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记」

台湾的统一,是福建人不食清粟的意外收获


从荷兰人手中收回台湾,这真的得感谢“动不动就捣乱”的福建人。

福建人开始出现在中国主流史册上,大概始于五代时期,当时一帮借着黄巢起义的春风入主福建的固始人,在福建建起了闽国。

大概是偏居一隅和得天独厚的山区地貌,福建在当时及其后吸引了无数失去家园失去钱财的中原人士前来隐居,很幸运,他们在五代至明代的漫长岁月里成功地打造了一个陆地与海洋文化并重的大福建。

而这些福建人,本质上是不关心政治的,他们擅长经商赚钱,然后再把钱用到文化教育上,如此反复。因此,大部分福建人是有偏执的家国观念的,在外与国共存亡,在内尊师重教崇佛敬祖,只是这里的国只会是华夏一脉相承的政权。

于是当第一次元灭宋时,福建各地在终元一朝起义不断,甚至山区和沿海都有数十万百姓随着最后希望的宋末帝一路坎坷南行,他们以不食元粟的气概颠簸着,最后无奈地随末帝投海西去,而幸存者则随海漂泊,哪里靠岸则哪里重新生活。

于是,在广袤的华南地区,福建客家人占据了大片的山区,而福建闽语人则布满南海沿岸。

同样的历史,在清人入关时再次上演。

当全国即将尘埃落定之时,本是大明王朝东南海盗的福建人却以福建南部扁小的孤岛负隅顽抗,甚至一度即将收复南京,他便是郑成功。

只是,这时的清朝并没有重蹈元人复辙,他们采用三面包围的方式把福建困个半死,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在沿海实行迁界政策,于是郑成功的部队便只好向东开进,这一开进便直接到了台湾岛,显然,澎湖是无法承载十几万郑家军的。

于是就有了郑成功攻打荷兰人的民族大义。

然,这只是一次无意的战略大转移。

刀剑在侧,怎能安眠。

顺治帝无法解决的势力,康熙帝怎能放之不管,在李光地和黄梧举荐之下,施琅便有了施展海战的机会,台湾岛便这样被收入清朝囊中。

说是收复,但如此人数众多的郑家军将如何处理?如果放回福建将是一个巨大的隐患,于是只好就地设府县,就地安置。

这种安置,事实上是变相的监管,当时的台湾岛以台湾府的角色归属福建管辖,但却不准福建各府与台湾百姓往来,大有将台湾岛作为弃土的打算。

而台湾府收复之后,也是各种不稳定,在设府后,台湾岛先后爆发了以福建人为主导的朱一贵起义(长泰人),林爽文起义(平和人),庄大田起义(平和人)等。

台湾如此,对岸的福建也是不消停,福建天地会、小刀会等各种起义也是不断发展,并在被镇压之后南逃至南洋,最后在清末促使了孙中山的辛亥革命。

从明末一直到民国,福建人所发起的抗清活动源源不断,随着福建人的脚步由福建扩散至台湾和南洋,也正因为福建人的“捣乱”才使得清朝不得不重视台湾的海防和战略地位,并因此牢牢将台湾岛锁定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

也因此,我们应该感谢过去的福建人艰苦不懈的努力得来的这个意外收获。

                               本文内容由作者:蔡少谦  提供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湖里掌故之192 宫庙古龙柱

石雕龙柱从古代延传至今,并未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褪色,被视为一种尊贵、祥瑞的符号,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湖里掌故之191 猪巢鸡巢

本地原本是农耕社会,家禽家畜是农民赖于生存的宝贝。汉字的“家”字,宝盖头下面一只豕(shi)——家里有一头猪。普通话表示圈养这些家禽家畜的地方......

湖里掌故之190 敬字亭与奉茶摊

旧时代文人相互组织惜字会、敬字社等,主要的活动也是搜集字纸集中焚烧。较为讲究者,字纸成灰后依然敬惜,集中在坛子里专门存放,过一段时间选一个吉日,开坛祭祀发明文字的仓颉后,送到溪流随水而去。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