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老禾山照片的故事,希望更多老禾山照片出现。


047 厦门国营蔬菜农场江头幼儿园首届毕业暨全体师生合影留念 1960.8.26.(洪联和 提供)

  1960年,正值“三年困难时期”最艰苦的时候,许多行业、单位各显神通,纷纷到市郊办农场,种粮食、蔬菜,实行“生产自救”,弥补食品不足。所谓的“国营蔬菜农场”就是这样的产物。市商业局在江头几个生产队的基础上,挂名“国营蔬菜农场”。

  作为“农场”体现的“福利”,就在江头街街尾原江头礼拜堂办幼儿园,招收江头的儿童入园。幼儿园的2个老师,一个是原江头礼拜堂的神职人员蔡羡石(左1大人),她有文化,又能弹风琴,1958年之后,礼拜堂的活动被停止了,她正好空闲着,风琴也是礼拜堂的。一个是陈素月(右1大人),江头老中医王维星的爱人,家就在幼儿园边上,为人温和慈善。

  “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虽说是困难时期,照片中的孩子们穿戴整齐,少有打赤脚的,许多孩子都是第一次照相,面对镜头显出本真的稚气。如今他们大多已经是近70岁的古稀老人了,许多人从这张照片中找到自己童年的形象,不知道还记得那一段时光吗?还记得羡石阿姨、素月阿姨吗?


链接:蔡羡石 引自《从湖江堂走向新区福音堂》

  蔡羡石出生于1926年,22岁时毕业于闽南神学院。解放后,蔡羡石和同是神学院毕业的丈夫苏登邦在禾山湖江教会任职,夫妻二人住在江头礼拜堂。她轻声细语,和蔼善良,给江头人留下很好的印象。文革期间蔡羡石一家被赶出礼拜堂,只好住在乌林砖瓦厂废弃的牛棚。也许她有在江头幼儿园任教的经历,砖瓦厂就让她在厂里的托儿所当阿姨。她靠着低微的收入,维持全家7口的生计。

  改革开放后,厦门基督教复会,她被安排在厦门竹树堂工作。1984年,江头教会复会,她回到江头礼拜堂。1991年荣膺牧师。

经黄国富老师授权。

本图文内容转载于其关注号:老禾山原住民,版权归其所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湖里掌故之185 古渡码头

1955年高集海堤还没建成之前,厦门岛的对外交通,完全依赖船只,码头必不可少。古时候,今湖里区所辖境域,东有五通渡,西有东渡,北有高崎渡口,还有24都的蠔口渡、蟹仔屿渡。这些都为清代《鹭江志》《厦门志》所记载。

老禾山照片的故事之22 禾山工商联

江头街在解放前后都是禾山商埠,从事商贸的工商业者最为集中。解放后,“为加强内部团结,发挥集体主义精神,做好当前各项中心工作,尤其是抗美援朝工作”......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