洋还未火热的明代之前,福建沿海的防线还仅停留在与大陆紧密交接的半岛之上,那时漳州的东大门,不是金门,也不是厦门,而是更靠近漳州府腹地的海沧半岛,其名为“濠门”。
濠门位置示意图,卫星图来源/思明马涛
濠门巡检司的生命周期在顺治十八年迁界时便已终结,世人为它所留的念想:一图一寨一地望。四处流散的古地图中偶然显现的濠门字样;人口不多、名气不大的海沧贞庵村寨前社,以及社东的寨仔山;曾经叱咤风云、如今人丁不旺的“濠门叶氏”。
而与之相隔不远的嵩屿之名,则在濠门之后大显身手,先是成为海沧对渡厦门的重要码头,再来又成为福建第一条铁路的始发地,甚至一度成为民国重点规划的新式商埠,而濠门的称谓,则在嵩屿的风头浸润下,渐渐告别了喧嚣。这一切的变化,正是中国海洋战略纵深扩展的历史必然,当农耕文明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导文明时,濠门尚且可以是陆地文明防护海洋威胁的门户,当海洋不断融入生活、生产后,海洋文明在中华文明的占比越来越大,海洋的门户开始由内湾向岬角,向岛屿,向外海拓展,直至今日的岛链。
嵩屿岬角处
因此,以九龙江为例,处于内湾、岬角的濠门代表的是明代以前中国一家独秀的农耕文明;处于海湾岛屿的厦门代表的是明清两代中国参与全球海洋贸易的过渡式农耕与海洋文明;处于东南外围屏障的台湾,则代表着当代中国走向世界,引领海洋振兴的中国特色海洋文明。
本文,通过对濠门的观察,除了以上发现之外,其实还要追溯至明洪武二十年前后,濠门地址的重新认识,原来,濠门最早不在岬角的嵩屿地界,而是圭海的北岸,海沧附近,这种方位的变化,又是对以上发现的另一种侧证。
濠门,远非巡检司那么简单,其前身为宋代设于沧江入海口的宁海寨,一个福建当红时代的漳州东大门。
按明代《备倭记》载,南宋绍兴初年,福州设有荻芦、延祥二寨;乾道八年,泉州设水澳寨,元时更名为永宁寨,淳熙十三年统制韩俊加设宝林寨和法石寨,嘉定十一年真德秀设宝盖寨;绍定二年,漳州太守李勋于龙溪中栅保设中栅寨,于龙溪海口镇设宁海寨,于漳浦南诏设沿海寨。
海沧湾
其中宁海寨所在的海口镇,即海沧的前身,因海口镇和沧江而得名。福建沿海各寨的设立,显示了由北及南的重心转移趋势,也侧面反映了海上贸易繁荣的宋代,来自海洋的威胁由北及南日趋严重。正是这此起彼伏的海上不宁,给了蒲寿庚控制泉州的机会,也因此,宋代福建的海洋霸权在宋元更替时由蒲寿庚终结。
澄志《兵防议上》称,“海口濠门有宁海寨,虽戍卒无多,然耀戎章而威,岛屿居然旗鼓非一日也”。澄志引淳祐漳志又云,“宁海寨,在海口镇之外,地名濠门,绍定三年郡守李公勋请建于左翼军,将官一员,部本戍七十人居之,造巨鳌、大鹏船以便警捕”,之后澄志则推测“旧濠门巡检司想即其故处也”。
以此观之,南宋设置的宁海寨,所设位置即濠门,地处海口镇之外,海口镇为当时海沧地区对外输出陶瓷等商品的始发港及收税之所,因地处漳州极东,自然会优先受到军事防御的关注。之所以说,宋代的濠门不在嵩屿,除了“旧濠门巡检司”的印证外,还与明初江夏侯的入闽有关。
沧江桥,原为海沧始发港,宁海寨应位于附近
《福建通志》海防载,“濠门,在海口镇外,宋绍定三年置巡司。明洪武初设于海沧洋,二十一年移此,后迁县东北之嵩屿,今司裁”。按此说法,濠门即绍定年间设置的宁海寨,洪武初年、洪武二十一年及所谓的“后”均有位置变更,然位置却交代不清,甚至何时定址于嵩屿,都是未知。因通志写于巡检司废弃之后,资料多引用前人著作,可能存在错乱。如《明史》所载,“濠门巡检司,本治海沧洋,后迁县东北之嵩屿”,寥寥几字,则交代了濠门的前生在海沧,后世在嵩屿。比之更早的《八闽通志》,描述更为详细,“濠门巡检司,在县东一二三都,洪武初设于本都海仓洋,二十年徙置于此”。
嵩屿海域
经此溯源,则可推断,濠门巡检司,在朱元璋改元洪武统一福建后,因应全国普遍设置巡检司之风,在海沧原宁海寨基础上重设巡检司,其名讳未知,也可能原称濠门山。到了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入闽防倭,在沿海岬角要害处建十六城、设四十五座巡检司,其中,将濠门巡检司由九龙江口北岸的海沧挪至海口的岬角处嵩屿,从而正式定名濠门巡检司。
按其他四十四处巡检司命名的规则,濠门巡检司所在的嵩屿位置,在这之前或当下应即名为“濠门”,其原址可能又是另外一名,或宁海,或海口,或沧江,也可能即八闽通志和明史所说的海沧,这可能是海沧名讳的最早出处。
因此,回归文首所说,由元入明,来自海上的威胁,如倭寇,较之宋代的海氛,有明显的不宁。明朝在防海方面,一改宋元时泰然守株待兔的方式,主动向海进发,由沿海市镇向半岛岬角转变,这跨越已然是当时陆地文明走进海洋的尝试。如此一小步,对于后世的海洋战略来说,却是一大进步,谁还说明初的海禁是纯粹的小农思想作祟?那大概是几千年中原封建王朝一次大胆的尝试,这么一步等了上千年,你叫明朝如何迈的出,豁的出呢。
本文内容由作者:蔡少谦 提供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