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原本是农耕社会,家禽家畜是农民赖于生存的宝贝。汉字的“家”字,宝盖头下面一只豕(shi)——家里有一头猪。普通话表示圈养这些家禽家畜的地方,用字很丰富,如鸡舍、牛棚、马厩、羊圈、猪窝。本地话就是一个字:“巢(diao)”。查闽南语字典,才知道地道的写法是“牢”,我不接受这个字,宁可写成“巢(朝)”,就像厦门市区的虞朝巷,原本就是牛巢巷。

忠仑的猪巢(2011)

西潘的猪巢(2017)

前头的猪巢

发生在鸡巢的故事,大家所熟悉的是高玉宝的《半夜鸡叫》。地主想要让鸡提前啼叫,竟然把头伸进鸡巢里学鸡叫。上世纪70年代初,农村限制农民养鸡,家家户户人均只能养一只鸡,超过了就代表“走资本主义道路”,就要把鸡抓走,叫“割资本主义尾巴”。我曾经眼睁睁看着生产队的“政治队长”夜晚带着民兵到我家鸡巢,用手伸进去挪鸡数鸡的熊样,不清楚当时是不是沾了满手的鸡屎——活该!

鸡巢一般用砖砌,用竹竿或者小木条隔成上下二层,鸡的粪便可以掉到下层。猪巢的下部和底部都要用石头砌,才能经得住猪嘴巴拱,还要留一个门,方便抓猪卖猪。

农家饲养最多的是鸡鸭。鸡巢鸭巢一般设在院子里,白天任其在屋前屋后觅食。鸡鸭一般在晚上把蛋下在巢里。第二天天亮后主人把鸡鸭放了,开始捡蛋,按照习俗,不能把蛋全部取走,要在窝里留下一个蛋,称作“引蛋”。如果母鸡抱窝时,就不能下蛋,用鸡毛穿其鼻孔,并且淋水,以期其“醒”来,不再抱窝,赶快下蛋。

店里的鸡巢(詹炳森 摄 1994)

坂上的鸡巢分成上下二格(2024)

旧时农村许多人信奉“不杀生”,自家的鸡鸭要请别人宰杀,帮杀鸡鸭者往往可以获赠鸡鸭的“米血”。杀鸡鸭时,边杀边念叨,念念有词的话是:“做鸡做鸭不了时,出世大厝人囝儿。紧刣(杀)紧出世,顺俗无代志。”意思说,做鸡做鸭不尽时,要出世到大户人家才好。我杀了你,你才能赶快出世。我按风俗去做什么都平安无事。

猪舍俗称“猪巢”,刚砌好使用时和每年过年时都要贴上“六畜兴旺”的小红联,遥对着谷仓上的“五谷丰登”。小猪买来喂养时,连同装猪的袋子或者笼子在稻草烟火上薰一下,叫做“过火熏”,边唸吉语:“过火熏,日日伸”,“过火孵,饲猪呷大牛。”卖猪的时候,要在猪巢边上香烧纸钱,感谢“猪巢公猪巢婆”;要拔一撮猪尾巴上的毛,压在猪槽底,或者塞在猪巢的石缝里,叫做“大猪赶回来”,寓意“下一头猪还会长得更大”。母猪下崽的第三天“做朝”,敬奉12个形状像乳头的“猪母奶”,过后给母猪吃。那是一种用熟番薯掺上番薯粉捏成的染红的供品,蒸熟了在尖尖的乳头上戳有4个小孔,寓意母猪会有更多的奶水喂养小猪。祈求保佑猪崽“四脚在在,乌皮无代(志),碰狮狮!”让小猪四肢健壮,皮色乌黑,平安无事,肥肥胖胖。那时饲养的都是本地黑猪,到了后来才有外来的“约克夏”白猪。

泥金的猪巢

东坪山的猪巢(2021)

钟宅四丘田前后2个猪巢(2014)

宰猪是农家的喜事,要给神明上香,宰后要敬土地公。不论是卖猪或宰猪,主人都会用煮熟了的大肠灌猪血送给左邻右舍,让大家同享。接受者无须回礼。

宰猪是喜事,用猪下水和猪头肉混杂做成的“杀猪菜”,原本是自家吃的“土菜”,如今竟成为不少地方的特色菜。

农耕时代的习俗,许多已经消失,或许只能从这些照片和文字当中触摸到那时候的温度,那怕是这种温度随着时间流失逐渐变得冰凉,尽管我们对于人和环境的感恩,对于生命的怜悯的情感,变得日渐淡薄。

钟宅的猪巢

钟宅的猪巢

钟宅的猪巢(2014)

钟宅的猪巢(2020)

经黄国富老师授权。

本图文内容转载于其关注号:老禾山原住民,版权归其所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湖里掌故之199 阿美

美的父亲是五通店里社人,母亲是钟宅人。1940年,阿美出生于新加坡,随父母在南洋生活。阿美的父亲早年去世,母亲为了讨生活只好改嫁,阿美便随母姓钟。

湖里掌故之198 “珍珠亥”

坂上陈亥自小没有了父亲,家里一贫如洗,他又没读书又懒得帮做事,母亲常常怨叹说,亥仔,你长大了怎么办啊,你真是一个“害”仔。

新发现!明崇祯八年的“林氏祖碑记”出土|二三八记

2024年6月7日,有网友在柯家安兄的「走出文圃山四界看」后台留言,“你好,沧一小区有块古碑倒扣在地,请问知道来历否?”收此消息,家安兄即将之转询众海沧文友,温福来先生在第一时间寻访了沧一小区,竟无所获。众人当下只是草草讨论一阵,未曾泛起微动涟漪。

湖里掌故之197 师爷陈日铭

陈日铭(1885.5~1970.5)福州闽侯螺洲人。少时聪颖,在福州接受新式学校的教育。1910年华侨筹资修建的福建第一条铁路漳厦(嵩屿)铁路通车,陈日铭从福州赶来应聘,担任主事文书。他年纪不大,个子壮实,人称“师爷”。

钟林尾土楼记|二三七记

今海沧区钟林路所包围的区块,有一处千年古村落,名曰“钟林社”,为明初海沧十七社之一。明清时,钟林社辖有钟厝、林厝、上庵、洪厝、西店、铁灶后、钟林尾等自然村,是海沧中部曾经的巨无霸。

湖里掌故之196 耙草割柴

厦门是个孤岛,清代《厦门志》说:厦门“地窄人稠……山皆童山,束刍尺薪,皆自外来。春雨连绵,有米珠薪桂之虑焉。”(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