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厦门志》卷十五风俗记之俗尚载,“闽俗呼人曰郎,呼公子公孙曰舍,呼有体面者曰官”。该俗早在明及以前应已存在,如《陈三五娘》里的陈三,人称“三舍”,陈三为南宋人物,若以剧本形成年代明起算,“舍”的尊称自然不会晚于明。

而如此案例,最佳的代表当属郑芝龙。

在《热兰遮城日记》中,荷兰人遵从当地人叫法,以郑芝龙排行第一、身份尊贵,称其为一官。而在日记的早期,郑芝龙鲜少直接出面,其传话和决策的代表,主要是被称作“Sisia”的人物,回归语音原型应可视为“四舍”。从荷兰人的记录看,Sisia的事迹与郑芝虎最相似,特别是征刘香一段。为何郑芝虎会是四舍呢?作为郑芝龙的亲二弟,郑芝虎自然配的上“舍”的尊称,而“四”的由来,或许:其一,他可能是十八芝中排行第四的人物;其二,郑芝龙的伯父春庭公生有二子,其父生有五子,郑芝龙在堂兄弟间排行第一,而芝虎可能排行第四吧。

进入清代后,这种尊称体系开始浮滥化,在很多碑记中常见“官”或“观”的尾缀,这也是传统中对捐缘者的敬称,只是用多了,就不稀奇了。


本文内容由作者:蔡少谦  提供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湖里掌故之185 古渡码头

1955年高集海堤还没建成之前,厦门岛的对外交通,完全依赖船只,码头必不可少。古时候,今湖里区所辖境域,东有五通渡,西有东渡,北有高崎渡口,还有24都的蠔口渡、蟹仔屿渡。这些都为清代《鹭江志》《厦门志》所记载。

老禾山照片的故事之22 禾山工商联

江头街在解放前后都是禾山商埠,从事商贸的工商业者最为集中。解放后,“为加强内部团结,发挥集体主义精神,做好当前各项中心工作,尤其是抗美援朝工作”......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