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王爷信仰之「三府王爷」‖《钟山水美宫志》卷四·第四节

郑樵《通志•职官略》云,“北齐有王、公、侯、伯、子、男六等之爵,王位列大司马上,非亲王则在三公下 ”,王,又称王爷,在百姓心中,这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爵位,可谓是封建时代皇权之下的权力第一人。因此,在闽南,乃至中国民间信仰体系中,除了特殊神灵达到“帝”级外,一般在皇帝赐号或民间私谥中,“王爷”是最寻常且广泛的神灵级别。正因为王爷有着令人信服的级别和足以撼动上层制度的权力,人们更乐于在不逾越封建等级的前提下为神灵赋予“王”的称号,使之在日常生产、生活过程中常有庇佑。

王爷信仰之「祛瘟逐疫」‖《钟山水美宫志》卷四·第三节

近世以来,王爷信仰一直与瘟王信仰混为一谈,这一结论在大部分场合是被“公认”的,一直到“送王船”进入世界非遗名录后,以钟山水美宫等为代表的与海洋活动息息相关的“代天巡狩”王爷信仰才真正进入公众视野。即使如此,我们在追溯王爷信仰的源流过程,仍不能避开瘟王信仰的作用,因为,王爷信仰的壮大发展过程中,祛瘟逐疫的神迹是其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

一文读懂“代天巡狩”信仰

巡狩制度,从中国出现中央集权的王朝开始便已出现:尧舜时期由天子率领百官、侍从定期巡视四方,始称巡狩 ;到了夏商周时由朝廷委任的方伯替代天子对四方臣服的诸侯进行监察,可称“代天” ;秦汉时,则开始出现分地点、分业务的专属监察官各自负责不同的监察事务,此时巡狩就已经不是简单的巡视了,更像是固定的纠察制度;之后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数个朝代的微小变革后于隋唐时最终确立了分巡和分察两种相对独立的制度;最后到了明代,由分察衍生出繁琐且完善的巡按御史监察制度。

一文看懂“代天巡狩”王爷信仰

一文看懂“代天巡狩”王爷信仰原创2022-08-08 11:11·圭海四记闽南人的信仰,道非道,佛非佛,概以“民间信仰”称之,其间神灵种类之丰富远超人们的想象,单单漳州一市就多达四五百种,厦门市也有两百余种 。这些神灵并非都是专属于某个宫庙,他们往往同庙共祀,或居主位,或享配祀,有的重复度极高,有的仅为孤例,若无大数据支撑,谁也没办法摸清闽南民间信仰的脉络。

水美史略之「大事记略」‖《钟山水美宫志》卷三·第二节

钟山人对“汰旧换新”似乎有着说不出的无奈与执着,这点在水美宫和社民房屋的修建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历史上的水美宫,香火之盛甲于三都,其重修、重建的频率也非其他宫庙所能比拟,然而,频繁的汰旧换新过程中,水美宫却不曾留下一方古碑或一件古建构件,这着实令人不解。

海沧区 嵩屿街道 石塘村 东坑社 福善堂

石塘村东坑社因城市建设需要,全体村民响应政府号召,安置在兴东鑫花园小区,而福善堂按照两落式宫庙进行规划,正殿供奉保生大帝、大使爷,左殿供奉:注生娘娘,右殿供奉:阎罗天子,两侧墙壁上画36官将,前落两侧分别供奉福德正神、大王公妈,迁建在兴东鑫花园北侧空地,与水头正顺宫、东坑谢氏宗祠、水头谢氏宗祠形成民俗文化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