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记」

有一种厦漳泉之交,叫作海沧、角美、东孚


为何属于厦门的青礁慈济宫会是漳州保生大帝的祖庙,属于漳州的白礁慈济宫却是泉州和厦门的祖庙?为何以海沧华侨为主的马来西亚槟城通行的方言是漳州闽南话?为何来自龙池鸿渐的阿基诺自称泉州人?

位于漳州角美的白礁慈济宫,却为泉州、厦门保生大帝祖宫

这一切的答案,就在于该地区错综复杂的区划变更。

该地区是真实意义上的漳泉之交,一个属于漳州的角美,今为漳州台商投资区,另一个属于厦门的海沧,今为海沧台商投资区。

故事得从不太遥远的明代说起。

月港的组成,跨越漳泉两府,今厦漳二市

一、九龙江北岸的“月港”

从明代初期开始,闽南沿海便开始出现零星的海上走私活动,一直到明嘉靖年间达到高潮,其中尤以九龙江下游最为猖狂。这里虽然靠近漳州的行政中心,但因陆海两界分属漳泉两府,官府的控制力相对薄弱,这才有了月港成为大明第一港的后来事。

而角美和海沧,便是九龙江口北岸最正宗的漳泉之交。

角美白礁村的黄娘前角落,过去是漳泉交界

在宋代,乡镇一级的行政单位一般称为“里”,当时九龙江下游的北岸由上到下分属漳泉,上段为漳州龙溪县永宁乡的海洋下里,中段为泉州同安县明盛乡积善里,下段为漳州龙溪县永宁乡的新恩里。

宋元之交时,“里”改为“都”,至明代初期因人口减少,大部分“都”开始缩编,于是海洋下里成为龙溪县二十九三十都,积善里为同安县十七~二十都(积善里后一直保留),新恩里为龙溪县一二三都(后简化为三都)。

明代海沧、东孚、角美分属漳泉三县

明隆庆元年,九龙江口繁华的走私港因隆庆开海而摇身一变成为官营贸易港,以月港为中心,九龙江口各片区均融入了月港港口经济带,其中龙溪县一二三都与龙溪县四五都(青浦片区)、八都/九都(月港片区)被独立设置了漳州府海澄县,从此,九龙江北岸上中下三段正式分属于漳泉交界的三县,加上同属同安县管辖的二十一~二十四都(厦门片区),四个地区在外向型海洋文化的路上越走越远,他们除了区划归属不同外,在方言、文化、民俗等方面都有极其类似的漳泉滥特色。

二、翻天覆地变化来临

当月港经济还在九龙江两岸延续之时,郑芝龙父子的出现,以及明清政权的更替给该地区以强劲的震动,特别是郑成功割据厦金两岛时,严厉的迁界政策让龙溪县二十九三十都、同安县积善里、海澄县三都在月港时代积累的一切盛世成果全部付诸东流,而厦门则后来居上,成了最有积淀的贸易口岸,甚至成为后来清朝指定的对台唯一通渡港。

民国时期三地区划图

因对台经济的发展及五口通商口岸的影响,民国刚成立之时,厦门及金门便独立于同安县而单独设置了思明县,不久金门又从思明县分出成立金门县,从此厦门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近代城市化之路,成为当时福建省城市化水平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盛、人口增长最迅速的对外窗口。

而龙溪县二十九三十都、同安县积善里、海澄县三都在经历合并设置“文山县”失败后,便继续沉沦,百姓无以为生,只能继续南下讨生活,从而储备了大量厚实而不可低估的侨资源。也因为这样,漳泉两地的土匪山贼便疯狂地向三地勒索和抢劫,当地侨商侨民在一次又一次的苦难中坚强了内心,也锻炼了意志,这也是为何闽南小刀会的发源地和主要基地会在这里,孙中山辛亥革命的钱袋子出自这里的原因所在。

民国后期三地区划图

三、重新洗牌,切换角色

解放后,闽南迎来新一轮的区划变更,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厦门的地位维持和辖界扩充。

解放初,以集美镇从同安县划入厦门市为标志,厦门市的版图扩充开始了。

1957年,同安县天马山以西的大片土地,时称“灌口区”,开始易主,或许是考虑到灌口区幅员广大,西陲深入漳州地界不易管理,于是当局将灌口区西部的积善里一分为二,文圃山以西的锦宅、金山二乡及角尾墟的同安街划归漳属的龙溪县,其他则与集美和禾山合并为厦门市郊区。

1957年三地区划图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角美的前身角尾,之所以称为角尾,便在于它与同安县城的距离。而商业氛围一直浓厚的角尾墟,在划地之前,有四分之三属于龙溪,四分之一属于同安,故而人们常称在角尾同安街,“一条扁担跨两县”。

1958年,考虑到厦门岛的腹地发展,当局将与厦门岛距离最近的三都海沧、新垵两乡从海澄县划入厦门市郊区,接着又将同安县从泉州划入厦门,至此厦门市的格局正式成型。

1958年三地区划图

至1960年,经历过区划变革的三个地区,迎来最后的定型,积善里未做变动的东孚乡和鼎美乡合并为东孚公社,三都的海沧乡和新垵乡合并为海沧公社,二十九三十都的东美乡、石美乡、角美乡、鸿渐乡合并为角美公社,至此三个区域的今名形成,并延续至今。而同时,海澄县和龙溪县合并为龙海县,县治亦由海澄和芗城移至石码。

1960年三地区划图

一直到2003年以后,海沧区的成立,又使得东孚和海沧两地归属一区,从此原来三个彼此守望的漳泉交界在一个甲子的时间里,分分合合最终以积善里的拆分成就了厦漳两个台投区的现状。

如此错综负责的区划变更,尽管使得当地文化现象发生极大的扭曲和变化,但同时也促进了三地两区文化的融合,如果厦漳能够精诚合作,那么在这块区域里可挖掘和发扬的闽南文化定然不负其漳泉滥的实质之名。

2012年三地区划图

                               本文内容由作者:蔡少谦  提供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湖里掌故之185 古渡码头

1955年高集海堤还没建成之前,厦门岛的对外交通,完全依赖船只,码头必不可少。古时候,今湖里区所辖境域,东有五通渡,西有东渡,北有高崎渡口,还有24都的蠔口渡、蟹仔屿渡。这些都为清代《鹭江志》《厦门志》所记载。

老禾山照片的故事之22 禾山工商联

江头街在解放前后都是禾山商埠,从事商贸的工商业者最为集中。解放后,“为加强内部团结,发挥集体主义精神,做好当前各项中心工作,尤其是抗美援朝工作”......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