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老禾山照片的故事,希望更多老禾山照片出现。

009 禾山犁地(紫日提供)

010 禾山犁地(紫日提供)

  犁地有二种,一种是犁旱地,一种是犁水田。在本地,前者称犁田,后者称犁园。“田园”就指耕种的土地。千百年来,禾山本是农耕之地,犁地使用的都是黄牛、木犁。

  这2张照片拍摄时间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都是夏收过后犁田的照片,早稻已经收成,稻田里长出了稀疏的野草和新禾苗。田里放着水,农民忙着犁田,准备插第二季,也就是晚稻的秧苗。一个手扶犁把,一个弯腰在田里清除没有犁尽的东西。已经是中午时分,小牛仔跑下田来,该是吃奶的时候了。村子就在水田边上,龙舌兰沿着村子围成一排,当做篱笆。

  从第一张照片可以看出,龙舌兰已经栽种多年,长出长长的花茎。村子的民居都是最普通的砖瓦房。可惜怎么辨认都看不出这是禾山的那个村社?

  这2张照片同一场景,几乎同一时间,只不过第二张的角度要高不少,超出拍摄者正常的身高,牛也显然是被叫停了,犁所在的位置也不应该是已经犁过的地方,所以这是一个摆拍的场景。

011 禾山犁地(紫日提供)

  这一张也是在村子边上的地方犁地。太阳有点偏西了,村子的房屋在阳光下分外明显,密集的红砖瓦房,屋顶多为燕尾脊,只有前面2间是弯脊。前方是一片围起来的场地,围墙中间开了一个门,这个地方像是一座祖厝。临近的小山头石头有被开采过,露出白色的痕迹。这个地方可能是吕厝,小山是龙山的拖尾。

  村子边上的水田本地人叫“门口田”,往往是最好的田地。这时节已经是秋收过了,田了还晾着没有来得及收走的一扎一扎的稻草。就连用来把谷子打下来的“摔桶”也还放在地里。放干水的地里,晚稻割完的稻茬还清晰可见,农民忙着犁地,准备赶种冬季的蔬菜。

012 莲坂犁地(江请良提供)

  照片拍摄的时间是上世纪80年代,地点是莲坂造纸厂边上。秋收过后时节,水田的水放干了,晚稻割完的稻茬还在。

  黄牛、木头犁,农民一手扶犁,一手扯牛绳,手上还有一支小竹竿,用来驱赶耕牛。在后面的女农民左手挽着小桶,右手一边往刚刚被犁铧翻开的地里撒种子,按照季节来推论,播种的可能是越冬的豌豆。

013蔡塘犁地(1985)


  刚收成完的菜地还留下一些菜叶子,就赶紧犁地了。这菜地是旱地,本地话叫“犁园”。还是黄牛、木犁,犁地的标配。犁地的人是女的,她用双手扶着犁把。

  离这地不远是蔡塘的“黑砖厂”。那时候,用煤渣伴石灰,在机器高压捶打下做出的砖头,销路很广,因为有煤渣的黑色,叫“黑砖”。这种砖的强度不够,后来建筑工地上不能再使用了。左侧远处,可以看到湖边水库。40年过去了,这地方成了“湖心岛”高档楼盘。田园风光只能留在记忆里了。

014蔡塘犁地(1985)

  这照片里的人犁的也是旱地,叫犁园。照片中只能看到他的背影,衬衫被汗水湿透。刚下过雨不久,犁地的人穿着长筒雨鞋,地还湿着,犁铧翻出来的土块发着反光,散发着我们曾经熟悉的泥土的味道。

经黄国富老师授权。

本图文内容转载于其关注号:老禾山原住民,版权归其所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湖里掌故之185 古渡码头

1955年高集海堤还没建成之前,厦门岛的对外交通,完全依赖船只,码头必不可少。古时候,今湖里区所辖境域,东有五通渡,西有东渡,北有高崎渡口,还有24都的蠔口渡、蟹仔屿渡。这些都为清代《鹭江志》《厦门志》所记载。

老禾山照片的故事之22 禾山工商联

江头街在解放前后都是禾山商埠,从事商贸的工商业者最为集中。解放后,“为加强内部团结,发挥集体主义精神,做好当前各项中心工作,尤其是抗美援朝工作”......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