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南渡27年的林云梯,再次回到前埔。已经成为马尼拉殷商的他,在家乡倾心建造的三进新居落成。这一年林云梯正值40岁。看到容光焕彩的新居,他百感交集,踌躇满志,欣然把新居名为“林氏小宗”。在前埔林氏大宗里,他从此可以自立一系,终于达到荣宗耀祖的心愿。正如新居里的一副对联:“万里破涛归海阔,千山花木作香城。”仿佛可以看到主人满怀华屋初建的豪迈和喜悦,仿佛看到当年意气风发,踏浪归来,荣耀乡党的林云梯。

悬挂在大门上的“林氏小宗”匾

1930年,林云梯的儿子林珠光又在林氏小宗东侧加盖一列护厝,形成浑然一体偌大的建筑群。

云梯故居全景(2007,转自《厦门历史建筑》)

云梯故居侧面图(转自《厦门历史建筑》)


如今,位于前埔206号的这组建筑称为“林云梯故居”。大家亲切地叫着“三落”。许许多多老辈前埔人,有过“住进三落”的集体回忆。虽然在两岸军事对峙的年代,“三落”也曾遭受过炮弹的轰击,然而,它曾做过小学教室、办过扫盲班,庇护过太多缺住少屋者,免费度过最困难的时光。这不能不说是林云梯对家乡实实在在的奉献。

外墙上被炮弹片炸到的痕迹赫然在目


100多年过去,云梯故居依然散发着不一般的魅力。

云梯故居“三落”,面阔24米,进深48米,面积约1200平方,主体是一座前后三进、坐南朝北,硬山顶,砖石木结构的闽南传统民居。屋面覆盖板瓦,脊身装饰鲜艳的花鸟纹剪瓷。

走近云梯故居,映入眼帘的首先的它的宽大,甚至可以用气势磅礴来形容。三进的大厝,原本在禾山一地,就极罕见。还没有进入,就让它的规整、严谨、还有马鞍脊下独特的山花造型所吸引,每处山花足足镶嵌了13面有柄圆镜,山花下是青石镂空的葫芦窗。沿着中轴线穿过大厝,分别是凹寿口—前落—前天井—中落—书亭—后天井—后落。前厅用于迎客;中厅是祖厅,用来祭拜祖先;后厅是家族议事、用餐的地方。每一落都是1厅4房的结构,还有天井两侧的伸脚(榉房),再加上护厝的一组1室1厅和三组2室1厅,整座建筑群大大小小共有34间,蔚为大观。


云梯故居正立面(2015,转自《厦门闽南红砖建筑》)

马鞍脊下独特的山花造型,花足足镶嵌了13面有柄圆镜(黄雅香提供)


云梯故居的卓越,在于具有属于自己的特色。虽说也是传统的民居模式,与众不同的,一是在中落后加盖了长方形四角亭,四支立柱之上托着四方连的通拱,上面的亭子盖做成卷拱状,俗称“趴顺亭”。这是一个供读书、弹琴、演戏用的亭子,也可以称书亭、戏台。多了这个书亭,云梯故居的雅趣就彰显出来。它背靠二落后墙,墙上特地做出一面对应的方堵,边上用绿釉片剪粘成对联,可惜联句已经损尽,只留下横批“调琴养鹤”四字。在这个亭子上抚琴、唱戏,后落的前廊(砛墘)便成了观众席。据说,林珠光还曾在这个地方放映电影,那墙上的方堵就是块银幕。

书亭抬梁结构卷棚顶(转自《厦门闽南红砖建筑》)

中落后墙的“调琴养鹤”堵

还有,云梯故居的中落大厅作为祖厅,屏风处造了一个宽近2米的硕大的祖龛。祖龛内外三层,枋、堵、柱、台,无不精雕细琢,再施于金漆。可惜祖龛几乎毁坏殆尽,看不到原来的“三星拱照”“二十四孝”,只能体会最初豪华的模样。因为这是祭祖的地方,在祖龛上方的屏风横梁还做出狮座、吊篮,尤其是形如飞天的托木,使厅堂显得不一般的堂皇。

中落祖龛上方繁复的梁柱和木雕

再是,在中落的前廊(砛墘)上加了左右二支立柱,顶上特地加造了一层廊顶,这个廊顶的横梁、檐前、过通、屋盖一应俱全,并且加装了花托、狮座、垂花,仿如宫殿的前饰,使得还没有迈入祖厅之前,就看到华丽的派场,增加了祖厅的庄重和豪气。

中落的前廊加造了廊顶,梁随、花托、狮座、垂花,精雕细琢

云梯故居以其精美的装饰闻名于旧时禾山。

云梯故居最令人赞叹的是建筑精细、装饰丰富。它采用大量的石雕、木雕、砖雕,还有彩绘、堆塑、砖嵌、剪瓷、镂空彩釉等装饰手法。所有的木作,如斗拱、垂花、坐斗、梁枋、雀替均精雕细刻,并施于漆金,虽经百年岁月,依旧耀眼。


狮座依旧金光熠熠


透雕花鸟团饰


仙女造型的托木

前厅内墙裙(半厅红)镶嵌“窑后”砖雕,内容是戏曲故事,颇有艺术内涵。即便是厢房,也作了精细的装饰,墙身以红砖拼嵌装饰多种图案。

前落“半厅红”砖刻

中落“半厅红”砖饰

榉头墙“八达”砖饰

榉头墙“龟寿十字花”砖饰

云梯故居的泥塑,表现在中落前廊墙和护厝的凹寿口、正立面,有彩塑、灰塑、铁线塑,题材大多是吉祥花卉,还有麒麟、凤凰、孔雀、鸣鹿等瑞像,手法细腻精致,应出自于大家之手。

泥塑“鹅荷图”

泥塑“凤凰来仪图”

泥塑“鹿鸽图”

泥塑“孔雀花卉图”

泥塑花卉

彩塑花卉

泥塑“富贵吉祥图”


云梯故居采用了许多交趾陶装饰,色泽艳丽,光彩夺目。

交趾陶贴画郑板桥“竹”

交趾陶贴画山水图


过水廊绿釉透窗

最为精美的是石雕,包括浮雕、透雕、圆雕、线雕等多种手法,工艺纯正、娴熟、细致。从墙裙、墙身到檐口,都镶贴雕琢精细的花岗岩和绿辉岩(青草石)石雕,青白相间,令人赏心悦目。无论是诗刻、对联、漏窗、竹节窗,均为青石或泉州白所成,尤其是正立面墙体的墀头、檐下、顶堵、身堵、腰堵、线脚甚至是柜台脚上,所雕出的花鸟虫鱼、异兽珍禽,题材丰富,造型逼真。左右檐下一列的青石镂雕故事,城池、亭榭、船只、战马错落有致,人物或挑担、或乘车、或举刀策马、或安坐对弈,形象生动,栩栩如生。连同紧密相邻的青石浅线雕“八骏图”,白石线雕花卉,以及大气的石刻对联,组成最具看点的一幕“石雕墙”,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其风格与集美鳌园的石雕极为相近,而后者比云梯故居整整迟了50年。

凹寿口对看堵石雕

青石浅雕“八骏图”及白石浅雕图案

青石浅雕“八骏图”


浮雕戏剧故事

青石浮雕牌子头

青石浮雕牌子头

青石雕人物故事

正立面檐下的石雕墙,后来的集美鳌园风格与其极为相近

云梯故居以丰富的文化符号表达了精神追求。

云梯故居文化气息异常浓厚,大厝中随处可见雅致的楹联,善于用中国书法为装饰,使得整个建筑充满传统文化气息。15副对联和文句,遍布于三个厅堂的大门、屏风,以及正立面角柱、外侧门等处,其书法行、楷、隶、篆俱全。楷书端正大气,行书流畅自然,尤以中落篆书“茶熟香清有客到门可喜,鸟啼花落无人亦自悠然”,笔法最为飘逸俊美。

石刻对联中以篆书笔法最为飘逸俊美

这些联句,或写景或抒情,或感怀或咏志,主人的品味和追求散发其间。

表面上看,许多对联是“安逸赋闲”所感,“淡然处世”的心态:“分岁月作闲人春光碧草,放溪山为逸老秋色黄花”(中落厅门青石对联);实则欲达到“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品节祥明德性坚定”的境界(面墙角柱联);更寄希望“文章华国”,企盼“三落”里充满“书声剑气”,亦文亦武的气息,萌动着致富后爱乡、爱国的追求,寄托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希翼。



“文章华国”寄托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最显眼的是大门两侧的花岗岩面堵,右侧刻着《朱子家训》里的“蒙童须知”:“凡为人子弟须是常低声下气语言详缓不可高言喧闹胡言戏笑”——作为年轻后辈,应该时常低声下气、恭顺小心,说话要详尽、缓慢,不能高声喧哗、哄闹,说一些虚浮而没有根据的话,随意嬉笑。

大门进口处的大幅石刻《朱子格言》

左侧则是《朱子语类》中陈烈读书“静坐百余日,以收放心”的典故——宋代陈烈讲究道德修养,亦重视读书静养工夫,朱熹很赞赏他的做法:“昔陈烈先生苦无记性,一日读《孟子》‘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忽悟曰:‘我心不曾收,如何记得书?’遂闭门静坐百余日,以收放心,却去读书,遂览无遗。”

大幅石刻《朱子语类》中陈烈读书典故

这两处文句,一是低声恭顺,一是静心读书。这样的家训,在后落屏风对联中有更加直白的昭示:“尚志在诗书消磨岁月吟且读,治家惟忠孝仔细精神子与臣。”这样的教诲:“种在心田根既深而叶自茂,德存性海源之远则流必长。”(前落屏风)每一处、每一句,都散发着深厚的中华文化气息,足于让人咀嚼品味,回顾思索。

难能可贵的是,云梯故居当年处于乡野僻壤,竟然有上乘书画点缀。在中落前廊(砛墘)面墙,有作于光绪丙午年(1906年)“仿瘦山人写意”的水墨画《鹅》。还有保存完好的厦门书法名家吕世宜句,全幅20字,赫然在目:“徐浩,越州人,工隶书,著有书谱、古跡记、三十六百箴。”署“西村宜”,并钤“里臣世宜”及另一章。徐浩,越州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唐代大臣、书法家,宰相张九龄外甥,工于书法。

吕世宜手书句,是怎样让云梯故居所采用?有又何含义?尚待求解。但是,这已经足于让云梯故居焕发出不一般的光彩!

水墨画《鹅-仿瘦山人写意》,注明“光绪丙午”(1906),记录了建筑的确切时间

泥塑清代书法大家吕世宜字

仿吕世宜钤章

云梯故居可以看到许多中西合璧的建筑元素。

走近云梯故居,那西洋风格的门楼便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顶部做双曲夹尖角状,立面堆塑蔓草簇拥的盾形花头,直观上这一定是座中西合璧的建筑。果然,云梯故居充满中华文化的建筑语言的同时,也大胆采用西方建筑材料,在檐廊、凉亭、过廊、护厝,是当时最时髦的彩色剪口花砖铺设,式样有四五种之多。护厝的地面和墙柱,则采用水泥磨石。凹寿口平顶,造有西洋式水泥花瓶栏杆,栏杆上的图案,分明是欧式的山鹰。护厝山墙上的装饰,完全取材于西洋的模式,用泥灰堆塑一只足踏地球的飞鸽,左右簇拥一对展翅欲飞的卷发男童天使。

彩色水泥磨石工艺插花图

彩色水泥磨石工艺插花图

彩色水泥磨石工艺插花图

西洋式围墙门(2008,黄雅香提供)

护厝山墙上的西洋装饰最为典型

柱头上的西洋装饰

云梯故居正立面墙前窗上部的青石雕,更令人叫绝,居中的是一个身着西装,头戴高礼帽,手执拐杖的洋人;他的右手边上是一个腰系树叶裙装,背雏携幼,坦胸露乳的土著人;石雕两头,随从的书童,策马的官员,倚仗的老者,则是华人形象。这是多国度多民族融合的情景,反映了房屋主人,在南洋生活所处环境的复杂性和文化的多样性,是一幅难得的石雕作品。

前窗上部的青石雕是多国度多民族融合的情景,生动有趣令人叫绝

林云梯故居是思明区“不可移动文物”,纳入政府保护范围,正在进行保护性维修。

“建筑是凝固的乐章。”这乐章,凝集着林云梯的心血和情怀,一百多年过后,依旧是不凡的精品,韵味隽永。拭去岁月的尘埃,必将以最靓丽的身姿,在高楼林立的当下,展现她的绝代风华、卓尔不群!

中落前房石雕竹节窗

中落大门上金漆线描“紫薇宫会绡图”

经黄国富老师授权。

本图文内容转载于其关注号:老禾山原住民,版权归其所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湖里掌故之192 宫庙古龙柱

石雕龙柱从古代延传至今,并未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褪色,被视为一种尊贵、祥瑞的符号,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湖里掌故之191 猪巢鸡巢

本地原本是农耕社会,家禽家畜是农民赖于生存的宝贝。汉字的“家”字,宝盖头下面一只豕(shi)——家里有一头猪。普通话表示圈养这些家禽家畜的地方......

湖里掌故之190 敬字亭与奉茶摊

旧时代文人相互组织惜字会、敬字社等,主要的活动也是搜集字纸集中焚烧。较为讲究者,字纸成灰后依然敬惜,集中在坛子里专门存放,过一段时间选一个吉日,开坛祭祀发明文字的仓颉后,送到溪流随水而去。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