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孚,指今厦门市海沧区东孚街道,2015年由东孚镇改制而来,系海沧区内唯一具有正宗“同安县”血统的乡镇级行政单位。

九十年代东孚中学,图@柯家安

然而,在“同安县”管辖期间,作为地名的“东孚”却还未完全出现,彼时其辖区尚未形成一个整体,而是在不同时期分属于不同的乡里都保,如宋元明清时归属于同安县明盛乡下辖的安仁里和积善里,清代至民国时陆续分属于灌口和角尾等大区。

一直到民国中后期以后,同安县西垂频繁变化的区划,才使得由“某东”和“某孚”各取一字组成的“东孚”,逐渐浮出水面,并延续至今。

一、诸侯混战

按民国《同安县志》卷六“清及民国都里沿革表”载,清末至民国十六年(1927年),东孚全境分别隶属于安仁里十五都和积善里十七都、十八都,时有“保”一级行政单位十八个,分别为乌石浦、凤尾山、田央、山边、谷山、霞美、北洋、留塘、莲升堂、中孚、林埭、水头、湖浦、孚中、山坪洪、龙门田头 、黄林、圆湖樟埭等。

此时,“某孚”在东孚片区共有两个,分别为中孚和孚中,中孚即东埔的旧称,孚中指孚中央,此外,同属安仁里十五都还有李宅孚保,此孚指的是深青附近的“鱼孚”,与东孚无关。而“某东”还未从“社”晋级为“保”,尚存属于山边保内。

二、鼎山时代

民国廿四年(1935年),改里→都→保→社为区→联保→保→甲。民国廿七年(1938年),区以下增设办事处,时同安县设3区22个办事处40联保406保,东孚分属于第三区(驻地灌口)第十八办事处(驻地李林)的宜义联保,及第二十办事处(驻地角尾)的角尾、鼎山联保。此时,东孚片区出现了与灌口、角尾平行的行政单位“鼎山”。

民国廿九年(1940年),保甲制度被取消,改为区→乡镇→保→社,全县设3区26乡镇194保。角尾和鼎山二联保因之改为乡,原属宜义联保的贞岱保则改划入鼎山乡,至此东孚片区除中孚保属角尾乡外,其他地方均属鼎山乡,分别为东坂、莲花、水头、鼎尾、祥露和贞岱等六保。

鼎山乡成为最接近东孚片区全域的乡镇一级地名,然而,鼎山的先发优势在后来并未能持续保持。同时,东坂社取代山边社成为二者所在保的地名,为下一步“东孚”的诞生奠定基础。

三、东孚初现

民国卅二年(1943年),撤区并乡,同安县缩编为16乡2镇212保。鼎山乡被解散,其下的东坂、莲花二保并入中孚保所在的角尾乡,水头、鼎美、后祥(祥露与后柯各取一字)、贞岱等四保则并入灌口镇。翌年(1944年),再度缩并乡镇和保,除贞岱外,水头、鼎美、后祥由灌口镇划入角尾乡,角尾乡扩大辖域的同时,也将原有的保进行合并,其中便有中孚保和东坂保合并为东孚保。至此,“东孚”二字作为地名,正式面世,只是,此时的东孚也仅仅只是东孚片区六个保中的一个。

1949年,同安县改设7区150保,1950年废除保甲改设乡,至1951年,全县共设7区2镇139乡9街道。时角尾乡与灌口镇合并为第一区,驻地改设在东孚境内的后祥乡,时东孚乡数与1944年的保数相同,为贞岱、东孚、莲花、水头、鼎美和后祥等六乡。

1952年,同安县扩增为10区138乡2镇。第一区分成第一区(驻地东孚)和第二区(驻地灌口),此时东孚全境均在第一区,算是第一次展现了今日“东孚”的全貌。时东孚片区有东孚、水头、鼎美、贞岱、莲花等五乡,后祥被取消。

1957年的东孚片区,@柯家安

1955年,精简机构,10区合并为7区,东孚区被保留了下来。1956年,再次精简,全县7区1镇141乡缩减为4区2镇49乡10个街道,东孚区变更为灌口区,原东孚片区的五乡则缩编为东孚、鼎美二乡。1957年,随着金山乡、锦宅乡由同安县划入漳州龙溪县,东孚、鼎美二乡也从同安县划入厦门市郊区。从此,东孚与角尾、灌口彻底分离,开始以独立的区域呈现。


东孚街道卫星地图,图@百度百科

1958年,海沧乡、新垵乡由漳州海澄县划入厦门市郊区,郊区旋即取消乡村建置,设立人民公社。东孚、鼎美二乡因之合并为东孚公社,海沧、新垵乡合并为海沧公社,至此“东孚”元年正式开启。之后,不管区级单位在郊区、集美区、杏林区、海沧区之间如何演变,东孚在由公社→乡→镇→街道渐变过程,仍然保留着东孚地名不变。经过68年的潜移默化,“东孚”二字已深入人心,成为厦门西共同的乡愁。

九十年代初集美区东孚学区,图@柯家安

论曰:东孚之名,可谓昙花一现、后来居上。组成“东孚”二字的东坂保和中孚保,在东孚出现后不久,便奇迹般地消失了。中孚,渐渐被东埔的俗称取代,东坂则退居幕后,继续作为山边村(保,或大队)的一员隐于市井中。以至于,后来人竟误以为东孚是由东埔与孚中央组合而成。东孚由保升级为乡镇一级的代称,并打败了曾经被称为同安沿海第一商埠的鼎美,或许是因为地理位置适中的缘故。总之,东孚地名初现于1944年,为角尾乡治下的“保”,1956年首次晋级乡镇级,1958年正式成为东孚片区的代称。


参考资料:

▶福建省同安文史资料精选本编委会编.同安文史资料精选本(上).厦门:厦门同安彩印厂,1996年.

▶同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同安县志.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一版.

▶厦门市集美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厦门市集美区志.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

▶吴锡璜修纂,厦门市同安区地方志办公室校勘.同安县志.北京:方志出版社,2007年.

本文内容由:蔡少谦  提供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湖里掌故之192 宫庙古龙柱

石雕龙柱从古代延传至今,并未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褪色,被视为一种尊贵、祥瑞的符号,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湖里掌故之191 猪巢鸡巢

本地原本是农耕社会,家禽家畜是农民赖于生存的宝贝。汉字的“家”字,宝盖头下面一只豕(shi)——家里有一头猪。普通话表示圈养这些家禽家畜的地方......

湖里掌故之190 敬字亭与奉茶摊

旧时代文人相互组织惜字会、敬字社等,主要的活动也是搜集字纸集中焚烧。较为讲究者,字纸成灰后依然敬惜,集中在坛子里专门存放,过一段时间选一个吉日,开坛祭祀发明文字的仓颉后,送到溪流随水而去。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