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柏山在乌石浦社西侧,海拔97米,因遍植松树,本地称松树为松柏,故而得名。乌石浦社人叫松柏山为“前面山”。不过,此山处于仙岳山最末尾的一座,塘边人叫“乌龟尾”。山的南麓,如今建有观音寺,恢弘大观,梵音缭绕,殊不知在解放厦门的战斗中,松柏山曾经发生过激烈的战斗。

从塘边眺松柏山

从乌石浦看松柏山

1949年10月15日夜,解放厦门的战斗打响。当晚,人民解放军第十兵团渡海强攻,从寨上石湖山、殿前神山、高崎后莲坪、钟宅一线登陆。登陆部队击溃敌人反扑之后,不顾疲劳,乘胜猛插纵深,抢占要点,后续部队争先恐后,源源不断地从各个突破口上陆。16日下午,推进到厦门岛腰部的仙洞山、松柏山、园山、薛岭山一线。

这一线山头是南北半岛的天然屏障。抢占这一线山头,就控制了整个北半岛。并可以此为依托,向南半部推进。

第十兵团总指挥叶飞将军在《故乡征战纪实》中说:

位于中段的松柏山,是卡住厦门南北交通的咽喉。16日午后至黄昏,汤恩伯调集一个师的兵力,向我反扑,即被我军击溃,敌222团团长当场毙命。最后,特务头子、厦门警备司令毛森把他的特务营用卡车运载,急速赶来松柏山。当敌人进入山口后,我军将其截住,未等他们跳下卡车,即将其全歼。

   《漳厦战役》书中这样写:

16日上午11时许,我军开始向园山西侧高地和松柏山推进。在我迫击炮、重机枪掩护下,指战员们利用地形地物,迅猛穿插,一举突击成功。夺去了松柏山一线高地。

我军占领了松柏山高地后,敌人十分惊慌,赶紧组织成连成营的兵力由乌石浦向我松柏山反扑。从16日下午一时至五时左右,我们连续打退了敌人的五次反扑。最后一次敌人用三两大卡车载着步兵,上面架着机枪,由乌石浦沿公路想松柏山窜来。当到山口,我二营两挺重机枪实施开火,打得敌人死的死伤的伤,敌团长也被击毙了,活着的丢盔弃甲,赶紧逃命。

《湖里区志》写得很简练:

“16日下午,登岛部队推进到仙洞山、松柏山、圆山和薛岭一线,汤恩伯调集一个师的兵力,猛烈反扑。人民解放军274、275团的3个营占据有利地形,击退敌军,击毙国民党军222团团长。国民党军厦门警备司令毛森用卡车运载特务营赶来增援,一进松柏山山口就被全歼。”

松柏山的战斗打得痛快淋漓,我军牢牢占领了厦门岛中部一线的山体,此后连夜发起进攻,势如破竹,敌军再也无心抵抗。10月17日近午,厦门岛全部解放。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松柏山不高,有这场著名的战斗,永远载入解放厦门的史册。山的南麓,红墙黄瓦的建筑,点缀在山脚葱绿的树木之间,上下错落有致,更有宝塔高俊,那就是厦门观音寺。

松柏山全景-观音寺错落有致,山海步道蜿蜒而过

观音寺背靠松柏山,紧邻高挡社区台湾山庄,隔着公路就是人流如织的SM商业城,清净和雅致同在,虔诚与繁华相邻。厦门山海步道从观音寺后的山腰绕过,如同是飘过观音寺后的一条精致的丝带,使得松柏山南侧更加绚丽。观音寺后的松柏山,“当年鏖战急”,如今已然是和平、安乐的乐土,呈现一派祥和、多彩的景象。

历史渐行渐远,让我们记住75年前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战斗。       

 ——谨以此文,纪念厦门解放75周年。

经黄国富老师授权。

本图文内容转载于其关注号:老禾山原住民,版权归其所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湖里掌故之192 宫庙古龙柱

石雕龙柱从古代延传至今,并未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褪色,被视为一种尊贵、祥瑞的符号,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湖里掌故之191 猪巢鸡巢

本地原本是农耕社会,家禽家畜是农民赖于生存的宝贝。汉字的“家”字,宝盖头下面一只豕(shi)——家里有一头猪。普通话表示圈养这些家禽家畜的地方......

湖里掌故之190 敬字亭与奉茶摊

旧时代文人相互组织惜字会、敬字社等,主要的活动也是搜集字纸集中焚烧。较为讲究者,字纸成灰后依然敬惜,集中在坛子里专门存放,过一段时间选一个吉日,开坛祭祀发明文字的仓颉后,送到溪流随水而去。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