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记」

有一种“南方”特色,叫作“瘴疠”


不管是《辞海》还是《现代汉语词典》,“瘴疠”的意思基本上都指向“亚热带湿热地区的恶性疾病”。

只是在字词组合上,“瘴”和“疠”的意义又不太一样,“瘴”指内因,即致病之源,如瘴气、瘴水;“疠”指外病,即病的现象,如恶疾、病像。

既然是内外病因的指代,为何“瘴疠”总给人一种化外之地的感觉?是的,其实,“瘴疠”是中原人对南蛮环境差异的一种特别认知,只要是在南方产生的诡异症状,古人都会把它们说成是“瘴疠”,以致于也产生众多误会。

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福建“瘴”的理解,更像是神话,效果类似硫酸,但可能是溪水中含有石墨或者其他会导致溪水变黑的物质,“漳州界有一水,号‘乌脚溪’,涉者足皆如墨,数十里间水不可饮,饮则病瘴,行人皆载水自随。”

宋代方勺在《泊宅编》对江西赣州的记载也颇为神奇,“虔州龙岗、安远二县有瘴,朝廷为立赏添俸甚优,而邑官常缺不补。他官以职事至者,率不敢留,甚则至界上移文索案牍行遣而已”,“大抵此地惟水最毒,尝以铜盆贮水,须臾铜色微黑。予每以大锡瓶挈佳泉以自随,捐二夫之力,足了数日之食”。铜色变黑,是因为水里含有氧化剂,将铜氧化,这种变化可是吓坏了中原人,以为这是毒水,要害人性命。

不管是瘴气还是瘴水,其实都和南方多山地形有关。

南方的大山之中,一般都有种类各异的矿产,如赣南、闽西,地下多稀土、萤石、煤炭等,如果山泉之中含有可观的氟元素,那么长久饮用这种水的人,牙齿几乎都会被腐蚀成黑边,含量再高点,可能会导致缺钙症,不久便呜呼哀哉。

这是因水而起的“瘴”,除了氟以外,硬度过高、重金属超标也同样有致命作用。

另外湿热的南方,温度高湿度大,北方人进入之后必然会有不适应的反应,南方人尚且可以以“上火”排毒或预知,而北方人可能只会量变之后直接质变以“大病一场”来结束战斗。

加上动植物腐败产生的各种细菌,也会雪上加霜使病变扩大化,进一步感染使疾病恶化,面对这种突如其来,没有半点准备和经验的“疠”,古人或许只能避之而已。

举个例子,东南方最后一块新土“漳州”成立时,原郡治在漳水之畔,后来迁移至人口较多的鹿溪边,但没过几十年,因“瘴疠”横行,无法遏制,只能再前往人口更多,经验更丰富的九龙江畔的龙溪县。

这大概是古人对抗瘴疠的一种勉强方式吧,随着居住时间变长,医术提升,经验累计,瘴疠也就不是什么难事,慢慢地也就不再被提及了。

反而,今日的非洲,让我们的“瘴疠”重新得到应用,只是换了新词叫“疟疾”。

                               本文内容由作者:蔡少谦  提供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湖里掌故之185 古渡码头

1955年高集海堤还没建成之前,厦门岛的对外交通,完全依赖船只,码头必不可少。古时候,今湖里区所辖境域,东有五通渡,西有东渡,北有高崎渡口,还有24都的蠔口渡、蟹仔屿渡。这些都为清代《鹭江志》《厦门志》所记载。

老禾山照片的故事之22 禾山工商联

江头街在解放前后都是禾山商埠,从事商贸的工商业者最为集中。解放后,“为加强内部团结,发挥集体主义精神,做好当前各项中心工作,尤其是抗美援朝工作”......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