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记」
辛柯蔡姓氏联盟考
辛柯蔡三姓,作为姓氏联盟,随着近年相关姓氏宗亲研讨、联谊活动的频繁化、世界化而逐渐为三姓所熟知,乃至认可。只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三个不同的姓氏,最终会走到一起,并成为同出一脉的宗亲,起于何时,又源于何故,并没有太多人知晓和深究。
蔡姓分布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结果,蔡姓全国排名第44位,人口占比0.46%;辛姓排名139位,人口占比约0.069%;柯姓排名188位,人口占比约0.062%。按《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资料,截止2018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9,538万人,则蔡姓人口642万,辛姓96万,柯姓87万。
从三姓的人口数据看,辛、柯二姓在基数上较蔡姓有明显的差距,在分布方面,蔡、柯二姓具有极其明显的南方特色,特别是在闽南、潮汕地区高发,而辛姓则是东北高频,单从这两方面考量,柯、蔡在地方或区域联盟方面便具有先天的地缘条件,而辛姓与之并列则显得有些突兀。
闽南、潮汕属于传统的侨乡,其宗亲组织除了存在于本土外,也常见于海外地区,因此这些源自闽南、潮汕的宗亲会在发展历程上很容易升级为世界性的组织,而辛柯蔡便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姓氏联盟,研究他们结盟的过程,有助于我们了解海外华人在发展过程中的无奈和坚韧。
一、辛柯蔡宗亲组织分布
蔡姓人口远高于辛、柯二姓,因此辛柯蔡在国内外相关的宗亲组织大体上是以蔡氏为基础演变而来。
在南洋地区,以国别为单位的代表性宗亲会有马来西亚济阳辛柯蔡宗亲总会、菲律宾济阳柯蔡总会、泰国蔡氏宗亲总会、柬埔寨济阳蔡氏宗亲总会、印尼济阳蔡氏宗亲互助会、缅甸济阳堂柯蔡理事会、越南济阳堂柯蔡宗祠;在南洋以外国家,有日本东京柯蔡宗亲会、琉球蔡氏门中会、巴西柯蔡宗亲总会、韩国蔡氏中央宗亲会、美国柯蔡宗亲会。从海外地区的宗亲组织名称看,柯蔡联盟已是普遍现象,而辛柯蔡仅存在于马来西亚,这可能与辛姓在海外人口较少有关。
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泰国是柯蔡、蔡氏宗亲会最多的国家,菲律宾各地组织以菲律宾济阳柯蔡总会地区分会的形式开展活动,如怡朗分会、西黑人省分会、宿雾分会、棉兰佬分会、中北吕宋分会等;马来西亚济阳辛柯蔡宗亲总会是由参与的12个地方宗亲会发起成立的,他们分别为雪隆济阳辛柯蔡公会、柔佛州新山区蔡氏济阳堂、槟城济阳堂辛柯蔡宗祠、直辖区柯氏公会、马六甲济阳堂辛柯蔡宗祠、柔佛州麻属蔡氏济阳公所、浮罗吉胆蔡氏济阳公会、霹雳济阳堂、吉玻辛柯蔡宗祠、砂拉越古晋蔡氏公会、砂拉越美里蔡氏公会、彭亨周济阳辛柯蔡宗亲会,此外马来西亚至少还有威南辛柯蔡宗祠、河婆蔡氏公会等;泰国则相对统一,名讳均为蔡氏宗亲会,再冠以地区名,如宋卡府合艾、呵叻府、吁隆府、清邁府、尖竹汶府、彭世洛府、北碧府等。
南海周边主要辛柯蔡宗亲会组织
在国内,以“世界”为头衔的组织多如牛毛,如世界蔡氏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世界蔡氏宗亲总会(世界蔡氏两总会之一)、世界蔡氏文化经济发展研究总会、世界蔡氏宗亲总会、世界柯蔡宗亲总会、世界柯蔡宗亲总会(大陆)、世界柯蔡宗亲总会(台湾),他们基本上处于各司其职的状态,注册者也是个人身份。以省为单位,大多以“蔡氏”为名,或宗亲总会,或联谊总会,如四川、安徽、山东、贵州、海南、北京、江西、广西、广东、河南、湖南、浙江、湖北、福建、香港、甘肃、重庆、吉林等。此外柯、蔡人口较多的省市还另有柯蔡宗亲组织,如福建济阳柯蔡委员会、香港柯蔡氏宗亲总会、台湾世界柯蔡宗亲总会,最值得关注的是台湾省下属县市清一色以“柯蔡”为名,如台北、高雄、新北、基隆、宜兰等至少22个。
二、柯、蔡人口分布说明
从以上辛柯蔡宗亲会名称及分布看,在全国范围内,蔡姓仍以单一姓氏组织为主;在南海周边则以柯蔡两姓联宗为主要表现形式;辛柯蔡三姓联盟仅存在于马来西亚,特别是马来亚半岛马六甲海峡附近。
因泰国华人华侨以潮汕籍为主,菲律宾则为闽南籍,马来西亚各民系人数基本相当,但马六甲海峡沿岸以闽南籍为主,结合柯、蔡二姓在闽南、潮汕地区高频分布,可以肯定的是柯、蔡联盟和闽南、潮汕有着深层次的关联,甚至也不排除柯蔡联盟是由海外舶来影响的可能。
南海周边国家的华人华侨主要来自福建的闽南,广东的客家、潮汕、广府共四个民系(海南、雷州姑且不计,或可并入潮汕一并考量)。从各民系姓氏分布看,闽南和潮汕相似度最高,十大姓的组成和位序基本一致,蔡姓在二者榜单中均位列第九位,甚至由闽南、潮汕和客家人为主要构成来源的台湾,蔡姓也排在第九位。尽管蔡姓在广府和客家人中占有比例不高,但依然可以推断蔡姓在南洋华人圈一定不会是弱势团体,甚至和王姓不相伯仲。
另从历史渊源看,闽南、潮汕,以及台湾,其源头基本可以指向闽南,因此,探讨辛柯蔡联盟的源头,也必然要回归闽南寻找答案。
三、辛柯蔡同宗的传说
以蔡姓在台湾、南洋的体量,为何要和柯姓、辛姓联宗,这显然不是弱势群体联合的表现,一定还有其他原因触发了他们的合并。根据南洋各辛柯蔡宗祠及福建各地的传说,辛柯蔡源出一处的说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唐末蔡氏三兄弟逃亡改姓
槟城济阳堂辛柯蔡宗祠的前身为1814年来自漳州海澄县三都钟山社蔡氏族人在槟城建立的水美宫,1862年水美宫供奉的王爷和蔡氏祖先分离,蔡氏祖先在这之后逐渐演变成蔡王爷公,至1932年,水美宫正式注册为“槟榔屿济阳堂”,于1946年定型为辛柯蔡宗祠。该宗祠供奉着辛柯蔡三姓祖先,分别为辛文悦、柯仲常、柯八使、蔡忠惠、蔡忠烈,他们的名讳、形象源自唐末一个传奇的故事。
唐朝末年,蔡敦毅在吴国做官,生有三子分别为蔡忠辅、蔡忠佐、蔡忠惠。公元937年,李昪篡位称帝,蔡敦毅担心受到迫害,举家逃亡,长子蔡忠辅改随母姓辛,化名辛文悦,次子蔡忠佐改随二娘姓柯,化名柯八使,三子蔡忠惠不改姓,化名蔡忠烈。三年后,三兄弟成功汇合,并最终辗转入闽,从而衍生出辛柯蔡是一家的传奇。
(二)南宋蔡氏三兄弟逃亡改姓
同样源自槟城济阳堂辛柯蔡宗祠的“辛柯蔡济阳堂史略”的记载,宋朝时,有三兄弟从固始县出发入闽,初居福州下大路风陈张勤乡,之后未知何原因分姓分处,辟地开族:长兄入辛姓,灯号青阳堂,住惠安;次弟入柯姓,灯号瑞鹊堂,住泉州东门外;三弟入蔡姓,灯号济阳堂,住泉州东门外,后三姓分支漳泉潮各地,以济阳堂为总堂号。
这种说法,在福建蔡、柯族谱中多有见载。
(三)逃亡誓言得遂
该说法源自槟城济阳堂辛柯蔡宗祠的祖地,今厦门海沧钟山村。据老人口述,在很久以前,蔡氏带着两个儿子躲避仇人追杀,被迫躲入某瓜棚下,随着仇人脚步临近,蔡氏一家惶恐不安,于是蔡父对着瓜棚发誓,如果此番得以保命,拟将其中一个儿子改姓“瓜”,说来也巧,仇人逼近瓜棚当下便改移他处,于是蔡氏两兄弟,其一改姓“柯”(闽南语音与瓜同),其一保留蔡姓,而柯、蔡二姓也一直记着彼此之间的同宗关系。
这种传说与《金浦蔡氏族谱洪岱谱》的记载颇为相似,“唐高宗二十八年仪凤丁丑年(公元677年),河南(蔡)德轩公骥生,受指挥使,其弟(蔡德明公)为右卫将军,以海氛不靖随征入闽,因扰攘逃散,入柯树内暂住逃生,嗣后内主姓蔡,主外以柯为姓”(引自世界重修蔡侯叔度公陵园筹委会菲律宾分会整理之《辛柯蔡同出一派渊源考》)。
在海沧地区,钟山蔡氏与邻近的东屿柯氏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他们也确实深信彼此之间可能存在的宗亲关系,诚如本传说。
(四)同姓不同氏
姓和氏在历史上本是独立的意思,“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简单说来,姓从出生起便被固定下来,无法更改,而氏则可根据所居、官职、封邑而改变,如秦国君主为嬴姓,灭亡后,其后裔则以秦为氏,姓氏不分基本上也是从秦灭以后开始的。
辛柯蔡可以认为是同姓的联盟,他们都出自姬姓,尤以柯、蔡二姓的宗亲联盟最爱采用此说。柯氏源自吴国公子柯卢,吴国源自泰伯,泰伯三弟为季历,系蔡氏始祖蔡国蔡叔度的爷爷。这种说法太过牵强,如果同为姬姓,蔡应该和周、鲁、吴更为亲近。
四、辛柯蔡渊源考
柯、蔡二姓在地理分布上主要集中于闽南、潮汕地区,从姓氏源头上看,二者基本上可以各自追溯到少数的共同祖先。以蔡姓为例,在闽南地区,其主要的来源为开漳派(唐中期)和开闽派(唐后期),前者以漳浦、龙溪为中心,后者以仙游和晋江为中心,基本覆盖了整个闽南地区,且堂号均为济阳堂。
在后世繁衍过程中,四个相关但不尽相同的派系也是穿插其中,各有分属。在某个历史时期,可能在某支蔡氏身上发生了类似逃难过程兄弟改姓的事件,并被记录在谱牒中,以至于在后世修谱过程互相抄袭、引用而成了一段广为人知的共同历史。
但真正将这种特殊性演变成普遍性,应该从南洋华侨说起。
诚如槟城辛柯蔡宗祠的演变史:1946年,经历过日本沦陷的悲惨时期后,蔡石心宗长“出而召集族人,共商复兴大事,倡议以辛柯蔡三姓合一”,其所掌控的依据有二,一为来自祖地钟山柯、蔡同宗的传说,二为辛、柯、蔡三姓堂号均为“济阳堂”。而更为巧合的是,同在槟城的柯姓,大多源自钟山蔡姓的邻村东屿,他们在认知上处于同一起跑线,且相较于同样来自同乡海澄三都的槟城“五大姓”,柯、蔡二姓在实力上还有很大差距,姓氏联盟有助于二姓的共同发展。至于辛姓的加入,可能是谱牒的记载或以济阳堂为媒介所共同起到的效果。
但如果只是单纯因为槟城辛柯蔡宗祠与祖地钟山和东屿的影响导致了辛柯蔡联盟,那问题就比较简单了。钟山蔡氏始祖蔡介山于元代中期迁入海沧,来自何处未有记载,东屿柯氏始祖柯祐立于元代末期从莆田迁入海沧,其祖地信息无从知晓,因当时适逢元末天下大乱,很可能发生传说中的故事,以此为背景柯蔡联盟是可以说得通的。但菲律宾、台湾地区的柯、蔡二姓则与钟山、东屿关联不大,但最终也发生了柯蔡联盟,这就得重新审视联盟的意图了。
同样是从上世纪初开始,南洋地区出现了姓氏联盟的高潮,洪、江、翁、方、龚、汪六姓组成的六桂堂,其形式与辛柯蔡类似。当时正值二次大战前后,为了发展经济或战后恢复经济,华人华侨希望在同乡会、同姓宗亲会之外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于是创造性地打破籍贯、姓氏这一南洋地区最常见的组织束缚,打造跨界的联系纽带,组成了姓氏联盟。而柯、蔡刚好拥有极佳的地缘关系,很容易捆绑在一起,他们所要找寻的只是统一的纽带,而“济阳堂”便是最佳选择。
这也是为何同样来自槟城辛柯蔡宗祠史略,只是时间不同,辛柯蔡同源的故事描述便有不同的模板的原因。
改革开放后,大陆经济发展后来居上,姓氏联盟也渐渐被人们所接受,原因同南洋辛柯蔡或柯蔡如出一辙,这样可以扩大联盟中企业家的商业扩展和提升向心力。
基于同一目的和依据,辛柯蔡联盟或者柯蔡联合很快地在南洋,乃至台湾,甚至福建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短短一百年时间里,柯蔡宗亲组织便成了蔡氏宗亲会的主要形式,这细究起来,颇有点起于闽南,发展于南洋的味道,说是舶来影响也不为过。
本文内容由作者:蔡少谦 提供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