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前不愧是厦岛第一大社,穿行于迷宫一样的街巷中,找不到北。只有走到殿前小学,才略有方位感,当你到小学围墙角处,突然一幢二层洋楼撞入眼帘,不禁眼睛一亮,这才是年代沧桑才是壮美精美,一路所掠过的数不清的楼房,都不算“神马”!

这就是殿前番仔楼。

殿前番仔楼(2014.8.)

大楼坐北向南,主楼结构是在传统的一厅四房建为二层的,两侧的榉房演变为六角突出的过廊房。正立面通体水洗粗砂饰面,灰色粗狂的边柱、三角形窗楣,都显得沉稳庄重。泥塑的窗下垂花和柱头兽面,相当醒目。廊道前采用古希腊柯林斯式圆柱支撑混凝土平梁。圆柱的下部做与连杆等高的方形,柱头做出西式花托。梁上的泥塑图案是雄鹰、绶带、卷草花卉等。楼的侧面及后墙,下部是五层细面石砌,之上清一色雁只砖清水砌。

廊道前采用古希腊柯林斯式圆柱支撑混凝土平梁

侧面墙及后墙下部是五层细面石,之上清一色雁只砖砌

主楼石制厅门上有精致的石雕门当。厅门上方的青石横匾刻着“颍川衍派”,说明楼主人是殿前颍川陈氏的后裔。厅门左右墙堵是山水、花卉、骏马、鸣鹿等灰色泥塑。过廊前房门上方作出画卷状,上施以喜鹊、梅花等彩画。大楼西侧是附楼,附楼外门旁的立面墙以卍字连绵图案装饰。从附楼木楼梯上二楼,楼梯口还设了防卫的木盖。

精致的石雕门当和“颍川衍派”青石匾

二楼墙前廊墙堵用彩色仿出砖饰,过廊房门扇上彩画“春风独占案头香”“国色天香”。厅堂木屏风的行书楹联是:

春色秋容远山近水多佳景

德门仁里燕喜莺迁别有邻

横批:岚光可揖

屏风分隔成许多色彩鲜艳的堵,画了花鸟彩图,当中是大幅“柳浪闻莺图”,落款为:丙子年(1936)二月 厦禾陈□利。屏风门上是木质线篆“礼义廉耻、孝悌忠信”。

可见,洋楼只是外表,内中是妥妥的中国风。

屏风分隔,画花鸟彩图,当中是“柳浪闻莺”

大楼的立面顶部用水泥板做出宽阔的出水檐,其他顶处则是雁只砖叠涩出挑。前廊屋顶平顶,女儿墙为水泥矮柱绿色琉璃连杆。楼冠是十分突出的泥塑双狮护匾,最高处是一只展翅的鹰,中间透空,安放一尊长着翅膀、卷发短装的安琪儿立像,微笑地招手。周围是粗大的卷草花卉图案,下面是大字的“1936”,这是该楼的建造年份。

楼冠(2014.8.)

围墙开边门,向西南,门楼方柱侧立,拱顶帽沿。临街的围墙有雁只砖斜对砌半透窗。

陈春德早年从殿前下南洋,到吕宋(菲律宾)经商。他建造的这座楼矗立在殿前小学边上,分外夺眼醒目,独特的造型,微笑招手的安琪儿,赢得众人欣羡的目光。楼建好之后,他整置了许多家具,准备带着家人回来小住。可是第二年,日寇占领了金门,他在楼顶就可以听到日军大炮轰击禾山的隆隆炮声。无奈之下,陈春德只好转身折回南洋,从此再没有回头。不幸应了殿前那一句俗语,说是旧时候在殿前起楼(盖楼房)“有起的份,无住的份。”

番仔楼彩绘“春风独占案头香”

再过一年,厦门也沦陷了。番仔楼里摆设的诸如铜马、花瓶等古物,被偷光抢光。崭新的番仔楼长期处于无主的状态,做过教室,住过解放军,还有几拨无房的乡民。大厅的长案桌、酸枝椅被毁得没有踪影。也只有解放初部队住进大楼的一些故事和毗邻的殿前小学传来朗朗的读书声,给这座“番仔楼”带来些许的生气。

殿前番仔楼(2023.12)

许多年前去看这座楼的时候,院子内的枇杷树已经窜到了二楼的高度;如今再去,墙上悬挂着“湖里区不可移动文物”匾,院子里整饬一新。那些读书声和枪炮声早已湮没在历史的岁月里,只有楼冠上的安琪儿,还在。

外观整饬一新(2023.12.)

招手的安琪儿,还在

经黄国富老师授权。

本图文内容转载于其关注号:老禾山原住民,版权归其所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湖里掌故之199 阿美

美的父亲是五通店里社人,母亲是钟宅人。1940年,阿美出生于新加坡,随父母在南洋生活。阿美的父亲早年去世,母亲为了讨生活只好改嫁,阿美便随母姓钟。

湖里掌故之198 “珍珠亥”

坂上陈亥自小没有了父亲,家里一贫如洗,他又没读书又懒得帮做事,母亲常常怨叹说,亥仔,你长大了怎么办啊,你真是一个“害”仔。

新发现!明崇祯八年的“林氏祖碑记”出土|二三八记

2024年6月7日,有网友在柯家安兄的「走出文圃山四界看」后台留言,“你好,沧一小区有块古碑倒扣在地,请问知道来历否?”收此消息,家安兄即将之转询众海沧文友,温福来先生在第一时间寻访了沧一小区,竟无所获。众人当下只是草草讨论一阵,未曾泛起微动涟漪。

湖里掌故之197 师爷陈日铭

陈日铭(1885.5~1970.5)福州闽侯螺洲人。少时聪颖,在福州接受新式学校的教育。1910年华侨筹资修建的福建第一条铁路漳厦(嵩屿)铁路通车,陈日铭从福州赶来应聘,担任主事文书。他年纪不大,个子壮实,人称“师爷”。

钟林尾土楼记|二三七记

今海沧区钟林路所包围的区块,有一处千年古村落,名曰“钟林社”,为明初海沧十七社之一。明清时,钟林社辖有钟厝、林厝、上庵、洪厝、西店、铁灶后、钟林尾等自然村,是海沧中部曾经的巨无霸。

湖里掌故之196 耙草割柴

厦门是个孤岛,清代《厦门志》说:厦门“地窄人稠……山皆童山,束刍尺薪,皆自外来。春雨连绵,有米珠薪桂之虑焉。”(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