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记」

闽南年味,古时漳州人请女婿不在初二在立春


若问,中国哪里人最重信仰?想必各处都能举其一二,难分伯仲,但再论信仰之虔诚和宽容,则非泉、漳、潮、台四地莫属。作为闽南语系的成员,泉、漳、潮、台对信仰的看重,已然不是日常可见的表现那么简单了,他们已经将信仰深入骨髓,化作日常的一言一行,以至于让人无法辨别,这到底是信仰还是风俗。

一年四季,都是年节,值此新年之际,特就四地的地理中心漳州,从一册册发黄的府县志中,挖掘那些已然埋入土里,仍旧充满闽南特色的年味,以作为今人感受古代闽南人更胜今日闽南人的信仰风俗那些事。

台湾夜市,图片来自网络

一、腊月送神

十二月廿四日,在民间值守的神仙于该日需返回天庭述职,因此漳州百姓需备果蔬、酒肉等佳肴为之祀,并画幡幢、舆马、仪从等与楮上焚烧,称“送神”。

至正月初四,则与送神物件相当,备齐“牲醴”祭神,俗称“家神宁宅”,意为“迎神”。

这种活动并非漳州的首创,而是源自中原古老的祭俗,大概在宋代最为风行,只是闽南人将之保留并传承的比较好些。

台湾跨年,图片来自网络

二、除夕围炉是大事

明以前漳州富庶无比,在除夕之前数日,漳州人已然开启了过年的序幕,亲朋好友之间往往“持礼相馈赠”,俗称“馈岁”,也就是说,新年贺礼,一般是节前送出的,现在倒没有这么讲究,拜年的同时带点手礼也是应该的。

除夕日,家家自制或购买“红笺神荼诗片”贴于门上,即所谓“新桃换旧符”,今日所说之春联,古人对这项仪式相当看重,除了对联外,还要门神、年画等,以营造新年的氛围,至于联对,则相当讲究,而不是今天千篇一律的“福”、“财”、“丁”、“春”这么老套没新意。

当日,每家每户均需祭祀祖先、祭拜神灵,黄昏时分,则在门前燃放爆竹,焚香张灯,俗称“辞年”或“辞岁”;祭拜结束后,全家老少拥坐在厅堂之上,家长会给小孩“带岁钱”,案下设有火炉,俗称“围炉”,酣畅娱乐、“饮酒不寐”,俗称“守岁”,除夕整晚,室内明灯过夜。

围炉后,还要将旧灯架烧掉,挑选其中的十二块木炭排成一排,观看它们红黑的程度,以作为来年十二个月的晴雨预估,以便开展农渔之业,当然这到底准不准,谁也没个数,就当是未雨绸缪,何况,漳州人土地肥沃、靠山近海,生产生活全靠天气,这点寓意还是挺有用的。

过年,图片来自网络

三、元旦吃素

初一日,不管老少听得鸡鸣均需早起,先是礼神,后祭先人,初一只设斋供,到了初二日,才将供品改为牲肴,且要在祭品上用红糟涂红,俗称“红窝”,素荤切换称之为“换菜”,祭祀如此,饮食亦然,初一一般吃素,初二后才恢复酒肉,以示新的一年越来越好的期盼。

祭祀完毕后,男女老少不分贵贱,均穿上新衣到各亲朋之家贺岁,主人家则拿出装有五种味道的菜蔬果脯之辛盘迎接客人,有的还会奉上桂圆茶搭配,如果有小孩和妇女来访,则会另以红线穿上铜钱再加两个柑相赠,以示吉兆。柑,同“甘”寓意生活甜美如意,也有“大橘”之说,音同“大吉”,寓意大吉大利。

读书人,则在当日到文庙拜谒先师,彼此之间分享一年来的读数心得,互相之间切磋学问,嘘寒问暖,期待来年共同仕进,这也是为一年中的文昌盛会。

从初一到初五,酒池肉林铺天盖地,而“醉人想望于道”,初六开始春节正式结束,俗称“假开”。初一至元宵日,小孩子白天会带上面具往来游戏,夜间则点上鱼龙竹马灯配合鼓乐跟随嬉闹队伍且歌且舞;少年则装扮成“八仙”、“狮鹤”之类的形象,或者傀儡,鸣金击鼓,到各家各户门口表演以博取主人家赏金,他们往往会特别挑选当年有喜事的人家多做逗留,一般会得到更丰厚的打赏;但凡月明之夜,妇女会结伴而行,走过河桥寓意“多寿考”,倚靠榕树寓意“走腰疾”,带麦穗寓意“岁青春”,拔青菜寓意“嫁官人”,如此寓意,基本上覆盖了父母长寿、身体健康、青春永驻、嫁得好夫婿等各方面内容了。

大马过年食物,图片来自网络

四、立春请女婿

立春在古人眼里的重要性一点都不比春节低,直到今天,仍然有相当多的漳州人十分忌讳在无立春的年份结婚。

立春的前一日,府衙、县衙便主导在府县城东郊迎春,前头部队为彩仗及彩棚,彩棚内有童男童女精心装扮成戏剧人物,棚上各种鲜花罗缎装饰,十多人抬棚前行,继之分别为乐队、社戏演员等,队伍先到府县衙门,称“呈春”,继而县官随行,排序依次为县佐、学师、县正、句芒春牛官等,他们从县衙出发,皆“衣紫簪花”,向东迤迤而行,该日全民狂欢,百姓不分男女老少均会出城以各种形式参加活动,数十里的道路两旁多有人卖春饼、春花、春燕等,俨然今日的美食节,人头攒动好不热闹,之后回到公堂设宴看戏。

过年气氛,图片来自网络

立春之日,则各级官员穿上官服,句芒春牛官用彩仗击打耕牛三次,称之为“鞭牛”,用以祈求国泰民安,驱寒多雨,这算是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开春吉兆。百姓人家也会争先恐后索取牛土,将之投放到猪圈中,祈求来年猪肥如牛,事后官家会将彩仗赠与邑绅名士,以示官民同乐和睦。

立春,亲朋好友及读书人之间各置请柬互相邀请,老丈人也会在这天邀请女婿上门一聚,俗称“春叙”,如此动作,一来立春是一年之始,寓意良好,二来正月置办的佳肴尚存,也好一并消化,但如今,丈人请女婿则多选择在正月初二,这变化也不知从何开始。


参考资料:

1.光绪版《漳州府志》卷三十八

2.民国《石码镇志》民俗第三

3.崇祯《海澄县志》卷十一,乾隆《海澄县志》卷十五

4.光绪《漳浦县志》

5.民国《长泰县志》卷四

6.光绪《平和县志》卷十

7.乾隆《南靖县志》卷二

8.民国《云霄厅志》卷三

9.乾隆《龙溪县志》卷十

10.康熙《诏安县志》卷三

                               本文内容由作者:蔡少谦  提供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湖里掌故之185 古渡码头

1955年高集海堤还没建成之前,厦门岛的对外交通,完全依赖船只,码头必不可少。古时候,今湖里区所辖境域,东有五通渡,西有东渡,北有高崎渡口,还有24都的蠔口渡、蟹仔屿渡。这些都为清代《鹭江志》《厦门志》所记载。

老禾山照片的故事之22 禾山工商联

江头街在解放前后都是禾山商埠,从事商贸的工商业者最为集中。解放后,“为加强内部团结,发挥集体主义精神,做好当前各项中心工作,尤其是抗美援朝工作”......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