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记」

台湾,福建第九闽,虽居海外却在闽中


2017年1月台湾官方数据统计,台湾省人口共23,543,346人,总增长率为2.01%。

1756年法国人绘制的台湾地图

按族群分,台湾可分为河洛、客家、外省和原住民四大类,依1989年台湾统计估算,外省人占台湾人口13%,河洛人占73.3%,客家人占12%,原住民1.7%。

台湾人的最大组成为河洛人,即闽南人,其与客家人合称台湾本土人。

这一切,恩恩怨怨数百年,究台湾与闽南的历史渊源,注定了台湾人群以闽南人为主体的现实基础。

1727年荷兰人绘制的台湾地图

台湾省一百三十年,台湾府却二百年

台湾古城墙

台湾的过去往事,国人大多心中有数,历史书中星星点点出现过的名号不知凡几,如东番、大琉球、福尔摩沙(Formosa)、岱舆、夷州、流求、埋冤、台员、东都等,直到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清政府正式将“东宁”复名“台湾”,台湾名称就此扳正。

至于近世,世人皆知大清台湾行省、中华民国台湾省、中国台湾省,却不曾知道在台湾建省之前台湾府的存在方式。

1885年10月12日,慈禧太后下懿旨:“台湾为南洋门户,关系紧要,自应因时变通,以资控制。著将福建巡抚改为台湾巡抚,常川驻扎。福建巡抚事,即著闽浙总督兼管”。

台湾正式建省,至今仅132年。

此前,台湾的身份是福建省台湾府,属台厦道,道署驻地在厦门,台湾府治台湾县(今台南),管辖三个县,分别为台湾县、凤山县和诸罗县。

因此台南在台湾人心中有古都、古城之印象,而厦门则是先辈赴台之源。

清代福建省台湾府地图

从1683年,清政府收复台湾,1684年设台厦道,至1885年台湾建省,福建省台湾府共存在201年。

在此两百年间,台湾府由一府三县发展为三府十一县三厅一直隶州,人口由20万增长至两百多万,其人口增长多赖闽南人的移民。

闽南人规模入台

台湾闽南人

郑成功本系闽南人,而其兵将亦以闽南为主,特别是以厦门为中心的闽南沿海人民。

施琅收复台湾后,康熙本以台湾地处鄙远不愿纳入版图,后在姚启圣及有识之士力谏下才得以台湾府建置。

究于同理,福建及周边府县百姓亦对台湾这蛮荒之地毫无兴趣,以至于康熙二十二年至康熙五十年间,台湾府每年增加的人数仅二三百人,而户数基本无变。台湾施政人士也颇为紧张,恐台湾后继无人,发展无力。

台南古地图

康熙五十一年,台厦道陈瑸向朝廷建议移民台湾以充实其人口:“台地尤宜谷之地也。按北路诸罗县属二千三百余里,南路凤山县属六百余里,台邑中路东西五十余里,其间旷土尚多,弃之可惜。漳泉等郡民居仅一水之隔,应广为招徕,以闲旷之地处之,使之畊食凿饮,安居乐业于其中。”同时,保护原住民的权益:“将请垦番地永行禁止,庶番得保有常业,而无失业之叹。”

台湾知府沈起元上条陈台湾事宜状:“漳、泉内地无籍之民无田可耕、无工可雇、无食可觅,一到台地,上之可以致富,下之可以温饱,一切农工商买以及百艺之末,计工授直,比内地率皆倍蓰。而必曰尔其坚坐饿死,无往求生为也,既非为民父母之道;且或亲戚、兄弟在台成业,此既需人助理,彼可相依为活,合之则两全、离之则两伤,此必不可禁者也。”

于是乎,在官府允准及推动下,历来人多地狭粮食短缺的闽南无地之民纷纷前往台湾垦荒定居。这也为清代赢得了两百年的海疆升平。

台湾府闽南俗

台湾府经过两百年的发展,已然成为闽南的海外分地,民俗基本与闽南相同。

台厦道驻地厦门,厦门原为泉州府同安县下辖小岛,因其处漳州府九龙江口,扼守漳州门户,尽得漳泉两地精华,进入清代后,得郑氏余辉及月港衣钵,俨然东南大港,所有进出台湾及东洋、南洋海船均由厦门港出入,因此厦门岛汇漳泉两地百姓乐居其中,从而衍生出不漳不泉厦门闽南音。而其音色主要为漳州海澄县和龙溪县、泉州府同安县和南安县影响。

这种漳泉滥随着台厦道建立及漳泉移民的进行而在台湾逐步扩大,从而形成了今日台湾闽南音,音色与厦门及其相似,而又有漳泉县市的影子。

台湾原住民

而台湾,也便是脱胎于闽南,骨子里充满着闽南人的习性,要读懂台湾,可以从闽南入手,特别是闽南海派文化,如此足矣。

  本文内容由作者:蔡少谦  提供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湖里掌故之199 阿美

美的父亲是五通店里社人,母亲是钟宅人。1940年,阿美出生于新加坡,随父母在南洋生活。阿美的父亲早年去世,母亲为了讨生活只好改嫁,阿美便随母姓钟。

湖里掌故之198 “珍珠亥”

坂上陈亥自小没有了父亲,家里一贫如洗,他又没读书又懒得帮做事,母亲常常怨叹说,亥仔,你长大了怎么办啊,你真是一个“害”仔。

新发现!明崇祯八年的“林氏祖碑记”出土|二三八记

2024年6月7日,有网友在柯家安兄的「走出文圃山四界看」后台留言,“你好,沧一小区有块古碑倒扣在地,请问知道来历否?”收此消息,家安兄即将之转询众海沧文友,温福来先生在第一时间寻访了沧一小区,竟无所获。众人当下只是草草讨论一阵,未曾泛起微动涟漪。

湖里掌故之197 师爷陈日铭

陈日铭(1885.5~1970.5)福州闽侯螺洲人。少时聪颖,在福州接受新式学校的教育。1910年华侨筹资修建的福建第一条铁路漳厦(嵩屿)铁路通车,陈日铭从福州赶来应聘,担任主事文书。他年纪不大,个子壮实,人称“师爷”。

钟林尾土楼记|二三七记

今海沧区钟林路所包围的区块,有一处千年古村落,名曰“钟林社”,为明初海沧十七社之一。明清时,钟林社辖有钟厝、林厝、上庵、洪厝、西店、铁灶后、钟林尾等自然村,是海沧中部曾经的巨无霸。

湖里掌故之196 耙草割柴

厦门是个孤岛,清代《厦门志》说:厦门“地窄人稠……山皆童山,束刍尺薪,皆自外来。春雨连绵,有米珠薪桂之虑焉。”(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