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记」

桃李柯侍御:师生共造“三元及第”


“澄邑初建,登第者多而金紫绝少,柯学御移居建安,竟复中踬”,“年七十四卒,海内门人故吏,生芻絮酒,重趼于霞关、剑水间,百年来称希观焉”。

——乾隆《海澄县志》

柯挺,字以拔,号立台,海沧东屿人,生于嘉靖倭乱猖獗之际,长于隆庆、万历经济文化中兴之时,是明代漳州、厦门地区举足轻重的文臣标杆人物,死后祀乡贤祠,至今在海沧仍有大量与之相关的碑刻文物留存。

纵观海澄县境有史以来的文教历程,曾经的龙溪(或海澄)县三都,今日的海沧,可谓其执牛耳者。从北宋漳州教授颜慥,到南宋进士苏竦,在众多德行兼备的师者努力下,三都科举之盛终得甲于清漳。而真正将师道发挥到兼济天下、趋于极致者,当属明代的柯挺,其桃李之盛、师德之高,不仅让漳郡、海澄人敬佩不已,更是盛名远扬、举世歌颂。其中尤以师生“三元及第”最为人乐道:柯挺及学生周起元分别为顺天府和福建解元,学生顾起元为会元及探花,学生朱之蕃为状元。

朱之蕃赠柯挺之“尚义可芳”匾,图/柯大侠之《东屿的时光机》

柯挺光辉的事迹,零散存在于明实录、各地方志及各杂记中,鲜少有人将之归纳成文,为方便来者窥见其中一二,或瞻仰先贤,或有所醒思,仅就只言片语拼凑成文,谨作笔记。

一、事母至孝

《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者也,其为人之本与。”

柯挺生于嘉靖十六年(1537年),那时的东屿,称长屿,属漳州府龙溪县三都地,因处帝国东南海疆,当地百姓多通番下海,亦商亦盗,长屿自然也不例外。在柯挺九岁时,父亲因出外经商不幸身亡,只留下兄弟数人与母亲相依为命。嘉靖二十三年后,闽南人多出东洋与倭人通商,倭人被明朝物资的丰富及百姓的富有深深吸引,纷纷铤险骚扰大明沿海,从而导致了嘉靖倭乱。

柯挺所居之长屿,三面环海,仅有一石桥与陆地相连,其所在位置正处当时闽南地区最富裕的九龙江要害处,更是备受倭寇威胁与冲击。柯母李夫人独自撑起偌大的家,整日沉浸在惶恐中面有难色,柯挺为了博取母亲欢心舒缓其压力,常常想方设法取悦和安慰母亲,“儿所不有,就以娱太孺人者有”,李夫人终于被柯挺的孝心感动,开颜道,“儿能是,吾无复忧矣”。

母知怜儿,儿知上进。

柯挺少时读书之地,云塔书院遗址,图/陈沧山

柯挺兄弟三人,在乱世中不负母亲教导,先后成就功名,长兄柯安甫以福建武举第一成武进士,柯挺以顺天解元考中文进士,三弟柯完甫为举人。兄弟三人入朝为官,其俸禄往往以大头供养母亲,以至于李夫人竟然容颜永驻,而有“公已老矣而孺慕不衰”的美谈。

柯挺事母之孝,还远不止如此,从嘉靖四十年(1561年)柯挺成为府学生开始,他便长时间在外读书、为官,一直到万历十五年(1587年)奉命巡按湖广,频繁的朝命和永不停歇的使命,使得他疲于应付出入闽道的周折。于是,为了既能满足朝命的要求,又能增加侍母的时间,柯挺便将母亲及全家搬至出闽最为便捷的建安,这算是忠孝最为两全的办法了。

万历十九年(1591年),刚刚完成南直童子试选拔不久,李夫人便过世了,柯挺悲痛欲绝,“奉榇归里”,在完成了海澄家乡各类乡事、族事、家事后,便从此退隐建安不出。

二、经学醇厚

柯挺学问之深,除了天赋秉异外,也有刻苦修学的坚持。

嘉靖九年(1530年),漳州九龙江口的走私活动愈演愈烈,为了杜绝下海通番的民间行为,朝廷将巡海道移镇漳州,并在柯挺的家乡三都设置了“安边馆”。安边馆的第一任长官为漳州府的别驾,他初到海沧,便立即对海沧各乡展开全盘检核,以便从根本上阻止当地百姓通番,其中作为走私大本营的长屿便是他重点打击的对象。经此一役,长屿社民风大变,百姓由争强好斗慢慢向温文尔雅转变,其谋生方式也由下海经商变成泥泊采集。也因此,柯挺才拥有宽松的学习氛围及进社学学习的机会。

柯挺在八岁时便已表现出超群的学习能力,在不预作草稿、拟定提纲的前提下竟出笔成章,引得众人惊叹不已,这在以武举为主要奋斗目标的长屿社,着实是个奇迹。

柯挺题刻

而更令人佩服的是,柯挺能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读书,“夜分犹篝灯读书”,柯母常常怜惜他而屡次劝止,柯挺担心母亲年老忧心,在每次劝说时都会熄灭灯火假装睡觉,待母亲熟睡之后,再偷偷起身继续读书,这场景完全不亚于凿壁偷光和悬梁刺股,更是多了一份孝心与耐心。

嘉靖四十年(1561年),柯挺以童子试第一的身份考中秀才,成为漳州府学的廪生。当时的明朝,理学氛围浓重,各地纷纷组社探讨学问,漳州自然也不例外,府学生们,平日除了读书之外,也会参与结社,而柯挺便是他们的社首,可见其理学之深厚。

隆庆二年,柯挺作为漳州府学的代表,以恩贡身份选入国子监学习。主管国学的大司成林璧对国学生进行了五次考核,柯挺都位列第一,更有甚者,在万历元年的京师乡试中,柯挺一举拔得头名,成为解元。而他在国子监及乡试中所做的试卷,在之后更是成为各路学子参谋研究的范本。

柯挺在从仕之前,已然把自己武装成神一样的“学霸”,其京师第一的好成绩,决然不是巧合,而是建立在其深厚的理学基础及醇厚的学识之上,否则,在这之后,又怎能一跃而成为桃李满天下的名师呢。

三、一篑为山

《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至今,在河南濮阳南乐县城的文庙内,有一处小土包,其旁立有一块石碑,刻着“一篑为山”四字,据说,它的原作者即柯挺。

万历八年(1580年),柯挺考中进士,社友兼选郎想利用职务之便为他谋个好差事,柯挺却坚持“请谒出为令”,“得小国寡民治之”,于是乎,他便成了南乐县令。

为了鼓励后生上进,柯挺在任上大修南乐文庙,并“建楼以助风气”,“时时董课诸生”。说到柯挺的手段,确实不一般,他在工作之余常常造访县学,亲自授课,并要求每一位县学生在晨课前出城背一箩筐黄土携至县学前堆至一处,以示做学问应懂得积少成多的道理,同时也告诫学生们读书之余不忘锻炼身体。待到柯挺秩满,县学前的土堆已然成为土包,于是柯挺大笔一挥写上“一篑为山”,以勉励后来人能坚持苦学,免得功亏一篑。

南乐文庙“一篑为山”碑,图/霞光彩虹71的博客

柯挺的助学之举,也颇有成效,“所赏拔,多登第知名者”,如万历十三年举人杨近仁、武东成等,以至于当柯挺擢升御史离任时,南乐百姓“攀辕泣至涂枳不得发,既取道数百里,而遥追及者踵相接也”。

四、桃李芬芳

“桃李当时盛,葭莩后代连。”

柯挺在担任湖广道御史的第二年,或许是基于他御史之职的业绩,亦或是他在学问方面的成就,朝廷竟然破格将之提拔为南畿提学,负责南直隶各府士子的选拔工作。

在明代,各省的提学官,一般从御史中选出,其基本要求为道德与学问双高,秩满后,朝廷默认提学官必须擢升任用。因此,对于大部分科举出身的人来说,担任提学官既可获得高升机会,又能成为大量储备官员的老师,怎么看,都是好差事。

万历十七年后,士子们写作文章,往往追求新奇,以便夺人耳目。柯挺初上任,便立即中止这样的风气在南直流传,而改以“醇实典雅彬彬有先辈风”的文体。经此果断的改革,南直地区的士子逐渐摆脱轻佻不符实际的官僚作风,而渐渐向实事求是的现实主义转变。此外,柯挺所提拔的秀才,往往同时满足其认定的道德标准,他们在后来的科举及仕途中也多有出彩,如状元朱之蕃、探花顾起元便是其学生中的佼佼者。

吴楚激扬藤鑑匾,图/柯大侠之《东屿的时光机》

对与老师柯挺,诸学生皆是好评不断。如顾起元以自身感受,如是评价自己的老师,“公崇行谊绝干请,十四郡之役,不取学租一钱,士之被公陶冶者众,虑皆矜矜自爱,且懼以繁声诒公诮人人争自秡灈兴起倍曩时矣”。朱之蕃则亲撰牌匾,额曰“尚义可芳”、“吴楚激扬藤鑑”赠予柯挺,如今尚垂挂于东屿柯氏享德堂。

五、坚卧不出

《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万历十九年后,柯挺为母回乡守孝三年,期间,他对于家乡子弟的照顾,可谓费心费力。闲暇之时,他也会回到曾经读书的地方—云塔书院讲学,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位可造之材,曾经同窗周一阳的孙子周起元。在柯挺的调教下,周起元进步神速,很快地,便秀才、举人、进士接连及第,甚至还获得福建第一的好成绩,也因此,朝廷为他们师生二人立了一座“师弟解元”坊以示表彰。

云塔寺旁的“师弟解元”碑刻,图/陈沧山

柯挺为人师表,不仅爱护学生,对于一般子弟,也是呵护有加。

从他担任湖广御史开始,他便一直对从兄弟及同社子弟多加关注,特别是资助孤寡人家,一月之间便支出千斤橐。慷慨待人,对于自己,柯挺却是“淡泊自持”,对于自己的后辈,则“踆踆蹈醇,谨行毋夸毗以败身名”。

在守孝期满,本应擢拔留用的柯挺,却遇到政敌的刻意刁难,以至于在京察时以有功之身遭受明升暗贬的外调考评,这对于一向耿直而不屑党争的柯挺来说,自然不只是寒心而已。或许是出于对已然变天的万历朝的灰心,亦或是因母丧而看破官场尔虞我诈的浑浊,柯挺正式辞官,归隐建安,坚卧不出了。

从柯挺一生治学、讲学、修学的履历与成就看,他确实是一位出众的言官,既有卓越的学识,又有正直的三观,然而,在阉党参政、各党争权的万历中后期,这样的人格却是不受待见的,反而会成为众矢之的,故而聪慧的柯挺选择逃离以规避这一切可能的风险。然而,他却将其毕生所学、所思完完全全地传授给无数的弟子们,无形中却让他们在万历后期及后续的天启、崇祯朝发光发热,是幸还是不幸,我也无法断定,毕竟,明朝之亡,士大夫要负有很大的责任的。

                               本文内容由作者:蔡少谦  提供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湖里掌故之185 古渡码头

1955年高集海堤还没建成之前,厦门岛的对外交通,完全依赖船只,码头必不可少。古时候,今湖里区所辖境域,东有五通渡,西有东渡,北有高崎渡口,还有24都的蠔口渡、蟹仔屿渡。这些都为清代《鹭江志》《厦门志》所记载。

老禾山照片的故事之22 禾山工商联

江头街在解放前后都是禾山商埠,从事商贸的工商业者最为集中。解放后,“为加强内部团结,发挥集体主义精神,做好当前各项中心工作,尤其是抗美援朝工作”......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