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记」
闽南语也有文字?从东夷人的语言说起
闽南语,未必是最古的,但似乎也找不到比它更古老的汉语方言了。
闽南语之所以给人以“古老”的感觉,与其自身的结构和承载的民系关系密切:
(一)闽南语用字保留有众多古汉语成份,如鼎(郭)、箸(筷子)、册(书)等上古文字读法。
(二)闽南语句子结构与上古文言文相似度极高,特别是倒装句的部分,如去那里说成“哪里去”,被嘲笑说成“见笑”等。
(三)以闽南语为母语的闽南民系,保存有中国古老的风俗习惯,大有中原遗风。
(四)闽南语在音调、语法、字词等方面几乎可以说是现存汉语方言中最复杂的一种,从语言的发展趋势“由繁入简”看,闽南语的历史极其古老。
(五)闽南语形成时间早,历经千百年不断迁移流传,仍能保持相当程度的完整性,可见其系统性。
以此五点,似乎仍不足以说明闽南语的古老,以下借助语言学家的分类,简单阐述闽南语及其渊源。
按世界语系、语种、语支的区分,目前中国现存汉语方言可以概括为三大语支,分别代表上古中国的三大主要势力:中原(含西戎)、东夷和南蛮。
其中代表了中国历朝历代主流政权者当属秦语支,其上承周朝与秦朝两个发源自崤山以西的政权,也是中国人的主体来源,占到了中国人口的50%以上,以官话为代表,更有早于官话的平话、粤语。
而与黄河文明相对应的是分布在中国南方的南蛮势力,他们因山、水之隔略显片状分布,在商周时期曾创造了我们所不知的上古文明,如三星堆文化,以及更早的河姆渡文明,其代表方言如吴语、赣语、湘语和客家话。
与以上两股势力截然不同的是齐语支,本应该是山东半岛的主体文化,如今竟然只剩可怜的闽语一个,虽然闽语又可下分众多强大且人口颇具的次方言。
齐语支,发源自山东、豫东,是曾经叱诧风云的东夷人的语言,其上古分布的区域如今有丰富的考古遗迹,是中国北方影响颇远的基础文化。
如今炙手可热的石峁文化、陶寺文化是西戎人的文明体,他们一路南下、东向,与东夷人在中原相遇并展开了持续几千年的斗争,最终来自西边的夏人入主中原,开启了中国朝代先例。
然而,经过融合的东西两方人,仍然时不时互相攻伐,最后由东夷联盟首领商汤灭掉了夏桀,建立了东夷人主导的商朝,也是在此时期,先进的东夷人带来了中国文字,并使之风靡全国。
然而,西边的势力又卷土重来,西岐人趁商人东征时一举拿下殷都,建立了周朝。
周人是聪明的,他们继承了商人的文字和礼制,但却放弃了商人的语言而改用周人自己的母语,并分封姜太公和周公到山东半岛弹压东夷人,齐国人采用顺其自然的放养政策,而鲁国人则以周礼改造东夷人,于是经过西周和春秋战国两个时期的浸润,东夷人基本上融入了中原,成为其中的一员。
而齐语支所代表的东夷语言和文化则慢慢萎缩至局部,而这些局部的文化保存在后世竟不经意地向东南沿海迁移,正是这点遗存破天荒地让齐语悄然在福建生根发芽。
而这少的可怜的齐语支成份,竟然使闽语成为保留有上古汉语的独苗。
故而,闽语中的最大支闽南语才显得古老无比。
本文内容由作者:蔡少谦 提供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