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瀚(1867-1941),字瀚卿,号雁汀,厦门禾山仓里社人(今思明区滨海街道曾厝垵社区仓里),清末民初厦门著名的文化教育界人士、诗人,著有《禾山诗钞》。

黄瀚是光绪壬寅科(1902)举人,年轻时参与社会变革,贡献力量,任禾山自治会、禾山保董公会副董,而后潜心于教育,并工以诗,先后参加过鹭江诗社、菽庄吟社。

黄瀚画像(周旻作)

黄瀚“性情淡泊,学识深邃,诗文皆戛戛独造”。清末废科举,厦门创办官立中学堂,请他主讲,诲人孜孜不倦。以禾山文教不振,智识未开,少年多远商南洋,民国元年(1912年)与侨商、薛厝人黄瑞坤等在旧禾山书院处创办禾山甲种商业学校,任山长(校长),为禾山中等教育之发端。后移至双涵,1924年改为禾山中学,为禾山育人甚多。禾山中学是今厦门三中之源头。

厦门沦陷,黄瀚移家鼓浪屿,作诗以抒发家国丧乱之悲情。1941年 1月逝世于鼓浪屿,归葬仓里社后山。

黄瀚和夫人的合葬墓

清末民初,黄瀚和周墨史两位是厦门最具代表性的诗人。黄瀚“自弱冠为诗,以迄弃世,前后凡五十年,得诗数千首。”在这些淡泊平和、通俗流畅的诗作里,充满着闲逸悠然的情调。其诗作抗战期间被日寇搜查和烧毁之余,所剩还有三千余首,其女“拾袭藏之乡间”。1966年,由其子黄錞在台北根据抄录件,选编分上中下三集付梓,名《禾山诗钞》。2017年,厦门市社科联将《禾山诗钞》收入“同文书库”,得以重新出版,共收录黄瀚诗作720余篇、1500余首。

《禾山诗钞》1966年版封面(复印件)

《禾山诗钞》2017年收入“同文书库”出版

黄瀚出生于禾山,一生绝大部分活动于禾山。《禾山诗钞》中,黄瀚多用诗句抒发对禾山胜景的感怀,如《高崎寨》《官荣道晚归》《游云顶岩》《西孤岭》《筼筜渔火》等;还有许多描绘禾山农事、习俗的诗篇,如《观踏水车》《地瓜》《涂豆》《七夕乞巧》《玉皇诞日》《虎出攫猪》《咏蟹》《迎神送神》《赌月饼》《元夕》《上元灯》《斗鸡》《春饼》《除夕》《人日》等。从中可以聆听诗人行走的吟哦,可以体悯乡农辛勤的劳作,窥见市井的万花筒。

感谢这位出生于禾山的诗人,这本以“禾山”为名的诗集,为禾山留下了一份沉甸甸的文化遗产。

附录:

《观踏水车》

千畦一声声哑咿,

老翁欲坠儿童嘻。

渴虹垂涧狂谷呷,

倾复上泄青漪漪。

陡看捷足逐猿狖,

如蹑梯级登崔嵬。

底事终朝不改迹,

回头一笑水之湄。


《赌月饼》

六子齐投任变翻,

街头巷尾笑言喧。

科名久已遭人唾,

犹集群儿抢状元。


《高崎寨》

三路兵联局益危,

赖他陈蟒保高崎。

败回余勇犹堪贾,

强末长持恐不支。

半夜夺台三窟固,

一声陨地万笳悲。

他年嗣子重来日,

人种能无痛靡遗。

经黄国富老师授权。

本图文内容转载于其关注号:老禾山原住民,版权归其所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湖里掌故之199 阿美

美的父亲是五通店里社人,母亲是钟宅人。1940年,阿美出生于新加坡,随父母在南洋生活。阿美的父亲早年去世,母亲为了讨生活只好改嫁,阿美便随母姓钟。

湖里掌故之198 “珍珠亥”

坂上陈亥自小没有了父亲,家里一贫如洗,他又没读书又懒得帮做事,母亲常常怨叹说,亥仔,你长大了怎么办啊,你真是一个“害”仔。

新发现!明崇祯八年的“林氏祖碑记”出土|二三八记

2024年6月7日,有网友在柯家安兄的「走出文圃山四界看」后台留言,“你好,沧一小区有块古碑倒扣在地,请问知道来历否?”收此消息,家安兄即将之转询众海沧文友,温福来先生在第一时间寻访了沧一小区,竟无所获。众人当下只是草草讨论一阵,未曾泛起微动涟漪。

湖里掌故之197 师爷陈日铭

陈日铭(1885.5~1970.5)福州闽侯螺洲人。少时聪颖,在福州接受新式学校的教育。1910年华侨筹资修建的福建第一条铁路漳厦(嵩屿)铁路通车,陈日铭从福州赶来应聘,担任主事文书。他年纪不大,个子壮实,人称“师爷”。

钟林尾土楼记|二三七记

今海沧区钟林路所包围的区块,有一处千年古村落,名曰“钟林社”,为明初海沧十七社之一。明清时,钟林社辖有钟厝、林厝、上庵、洪厝、西店、铁灶后、钟林尾等自然村,是海沧中部曾经的巨无霸。

湖里掌故之196 耙草割柴

厦门是个孤岛,清代《厦门志》说:厦门“地窄人稠……山皆童山,束刍尺薪,皆自外来。春雨连绵,有米珠薪桂之虑焉。”(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