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不会想到,在前埔不夜城的右前方密密匝匝的那一片自建楼的地方,是曾经名满厦门、冠盖禾山的“云梯学校”旧址,如今,距离她的光彩落成整整100年!

这是一片前埔人叫做“学堂口”的地方,这里曾经屹立着一所宏大的学校,一袭西式现代建筑的学校,主体是三层的教学楼,每层8间,一共24间教室。巨大的方形立柱,撑起排列有序的半圆形弯拱,宽阔的走廊,白石条压顶的琉璃瓶状护栏。屋顶是大跨度的木构屋架,覆盖水泥洋瓦。教学楼中部的前方,是一座2层小楼,底层挑高作为主席台,前面就是一片操场。大楼的左前方建了一座礼堂,造型庄重、形体宽敞,引来社会团体光临。

云梯学校教学楼(转自厦门博物馆“厦门历史展”)

云梯学校礼堂(1922年,紫日提供)

1920年,19岁的林珠光为了继承父亲林云梯的遗志,携巨款回到家乡前埔,在村子北部购得一片坡地,建设学校,并以父亲的名字命名为“云梯学校”。“秉先严兴学育才遗旨创办云梯学校于禾山故乡,绍先志也。(林珠光语)”他让人依照南洋华侨学校的模样画了图样,请来了厦门“双十”学校的马侨儒先生主持,用了2年时间,花了13万元,建成了堂皇气派的云梯学校。

云梯学校校主林珠光(沈福成提供)

菲律宾侨社为林珠光所作致敬辞(沈福成提供)

献给林先生,他深切关注提高菲律宾华人社区的体育教育,而他的祖国是我从事这项事业的动力。

健儿慷慨独心倾,

豪举争夸万里行。

兴学育才是国英。

感深情,

仿谱新词播令名。

——调寄《忆王孙》

云梯学校位于高处,依着坡势,可以俯瞰前埔社,面对大海,可以眺望小金门。从操场下一二十个台阶,可以到学校旁边的小溪流,那里有学生们喜欢的水葫芦、小鱼虾和田螺。离校舍100多米的莲花石下,当时还建有供学生运动的足球场、篮球场,其位置大概是如今前埔不夜城对面的地方,前埔人称那块地“球埔”。

云梯学校遗址的位置

云梯学校的教室、办公室、食堂、礼堂、宿舍、发电机房,一应俱全,图书、标本、书画室配置完善,无论是校舍的规模或者是设备的齐全,在当时的禾山都是令人惊艳、首屈一指。

民国15年(1926年)的《福建省私立云梯学校简章》,详尽列出了15条,对学校的编制、课程、入学、考试、放假、纳费、津贴做出了规定——

学校“设商业中学部、小学部、女学部、幼稚园部、平民教育部。特别注重商业、国文、英文、尺牍、国语等科。”

学校“除认真教授外,极注重指导学生生活并提倡课外活动,如各种球队、国乐团、军乐队、文学、美术研究会、修养会等,藉以解除学生之烦闷,增加生活之乐趣。”

尤其值得自豪的是“学费宿费一概豁免”,“贫寒子弟在本校肄业,半年后成绩品行优异者,本校酌予工作并给予相应津贴或减免膳费。”

私立云梯学校招生广告

为了吸引贫寒子弟上学,云梯学校就连校服、课本、簿籍也实行免费。

不仅是学校的建设费、开办费,还有每年办学的经常性经费,这一切都靠林珠光“云梯实业公司”支付,其雄厚的财力、不懈的坚持,令人叹服!

林云梯实业公司简介

云梯学校先后聘任的诸多校长,马侨儒、黄觉民、刘春泽、黄克恭(碧峰)也都在林珠光兴学育才、无私奉献精神的感召下,来到远离市区、生活不便的前埔,献身于云梯学校的教育。

背景是云梯学校粗大的立柱,精美的花塑,黄克恭校长和他的子女们在云梯学校合影。怎么也想不到数年以后学校被夷为平地。(黄纳提供)

1932年1月,禾山寨上人陈菊农所办的《厦门周报》刊登了一篇《云梯学校参观记》,让世人像亲临学校一样地了解:

“该校校舍宽敞,地址清舒,既无尘嚣之纷扰,又无声音之嘈杂。光线空气均极充足。环境之佳可谓(思明)县私立各校所罕见。”

“代理校长黄克恭(实为执行校长)教育经验丰富,办学亦有精神。教职员11人,颇能合作。学生153人,分为六级,高级二、初级四,幼稚园一级另设。行政方面分教务、校务、训育三个系统。颇为周密,职务分掌,亦有条理。”

“参观时李教师上高级二年(六年级)作文,题为《怎样养成一个良好的公民》;高级一年(五年级)孙教师亦是作文课,题为《身体应如何摄养》及《静夜雨声》。初级二年常识课,由教务主任黄迪心教授,教态和蔼,快慢得宜。”

“设备方面,颇称完全,图书标本均见充足,运动器具亦多。经费方面,月约540元,均由校主负责维持。学生课外活动方面,有体育、作文、国语各种比赛,会之组织,教师居主导地位。该校长办学认真,职教员努力教学,深可嘉也。”

《云梯学校参观记》(1932.1.11.《厦门周报》)

其实不仅如此,就连学校的运动场、草坪花园等都有专人管理。

云梯学校惟有不足的是,校址偏于一隅,“厦埠学子,就学该处者,不甚便利”。虽然有诸多免费,虽然也吸引了部分远道慕名而来的学生,但是就学数与其规模,还有不少差距。

1931年上学期思明县(即厦门)小学统计:云梯小学男生115名,女生25名,计140名。1934年《新兴的厦门》一书中统计:云梯小学男生113名,女生23名,计136人。

1931年《厦门指南》

1934年《新兴的厦门》

云梯学校“弦诵之声不绝”(林珠光语)之际,日寇的魔掌伸向了厦门。1937年11月,日军占领金门,经常炮击厦门东部沿海,云梯学校不得不停办。

1938年5月10日,日寇侵略厦门。随即,日军杉野部队占据云梯学校做队部,插日旗,设岗亭,海军陆战队在这里耀武扬威,尽情蹂躏。云梯学校忍着屈辱度过3年地狱般的时光。

1938年,日军杉野部队霸占云梯学校(紫日提供)

1938年,日军杉野部队霸占云梯学校(紫日提供)

日军在云梯学校操场上耀武扬威(紫日提供)

民国30年,日新制糖会社经理、台籍浪人林阿乾,恃仗敌人势力,以云梯校董林能隐抵抗日军学校即为“敌产”为由,竟将校舍全部拆毁,“把所有原料或移用建筑日新制糖厂、江头戏院,或卖与忠仑社奸逆李春建设农场及建设厦禾路方圆锯木厂对面之一片房屋。”

此外,尚有时称“禾山皇帝”的台人林身,以及台奸李恭、李春、简永春等人也参与拆除云梯学校,从中掠食,中饱私囊。

可怜云梯学校,惨遭肢解,活生生被毁殆尽!

抗战胜利后,1945年12月24日,云梯校主夫人蒋氏向各界呼吁:教育为复兴民族之基本要素,完成国民革命,缔造国家之根本工作。敦促政府拘捕摧残教育的罪魁台浪人林阿乾,追究一切!

云梯校主夫人蒋氏向各界呼吁:敦促拘捕罪魁台浪人林阿乾,追究一切!(《江声报》1945.12.24)

1946年1月,林阿乾以“被包工王文彩瞒蔽,而采用云梯学校被拆砖瓦”为由,表示“愿捐助该校将来之建筑费”,假惺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2月1日,经过当时禾山的一干头面人物的斡旋,或调解或花言巧语之下,蒋氏和林聚香(林珠香)竟轻信林阿乾的许诺,还登报鸣谢众位中间人。

云梯学校的损失赔偿只不过是空头支票(《江声报》1946.1.25)

(《江声报》1946.2.1.)

1946年2月,厦门市教育局局长叶书德在回答市参议员询问“云梯学校能否增设(恢复)”时,说:“如经费有着,即将增加(恢复)。”其实,明眼可以看出这只是推脱的话。同年8月,开学季到来之前,有报纸宣称:“云梯小学筹备就绪,教职员业已聘定。”其实这只是空穴来风。那种年代的政府,既无惩处拆毁云梯学校奸逆的决心,也无伸手扶持云梯学校复原的能力。云梯学校从此销声匿迹。

假新闻(《星光日报》1946.8.22.)

云梯学校走出了大批人才,聚集了不少爱国志士和艺术大师。

蓝飞鹤,惠安人,畲族。1923年云梯学校初创不久就应聘担任美术教师。任教期间,他目睹军阀混战,日本浪人和英美水兵横行,列强侵略,官场腐败,满腔激愤地写下“鹭岛无山不瘴岚,遥看双泪洒”的词句。后来蓝飞鹤回到惠安参加地下斗争,在福建红军惠安指挥部,担任第二团团长,1930年9月,年仅29岁的蓝飞鹤于惠安英勇就义。

云梯学校校友烈士蓝飞鹤(资料图片)

来自于广东普宁的庄世平是云梯学校的学生,16岁时返回老家,在云梯学校求学的经历深深影响了他。后来,庄世平成为著名的银行家。临解放时,他参与并主持了香港中国银行、香港中国航空公司等原国民党在香港的金融及商业机构的起义等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交予庄世平重任,在特别困难的情况下,他在香港创办了南洋商业银行,被外界视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家海外商业银行”。 1986年庄世平退休时,把自己创办的南洋商业银行(NCB)和参与创办的澳门南通银行,这两家资产数百亿元的银行奉献给了国家。

云梯学校的学生银行家庄士平(资料照片)

不久前,有收藏人从两张玻璃画里,欣赏感叹于其中的题字“鸡鸣风雨夕,飞上晚香堂。摹南田老人笔意,作于云梯书室。” 此画百年之后面世,其辗转历程见证了云梯学校的兴亡。

二幅玻璃画见证了云梯学校书画室(资料照片)

解放初,云梯学校废墟上长满了藤蔓杂草,这片地叫着“学堂口”。驻扎在前埔村子里的解放军,曾经辟平了一部分作为操场,战备紧张的时候,沿着“学堂口”的地挖掘了深深的壕沟。1954年“九三”炮战和1958年的“八二三”炮战期间,部队在这里修筑了火炮阵地。1970年代开荒时,遗址因为是建筑废墟,多为碎石破砖,难有泥土,所以只有少部开为园地,生产队在这里建了蘑菇房,大队也在边上建了一列猪舍。到了八、九十年代,“学堂口”陆续划给村民作为宅基地使用,建起了数不清的小楼,开了许许多多的店铺。

云梯学校留存下来的”南尾井“泉水极好,插满了抽水的水管

云梯学校留存下来的龙眼树

站在云梯学校的旧址,对着手中云梯学校的老照片,不禁为她荣光自豪、为她惋惜长叹、为她愤恨泪目,百感交集,涌上心头!

1922,2022,一百年前的光芒已经陨失。如今在前埔,云梯学校留下来的只有那口水井,还有一棵龙眼树,再就是老辈人在拆除拾遗对木板材料极好的回忆。

然而,“学堂口”“球埔”这二个小地名,还在顽强地流传,仿佛是曾经辉煌的云梯学校绝唱后的音符,经久不息。

经黄国富老师授权。

本图文内容转载于其关注号:老禾山原住民,版权归其所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湖里掌故之185 古渡码头

1955年高集海堤还没建成之前,厦门岛的对外交通,完全依赖船只,码头必不可少。古时候,今湖里区所辖境域,东有五通渡,西有东渡,北有高崎渡口,还有24都的蠔口渡、蟹仔屿渡。这些都为清代《鹭江志》《厦门志》所记载。

老禾山照片的故事之22 禾山工商联

江头街在解放前后都是禾山商埠,从事商贸的工商业者最为集中。解放后,“为加强内部团结,发挥集体主义精神,做好当前各项中心工作,尤其是抗美援朝工作”......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