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多石,除狐尾、仙岳、圆山、金山一列为“火山凝屑沉积”之外,沿海山头多花岗岩,巨石突兀嶙峋,形成许多景观。史书上记载的有仙石、金鸡石,碑铭中见到的有双叠石、曝布石等。

乾隆《鹭江志》中有:“朱公山,在二十一都,……稍行而右,对峙双石号曰‘仙石’,可坐数十人,仙迹旗盘,隐然若画。”道光版《厦门志》也载:“文公山,在城东二十一都,……右有双石对立,名‘仙石’。”

仙石,因其“双石对立”,本地称之为“双石”。双石、仙石,音也相近。双石有着美丽的传说,相传是古代的一位仙人挑担到了这里,扁担断掉了,两头的担子就化为了双石。双石是仙人留下的就叫“仙石”。

“双石对立,名仙石”(道光《厦门志》)

双石的位置大概在今高林-金林社区发展中心附近。旧时,双石在战备公路的边上,如同剖开的石笋,对面而立,相距不过一米多。每块大石都有一层楼高,底部周长约有三四十米。当地人把其中高而稍扁的叫着“公石”,稍矮且浑圆的叫着“母石”,非常形象。公石在南,母石在北,公石的上尖略为弯向母石,似乎在向母石呵护、示爱。两个石根边还各有一粒半人多高浑圆的石头,构成了“双石生双蛋”的奇观。这儿是放牛的捡柴火的孩童最喜欢玩的地方。他们可以张开双手双脚就着两边的石壁往上蹬,可以尽情地去摘采那些长得红艳艳的吃起来酸甜酸甜的虎莓。可惜,在50年代,双石连同底下一大片石头,开采出许多石料修工事去了。

如今,最出名的是忠仑公园的鹦哥石和位于华景花园小区的风动石。旧时,蔡厝社后也有风动石,但是早就没了。

华景花园小区里的风动石

风动石老照片(陈文化 摄)

忠仑公园里的鹦哥石

许多石头景观,可惜已荡然无存。仅列名如下,权当记忆留念。

双叠石 有2处。村里社南面的小山地有大小2块相叠石,这就是清代《厦门志》所载“诰授荣禄大夫左都督卓超墓,在竹坑双叠石”的地方。乌石浦社东也有2块相叠的双叠石,在今小学围墙东面的位置,相传是乌石浦的风水石。

皇帝石 湖里社今公交场站原来是海摊,岸边上有巨石,巨石上又叠放着另一块天然削平的石头,如同凤凰高昂的头,又称皇帝交椅石,50年代开采去修海堤了。

印斗石 高崎海滩上原有印斗石,黑底上有白色的条纹,相传是妈祖婆在上面晒脚白(裹脚布)。

和尚石 钟宅王公宫岸边有块大石叫和尚石,石边凹处有水,讨小海的人上岸常在这洗脚停留,比较下海的收获,故有俗语“到宫崎才看凯仔(装海货的小竹笼)底”。

白曝石 蔡塘社东北向有一块面积200多平方的大石,叫白曝石,人们在上面晒谷子、番薯签。道光四年钟如川夫妇合葬墓志铭曾记载此白曝石。“白曝”是本地话“晒被”的谐音。

忠仑公园南侧的巨石上刻着“彩云古地”是湖里区仅有的古代摩崖石刻

铁丹石 洪塘社南的小山叫矮仔内,有石柱高三四米,如同巨大的铁钉(铁丹)。

雨伞石 后埔社西南,靠忠仑和郊建石料场,有上大下小的蘑菇石,又叫雨伞石,位置在今忠仑公园边上。

纱帽石 祥店社西南有一大石叫官石,其形状如古代的官帽,又称纱帽石。

宝珠石 五通渡码头早时有人开饭店,饭店口有一石如圆珠,叫宝珠石。

乞丐碗石 有3处。吕厝龙山上有大石,上大下小,顶部凹陷,如同巨大的石碗,称为“乞丐碗”,石碗后有数米高的石柱,称乞丐拐,有人称是乞丐筷,这些都成了吕厝的胜景。围里的海边有大石,中间凹,很形象地叫着乞丐碗石。今塘边原公安分局一带,有乞丐碗石,上大下小,又叫陀螺石。

吕厝龙山上的“乞丐碗石”

“溜尻穿石” 有6处。朱公山上的大石上有光滑的石槽像个滑梯,叫“溜尻穿”(溜屁股)石。后埔社西南靠忠仑也有“溜尻穿(溜屁股)石”。乌石浦社南有一个叫福寿山的小山,在今SM停车场出口的红绿灯一带,山上也有一块光滑的“溜尻穿石”,是小孩玩耍的天然的滑梯。围里的海边有大石很形象地叫着 “溜尻穿石”。石鼓山上的大石上有光滑的石槽像个滑梯,叫“溜尻穿石”。

庵埔石 林边社南有大石叫庵埔石,上面有天然的凹槽,光滑如滑梯,社里的小孩在这上下玩耍,也叫“溜尻穿石”

钓鱼翁 清代《南山石堤记》载:南山之麓,潮汐荡漾,有石隆如人形,曰钓鱼翁,舟人舣舟处也。

男泡石 有4处。霞边海边上有双孔的龙目井,其位置即今灯塔公园。龙目井边上有天然的2粒圆石,号称男泡石。这样的二粒天然圆石在湖边大腹内、浦园社下井脚池塘、坂上后宅也就是今富贵门别墅用地也有,也都形象地叫“男泡石”。

为了工程建设“开山劈石”同时也毁了许多自然景观

狗盖石 古地石社后最高处的大石,上部有弯突出,下可避雨,其形如同巨大的狗头压在石头上,故称狗压(die)石,写成狗盖石,按照本地谐音写成九地石、古地石。70年代狗盖石被打成石料,用来砌湖边水库的排洪沟。

猪母石 马垅社山仔尾有大石叫猪母石。

猪肝石 今北大生物园路边,早时有两块叶状石头形如猪肝,叫猪肝石。这一带曾是郊区建筑队的石料厂。

虎头石 蔡厝社头原有大石,形如虎头,叫虎头石,石上长着小榕树。

虎目石 蔡坑虎头山上原有两块一人多高的石头是叫虎目,后来山头上成了军事要地,虎目石被开采修工事了。

龙头石 安兜的西面原有一片大石盘,平可晾谷,上有突出的白色大石如龙头,称龙头石,山因此而名龙头山。

鸡母石 有2处。乌石浦坪半坡上有鸡母石,在今武警大厦位置。高崎后莲坪海里也有一鸡母石。

鸡冠石 三中的后山叫鸡母山,最高处是一块三角形的鸡冠石。道光《厦门志》称此山为马陇山,此石为金鸡石,“马陇山,在城北二十里许。上有石名金鸡石。”

《厦门志》所载马垅山金鸡石,原本在厦门三中校园内,那时学生编的一个小报名《金鸡石下》

鸭母卵石 湖里东南侧靠坑沟的水田里有3粒圆形的石头,叫鸭母卵石。

水鸡石 徐厝社前水田里有酷似青蛙的“水鸡石”。

加锥石 蔡塘社西南石鼓山边有加锥(斑鸠)石。

龟石 乌石浦社南福寿山最高处有一块形似乌龟的龟石。

鲎壳石 殿前西南有西山,山上有形如鲎壳状的鲎壳石,中间空洞可以避雨。 

金瓜石 原本象屿上面有块金瓜石,石头下会渗出淡水。

欹船、石龟、仙脚桶 洪塘社东挂石山上有一块大石头,酷似斜靠的张满帆的船,本地话叫欹船,还有石龟、仙脚桶等石景。这些的范围都在今软件园里,可惜早已消失。

软件园里的水面是挂石山开采石料形成的巨大石窟,这里原本有“欹船、石龟、仙脚桶”

石煎盘 霞边东北海上有一块白石礁,顶部相当平坦,形象地叫石煎盘,相传是妈祖婆鱼(白海豚)的化身,其位置就在今五通客运码头不远处。

石棺材 钟宅蚝仔沟,相当于现在的五缘学村一带,有石如棺及打开的棺板叫石棺材。

石头公 有3处。枋湖社西旧时叫垅里,原有突出的大石叫石头公。上何社前海中有大石叫石头公,只有秋天起大潮水才会被淹没。林后社前面山今林后公寓的地方,原有几块大石,社人尊称为石头公。

土地公拐 传说是栓牛公的牛楔,是一支天然直立的2人多高的石柱,又称土地公拐,大概在今湖里特房公交站的位置。

甜桃、苦桃 湖边社东近马厝处,有形状如桃的2块大石,北侧的有10米见方,形态较规整,称“甜桃”,南侧的6米见方,叫“苦桃”。

……

这些花岗岩巨石,外形惟妙惟肖,赋予人们生动的想象,是千万年来上天对这块土地的馈赠和装点,却在这几十年里消失殆尽。

此景已待成追忆,乡愁满眼共谁知!

石鼓山上巨石嶙峋(2020)

石鼓山上巨石嶙峋(2020)

塘边石头皮山巨石横卧(2019)

经黄国富老师授权。

本图文内容转载于其关注号:老禾山原住民,版权归其所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湖里掌故之192 宫庙古龙柱

石雕龙柱从古代延传至今,并未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褪色,被视为一种尊贵、祥瑞的符号,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湖里掌故之191 猪巢鸡巢

本地原本是农耕社会,家禽家畜是农民赖于生存的宝贝。汉字的“家”字,宝盖头下面一只豕(shi)——家里有一头猪。普通话表示圈养这些家禽家畜的地方......

湖里掌故之190 敬字亭与奉茶摊

旧时代文人相互组织惜字会、敬字社等,主要的活动也是搜集字纸集中焚烧。较为讲究者,字纸成灰后依然敬惜,集中在坛子里专门存放,过一段时间选一个吉日,开坛祭祀发明文字的仓颉后,送到溪流随水而去。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