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岛内有金属矿藏,许多人闻所未闻,这便是“禾山锰矿”。

此锰矿位于仙岳山西北麓山脚下,今福灵堂下方的龙眼树林里。1936年底,日籍台湾人以“建兴源矿务合作社”的名义前来盗采,此事被当时的禾山特种区署派员加以制止。抗战胜利后,当局曾着手开发,后勘明矿物品位不高,无开采价值而放弃。解放后又有几次试掘无果,空留下“矿物山”的俗名。

《江声报》1947.4.10.


本地非金属矿藏最重要的是花岗岩,遍布虎仔山、忠仑山、牛公岭、石湖山、神山等处,尤以牛公岭的品质最好且易于开采。上世纪50至90年代,开山不止,先是修筑高集海堤,再而是提供村民建房需要,后来是特区建设大量开采,对山体造成巨大破坏,也污染了环境。终于在本世纪初全面禁止采石。

钟宅湾内的下忠温泉属于地热矿藏,此温泉在上世纪30年代为日本人所窥觎染指,而后被制止。温泉所在地处于今五缘湾西岸,数十年来对于该温泉虽屡有开发的设想和多次的举动,均未见有成效,打出温泉的旗号开发,至今还闲置在凯悦温泉旅游项目,更是可惜可叹。

位于五缘湾西岸的凯越温泉项目已经停建多年

温泉泉眼现状,该温泉曾经叫禾山温泉、钟宅温泉、下张温泉

后坑、墩上有耐火黏土,曾开采为制砖瓦以及陶器的材料,在1958年“大跃进”中制作土高炉炼铁的耐火材料。采这些黏土必须下到深处,人工挖掘肩挑上来,极为辛苦,那时成为强迫“四类分子”劳动的苦活,俗称“担乌土”。。

此外,据载本地濠头牛头山一带可以采掘到治疗腹痛、赤白痢的“赤石脂”,一种甘酸五毒的中药,又称多水高岭石,赤红色。    

千百年来,湖里以农耕为主业,水稻、番薯、花生栽培最广泛,高粱、大麦、大豆、豌豆、甘蔗也是主要作物。蔡塘的芋头、乌石浦的辣椒、后坑的包白菜、五通的红萝卜、浦口的韭菜、枋湖的花菜、吕厝的高丽菜、林后的果蔗享誉市场,有的甚至远销外省、出口国外。

马垅盛产鲜花,解放前家家户户种花,他们擅长做喜庆用的花篮、花筐、花盘,连同鲜切花肩挑车推,到市区售卖。

大麦丰收(倪海 摄《厦门日报》1956.5.15) 

萝卜丰收(里石 摄《厦门日报》1959.3.8)


本地海产中当属海蚵(海蛎、海蚝)最为大宗。据民国《厦门市志 物产》载“东宅、泥金、浦口、凤头、霞边、崙后、坂尾、钟宅、墩上、田里、高崎各乡,业蚝为生者不下万人。” “湖里之珠蚵、五通之五耳蚵,何厝之大蚵,为禾山蚵中之特色。”并认为:“坂上社、县后社、围里社、墩上社、下尾社、钟宅社,所产蚝房七耳;下边社、崙后社、塔埔社、黄厝社、塘边社,所产蚝房皆六耳”,海蚵“鲜干均可口。干者曰蚵干,销售南洋各埠。”况且,海蚵壳可以烧制白灰,代替石灰,是旧时本地重要的建筑材料。

海蚵长期为本地沿海人民重要的生活资料和收入来源,其鲜美和丰盛至今还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直到几年前的海域整治,才终止了海蚵的生产。但是,人们还是怀念那熟悉的滋味,不惜辛劳到海里挖取附着在礁石上的“石头蚵”,聊补口腹之欲。

前线公社海蛎丰收(转自《那年我们南下》)

泥金海滩上壮观的蚝堆,后来在海域整治中被铲平了(孙以亮 摄 2018)

泥金人在海滩上铲海蚝,这种海蚝叫石头蚝(孙以亮 摄 2018)

除了海蚵,较有名的海产还有寨上的江鱼、中埔的血蛤和海猪粉、钟宅的海带、吕厝、乌石浦的章鱼

江鱼是一种长约2寸的瘦长的小鱼,通体银白,每年春末江鱼在寨上海域大发,社人所获极多,晾晒在旷地上,远处一看白茫茫一片。

中埔社旧时三面临海,滩涂广阔,人们有做塭放养血蛤和海猪仔的传统,其中所收获的“海猪仔粉”品质上乘,远销外省,为重要的收入来源。

上世纪70年代,钟宅在水产部门和院校的帮助下引种海带获得成功,成为当时多种经营的一个成功的典范,吸引许多地方派人前来学习。

解放后不久,禾山的海猪粉就远销上海(《厦门日报》1952.1.23)

中埔血蚶丰收,赶在春节供应市场(倪海 摄《厦门日报》1959.1.21)

钟宅海带丰收(翟培富 摄《厦门日报》1979.6.9)

吕厝、乌石浦分别是筼筜港左右岸的村落,他们独创了用竹竿顶着叉开的草绳在海滩上捕捉章鱼的方法,俗称“挨(wei)章鱼”,所获的章鱼远近闻名。

本地载入民国《厦门市志物产》尚有:

  产于高崎的大红虾、斑节虾,还有湖里的缉虾,系一种极小虾,色淡红,渔人以极细网取之,然不多有。

沙蚕 产于高崎通集美之沙线上。必候海潮退落,濒海居民携竹帚扫而取之。以杵臼舂去其腹中细肠,洗净曝干。食时以油炒之,酥而甘,亦肴馔妙品也。

蟳 沿海多有之,惟钟宅人捕诸五通之花仔屿者最佳。

竹蛏 圆如竹节,有斑纹,颇爽口。出浦口。

马嘉鱼 出五通江(港)。仲春时随海潮至,结队成群。浦口、泥金乡人驾小船弋而牵之,或用绳作圈坠水中,俾自套入。

数十年的城镇化进程,这些物产已经淹没在时代的漩涡里,如今有谁还记得它们曾经造福过、哺育过这块土地上的人民!

经黄国富老师授权。

本图文内容转载于其关注号:老禾山原住民,版权归其所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湖里掌故之185 古渡码头

1955年高集海堤还没建成之前,厦门岛的对外交通,完全依赖船只,码头必不可少。古时候,今湖里区所辖境域,东有五通渡,西有东渡,北有高崎渡口,还有24都的蠔口渡、蟹仔屿渡。这些都为清代《鹭江志》《厦门志》所记载。

老禾山照片的故事之22 禾山工商联

江头街在解放前后都是禾山商埠,从事商贸的工商业者最为集中。解放后,“为加强内部团结,发挥集体主义精神,做好当前各项中心工作,尤其是抗美援朝工作”......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