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美宫理事会和水美宫传习中心的不同

水美宫正式的管理机构有两个,其一为水美宫理事会,其二为钟山水美送王船传习中心。前者系水美宫诞生迄今,为确保水美宫日常经营、送王科年工作筹备等活动正常进行而配套的机构,由送王科年分角落掷筊筛选而出的成员构成,三年换一届,主要负责宫庙和王爷信俗的内部管理。后者为正式注册的民间社团组织,旨在配合官方非遗申请、维持、保护、传承而特别成立的,成员主要由村两委、往届理事会成员、在各行各业较有成就的乡贤组成,主要负责水美宫送王非遗文化的宣传、资料收集和整理、筹办活动、文教等工作。

图6- 1 理事会常青树-陈开聪

○2001年东屿与钟山“送王”大械斗

长久以来,在钟林港周遭,与钟山社关系最密切的邻社当属东屿社,二者恩恩怨怨数百年。东屿虽以社称,但实际上却分顶、下二社,分别为柯姓、李姓居住。在规模上,二姓如单列,均小于钟山蔡姓,只有合二为一才能力压钟山及邻近的石塘。早先传说,闽南的柯蔡二姓源出一处,故而东屿柯姓与钟山蔡姓一直以来都保持着超出其他姓氏的亲密关系,俨然一族,他们也常常精诚合作,共同经营两社相同或相近事务,如共修埭岸、三杠桥,共祀楼山庙等。至于水美宫,则同样属于二社的共同信仰,水美宫的信众分布,除去钟山外,就属东屿最众。故而,在八十年代初,钟山恢复水美宫信仰活动时,也参照过往案例,开放和邀请东屿人参与,如造王船的师傅往往由东屿人充任,王船巡境时,抬王船的信众一半来自东屿,游行阵头中,东屿的蜈蚣阁必排在第一位,如此种种。

只是,游神赛会难免会出现鸡毛蒜皮的争执,历届送王,摩擦总是有的,只要大家保持克制,最终仍是圆满的。2001年的送王盛会,没曾想,却成了钟山与东屿二社合作的终结。起初,在抬王船的安排上,钟山人本着优待客人的态度,让东屿人抬船尾,自己抬船头,以至于在游行时,部分东屿人不遵从船上师傅的指挥,停时走,走时停,甚至在下锚时还不顾手势疯狂晃动。最终,两社从口角到手脚并用,最后演变成两社约定地点全社大械斗。这次械斗,影响极其深远,厦门市派出大量武警强行制止才避免了事件再扩大化。事后,钟山在水美宫送王船时便不再邀请东屿人参与,其游行方阵的主角蜈蚣阁也由钟山社自行制作,至此,东屿便不再深度参与送王船活动了。

○采莲神力加持,所行皆坦途

依照传统,采莲在整个送王科年的相关活动中,均需赤脚或着统一的黑色高袜,这一状况至少保留到2011年未曾变更。但到近年,随着最后一批曾经参与过农耕作业的青壮年退出采莲队伍,习惯了城市生活的年轻小伙却显得有些难以适应。于是,在一些户外场合,采莲们也开始被接受穿鞋行动,只有在家庙或宫庙内活动时才保持传统。虽然如此,但以过去的经验,那些赤脚的采莲,好似拥有神力一般,就算是户外活动,双脚却不曾有过伤害。早期,王船巡境的路线,有包括一段坎坷的埭岸(天御花园附近),那些埭岸是由碎石和杂土组成的,日子久了石头便露在路面,此外,在埭岸的两侧还经常分布着破碎玻璃、铁钉等固体杂物。可是,当王船经过该埭岸时,那些负责在前后开道和维持秩序的采莲们,却如履平地,完全不会受到伤害,甚至整个仪式周期内,他们的双脚都是安全完好的。说也奇怪,只要过了仪式的时间,采莲们回家换完自己的衣服,那双脚如果再随意出入各户外场所,就没那么好运了,以至于人们坚信,这一定是王爷的神力,为这些采莲们的脚加上了金刚罩,百害不侵了。

○中秋日,月光会直射水美宫青龙眉心

水美宫香火之盛,除了人们口耳相传的灵性之外,还在于水美宫建筑本身的神奇。水美宫的坐位,与传统的坐北朝南、坐西朝东都不一样,从其方位看,应是配合埔尾山垄坐位及路头的位置设定的。而这一偶然、天然的坐向却产生了神奇的景象:每逢中秋晚上,月光会从水美宫正门射入,慢慢移位至主位上,至八点许,月光正中代天巡狩牌位后、青龙的眉心,此时若关闭宫内照明,可以看到一束光线连接了月亮和青龙,其漫射的月光,使得整座宫殿煜煜生辉,颇有神仙下凡的即视感,场面甚是震撼。只是,随着海投大厦的建成,这一神奇景象便不再显现了。

图6- 2 青龙位置

○埔尾角落每年均有额外的普度

在海沧,每逢农历七月,各社均有属于自己专有的普度日,钟山全社均为十七日,惟埔尾角头在十七日之外还需进行一次普度。一般认为,全社的普度日是为了让全社范围内的好兄弟得到统一的祭祀,以便早日投胎超生;而埔尾角的普度则专门为水美宫覆盖下的孤魂野鬼超度,他们可能是各类海洋活动的不幸者,也可能是王爷在代天巡狩过程中的泽被者。

○石塘与钟山的“送王”相拼

海沧三都地区的三大“送王”盛事,除了钟山、大路头之外,还有石塘社,但论影响力和知名度,石塘社较前二者尚有一定距离。或许是近邻关系,石塘社“送王”在很多时候都会或主动、或被动地与钟山相比较(俗称“相拼”),古往今来,皆是如此。诚如2021年的石塘“送王船”,石塘社特别组织了一支与采莲近似,统一着“锦衣卫”服饰的仪仗队,据说原本是仿照水美宫采莲形式,但因科仪无法复制只能退而求其次启动了创新。

石塘社,地处三魁岭与大屏山之间的山兜,故俗称石林兜,四维看似皆山地,但在百余年前他却是不折不扣的临海里社,只是其通往外洋的通道,需要经过埭头及钟林港,港道曲折淤塞,有时还会受到临近乡社的干扰,甚为不便。明清以后,石塘社翻过楼山开发了楼山和东坑路头,从而结束了受制于人的地理限制,开始了大展宏图的海洋经营活动。或许是这样的历史背景,石塘社和钟山社在无形中总会多几分“相拼”的较量。

图6- 3 石塘社送王之仪仗队

其一,代天巡狩王爷级别孰高孰低的较量。纵观全海沧,宗祠敢逾越礼制开“五门”者仅钟山蔡氏家庙和石塘谢氏家庙两个,他们是谁抄谁,不得而知。按钟山蔡氏家庙说法,这是因为乾隆时期蔡新曾陪同乾隆皇帝来过蔡氏家庙所得到的恩赐;按笔者推测,这可能与蔡氏家庙同时也充作王爷“代天府”有关,水美宫王爷非一般巡按王爷,而是作为“代天巡狩”的始发地,拥有高于一般王爷的权力,故而可享受更高待遇,从而使得“代天府”可以超越礼制享受五门开的高规格。如是,则石塘社也会依其“代天府”同样的境遇,为谢氏家庙提升规格。

其二,海外势力的较量。石塘谢氏和钟山蔡氏在十九世纪时,曾经都是马来西亚槟城占有重要地位的族群之一,谢氏后来成了槟城“五大姓”之一,而蔡姓则越来越势微。据传,是因为谢氏和蔡氏在槟城进行过大火拼,蔡氏落败,其势力急剧萎缩而谢氏则日趋强大,以至于后来的蔡氏便边沿化了。这种传说是否为真不得而知,但也是有迹可循的。十九世纪初,蔡氏移民到槟城后,便在当地建了水美宫,既作为家庙又充作境主庵。因水美宫香火泽被四方,同样在槟城闯荡的海沧及附近乡民往往出入其中,多少引发了双方的争执。十九世纪中期,为了避免相互影响,钟山蔡氏以外的福建人在丹绒道光重建了新的水美宫,继续奉祀三府王爷,从此与钟山人主导的水美宫彻底划清界限,前者后来成了石塘谢公司、龙山邱公司等五大姓主导下的宫庙之一,后者则发展成蔡公司,传说中的大火拼或许指的就是这个。

以上,我们也可以看出,其实早在十九世纪,水美宫便已经超越钟山社界,成为跨地区的共同信仰,其影响力必然不限于一区一社,而从石塘代天府的庙额和主神身份看,二者具有同源性,不存在谁高谁低、谁强谁弱的问题。另外,槟城的社团组织,与南洋其他商埠有明显的区别,他们往往是原乡社祠+宗祠的组合,如新垵邱氏是正顺宫+邱曾氏组成的龙山堂邱公司,霞阳杨氏则是应元宫+杨氏的植德堂杨公司,钟山蔡氏则是水美宫+蔡氏的济阳堂蔡公司,而石塘谢氏却是灵惠庙+谢氏的组合。显然,对于槟城的谢氏来说,他们并没有将代天府的王爷作为姓氏和地望的标签,而是选择了团结石塘、楼山、东坑、水头等社的做法,以位于楼山的六社庵作为社团的凝聚力,由此也可以看出,代天府在石塘谢氏的地位可能还没到社祠的地步,这也是石塘代天巡狩还未走石塘的主要原因之一。

○玩转微视频,荣获一等奖

2015年11月15~17日,钟山村以水美宫为主题参加了在海沧区举办的首届全国“传统文化进社区”微视频大赛,大赛共有全国各地30多家单位入围决赛,钟山村提报的微视频荣获一等奖,谨摘录微视频解说词如附:

图6- 4 获奖领奖代表

钟山有一项传承了近500年的原生态民俗活动-送王船。

钟山社区位于海沧半岛中部,直面厦门西海域,与鼓浪屿遥遥相对,整个社区共分为4个角落:后埔、中社、四芽和上厝尾,送王船的发源地-水美宫就坐落于此。

送王船的习俗大约形成于明朝末年,源于古代行船者禳“人船之灾”而放小舟、彩船的习俗,后与王爷信仰和道教科仪“海醮”结合,逐渐演变为如今的送王船。在钟山社区,送王船送的是“代天巡狩”的王爷,是代替皇帝巡游四方,赏善罚恶,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保护神。在历史上,送王船曾遭遇中断,但随着国家和政府对于文化遗产的看重,送王船又迎来了新的延续。2011年,水美宫送王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水美宫供奉着朱、池、李三姓王爷牌位,因三位王爷无具体的金身木雕神像,钟山社区一直沿用牌位供奉,上书“代天巡狞”,此外,水美宫和福仁宫内,还供奉着一艘小型王船供建造王船时参考及香客祭拜。自古以来,钟山社区逢寅、巳、申、亥年,就由后埔、中社、四芽、上厝尾轮流坐任操办“送王船”庙会活动,且必须在当年冬至前正式举行。

每届庙会,社区内当任角落的男子(家中无不吉事宜)可通过掷笠杯报名加入理事会。农历正月初二,连续掷到阴阳面笠杯最多的即为本任庙会主会长;正月初四,以同样的方式从社区四个角落报名的人员中各决出副会长四名。同时,由主会长提名彩莲头,确认后组成人数不等的彩莲,以迎合各项仪式的彩旗祭拜开道。

农历八月十六日,诸理事在福仁宫门口竖起“合境平安”的旗杆,升起“代天巡狩“的小旗,并在庙宇正面两侧各挂上两块“肃静”、“回避”的虎头牌。社区内各户家门后左边竖起篙灯,意为为王船导航,竖旗杆、挂篙灯,宣告送王船仪式正式开始。尔后各造船仪式环节正式提上日程,安栈、顾神庵、养马、安龙眼、进水、竖桅、请帆、点金身、开眼、订路符、做醮、出栈、添载、普渡。

在钟山社区,送王船有着一套最为齐全的仪式,更有诸多讲究,所有环节择日择时必须在神前以掷笠杯请示。王船出行前,理事会主会长、彩莲头必须吃素,送王船期间全村禁止食用牛、狗肉等诸多禁忌,一直以来,钟山社区一直惜守规定,因为信仰“送王船”让他们明心见性、明白为善、内善齐心、外正其形。

经过能工巧匠的不懈努力,王船终于大功告成,以上等木材制作的王船,与真船一般大小,船身上绘制着各种精美的彩绘,堪称精彩夺目的工艺品,同时,经过近三个月的精心筹备,“送王船”诸多事宜均已具备,至庙会当日,社区信众再次聚会祖厝前王船边,理事列队祭拜,道士设坛做法后,上万信众再次抬起王船,并将船头调正朝南方向,开始由社区入口至船埔绕境巡安。

送王船是信众们对于王爷信仰的坚定,更是他们为四方百姓祈福所做的善心善行,人山人海的游行方阵中,拍胸舞、车弄鼓、蜈蚣阁、大鼓凉伞、舞狮、舞龙、歌仔戏等精彩节目陆续上演,为王船开道,这些独具特色的民俗表演是“送王船”文化底蕴的支撑,更是闽南传统文化的缩影。

游境过后,王船送至祖厝坛内准备化吉,社区内的两位长者和主会长将王爷金身用三支凉伞遮着护送到王船上,由舵老大安放在官厅中。

待吉时已到,由长者点燃王爷彩扎,一时火光冲天,王船的桅杆经大火燃烧后慢慢倒下,信众们祈求桅杆倒向自己跪拜的方向,预示着这一方的人多财多福。

○践行社会义务,非遗走进校园

2022年1月19日,钟山送王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团队走进了家门口的学校——厦门外国语学校海沧附属学校,为四年级全年段的学生们带去了一次生动、活泼、具有触发性的非遗讲座。这次走入校园,水美宫传习中心不仅为小朋友们开启了闽南人走向海洋的大门,还让他们体会到闽南先人在引领中国海洋文明的征途中曾经遇到的坎坷以及心怀感恩的大无畏精神,这既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又是一次文化认知的升华。在讲座中,很多小朋友也提出来各自有想象力有创造力的保护非遗文化的办法,现场气氛热烈,孩子们积极提问。作为本次讲座的经办人之一,肖荣婷老师也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在更多的学校得到推广。相信以此为契机,钟山水美送王船传习中心的保护团队们能够将更多的申遗故事带给更多的小朋友和大朋友们。

图6- 5 陈福园为外附学生讲解彩莲队

本文内容由作者:蔡少谦  提供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湖里掌故之192 宫庙古龙柱

石雕龙柱从古代延传至今,并未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褪色,被视为一种尊贵、祥瑞的符号,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湖里掌故之191 猪巢鸡巢

本地原本是农耕社会,家禽家畜是农民赖于生存的宝贝。汉字的“家”字,宝盖头下面一只豕(shi)——家里有一头猪。普通话表示圈养这些家禽家畜的地方......

湖里掌故之190 敬字亭与奉茶摊

旧时代文人相互组织惜字会、敬字社等,主要的活动也是搜集字纸集中焚烧。较为讲究者,字纸成灰后依然敬惜,集中在坛子里专门存放,过一段时间选一个吉日,开坛祭祀发明文字的仓颉后,送到溪流随水而去。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