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楹联漫话

颜立水


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是中国汉字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五代蜀主孟昶书写于桃符“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的联语,据说是中国对联之始。从清代通江李善济撰写于四川青城山上394字的大长联到1976年天安门广场“?”“!”的无字联,多数的对联都有对仗工整,平仄相反,意境和谐,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等特点。宫殿庙宇,楼阁戏台,酒肆茶亭,书斋客厅,厨房寝室,甚至牛厩猪圈,都可书贴对联。

祠堂也叫宗祠,家庙,是中国封建社会血缘文化的产物。它是血缘氏族祭祀祖先和施行宗法的公共场所,也是当今海外三胞寻根谒祖的圣地。菲律宾前总统科拉松·阿基诺夫人于1988年4月访问中国期间特到祖籍地鸿渐村许氏宗祠行香,新加坡资政李光耀夫人委托胞侄柯宗元先生到她的祖籍地后柯村“一经堂”谒祖,这两个地方1957年以前都是同安的辖地,说明祠堂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祠堂多建于族人聚居的乡村社里,而且多于开基祖宅地改建或拓建。如苏氏大宗祠堂由二世祖苏光诲大府第改建,后柯村柯氏宗祠由开基祖柯翰创筑的“一经堂”拓建。各地祠堂的楹联,或名人撰句,或方家书写,木雕石刻,草行楷隶,歌功颂德,琳琅满目。观其主要内容,大概有这几种类型。

一、溯本求源开基创业

一座祠堂,尤其是大宗祠堂,实际上是一部宗族开发史。福建是一个移民社会,秦汉时,有避乱、采药、炼丹、流放、亡命等中原汉人入闽。汉武帝时为镇压古越族之乱,派左翊将军许濙(字元亮)驻师营城(今同安县小西门)。许濙有子15人,分镇闽地,繁衍成族。三国时,孙权经略江南,组织五次汉人入闽。西晋永嘉之乱,衣冠八族入闽。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率58姓军队征“蛮”,五代王潮、王审邦、王审知兄弟揭竿入闽,他们都带来大批汉人。这些整宗整族迁徙而来的中原汉人,在闽地落籍,开基创业,生齿日繁。他们离开原来的故土,需要利用血缘关系和氏族宗法来适应环境生存和维系“木本水源”的思想感情,因而祠堂建筑应运而生,而祠堂的楹联则浓缩了氏族迁徙落籍,开科创业艰辛而又曲折的历程。

这类楹联俯首可拾。

同安佛岭叶氏大宗祠:

自光固而浙而赣居佛岭遂根深叶茂

由唐宋历元历明至国朝愈积厚流光

注:光固即河南光州固始县:国朝即清代。

大同镇外较场杨氏祠堂:

源光州入闽南安高美     本谢庄衍银霞露较场

注:银指同安

厦门何厝祠堂:

派衍中州流长源远    基开东澳地厚天高

新民凤岗洪氏家庙:

河南固始分居银同地灵人必杰

敦煌衍派扎根凤岗源远流正长

白礁(保生大帝吴本诞生地)王氏家庙:

分支来自固始到白礁腾浪万里

创业本在同安振乌巷长享千秋

注:指东晋住马衣巷的豪族王导

这些楹联,将他们宗族的“根”追溯到中原。

泰国黄氏宗族总会大门对联:

轩辕世系    江夏世家

新加坡桃源俱乐部:

桃李滋培千日永    源流分衍四时春

注:首字嵌“桃源”,尾字嵌“水春”。

缅甸南重镇毛淡棉苏氏“芦山堂”:

芦水南渡衍派分支溯源祖国

山川北向钟灵蕴结发展他邦

表达了炎黄子孙对故土的眷念情愫。

有些祠堂楹联,反映了闽台一家,血脉相连的血缘关系。

台湾新竹苏氏“武功堂”:

武著千秋源苦竹    功传万世念芦山

楹联冠以苏氏“武功”郡号,道出苏氏源在陕西武功,流在同安芦山,支分永定苦竹的历史渊源。金门原为同安辖地,不少祠堂楹联反映了“无金(门)不成铜(同安)”的地缘、血缘关系。

同安大嶝北门蔡氏祠堂:

派本琼林原由固始    地名嶝屿宅定北门

注:琼林在金门

西柯镇吕厝吕氏家庙:

入闽而泉而南而金而同

开基唯忠唯孝唯俭唯勤

注:泉指泉州:南指南安:金指金门:同指同安。

五显镇后塘村颜氏家庙:

由唐历宋历元历明历清簪缨世代

入闽而德而永而金而同瓜瓞云礽

注:德、水、金、同依次指德化、水春、金门、同安。

西柯镇阳翟陈氏家庙:

浯江聚秀书香传百代

阳翟开基世泽衍千秋

注:浯江即金门

这些楹联多数由祖籍地和落籍地地名组对,有的嵌以郡望、堂号,如以上例举的“武功”、“芦山”。有的则嵌以始祖讳名,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如马巷窗东洪氏祠堂:

道祖遵父命荡舟嶝屿首创百业

衮公秉祖意巧赘窗东始传四房

南宋建炎年间,丞福州府洪皎次子洪道,因避战乱于绍兴间荡舟渡海隐居同安小嶝屿后头保社,创“嶝山”堂号。洪道之三玄孙洪衮(长乐县承信郎)于元初入赘窗东林昌福(潮阳县尹)家繁衍春、夏、秋、冬四房。人们从祠堂大门、厅堂那些佳句连珠的楹联中,可以窥视出这个宗族历史渊源及其拓置家园的轮廓。

二、宗功祖德增光梓里

每个宗族大宗祠堂,都在大门两侧书写最能炫耀家族声誉的楹联。这类对子很多,内容不外是颂祖宗官爵品位。姓朱的祠堂大书:

两朝天子    一代圣人

“两朝天子”指后梁朱温和明朝朱元璋;“圣人”指宋代首仕同安主簿的理学家朱熹,史称“亚圣”,自然也是朱姓的荣耀。

西河林氏宗祠则写道:

唐代兄弟九刺史    宋朝父子十知州

西河林氏为晋时八族入闽首姓,在福建属大姓,有“陈林半天下”、“福建无林不开科”俚语流传。林氏入闽始祖林禄十六世孙林披(居莆田),唐时为太子詹事,生九子均官至州刺史;宋朝林韬(林披长兄)之九世孙林杞(居晋江)官光禄寺少卿,生九子也均官至知州,故闽地林氏有唐九牧与宋九牧之分,林氏也以“九牧”为堂号。

新店镇后村郭氏家庙大门楹联:

汾水状元裔    崧山节度家

郭熔为唐代状元驸马郭暧第四子,也是汾阳王郭子仪孙子,他于咸通间(860-874年)与从兄郭嵩入闽,卜居同安崧山之麓(今洪塘郭山)。“节度家”指宋代任粤东节度使的郭岩隐。郭为朱熹契友,今郭山尚有朱熹手书的“郭岩隐安乐窝”墓道碑。郭氏也以“汾阳”为堂号,1987年4月,笔者为加拿大德哈伟兰飞机公司业务部区域处长郭正治先生找到家在同安姜瑞乡(现属集美区后溪镇)的汾阳堂,说明海外华裔对传统血缘的执着。

颂祖宗科举品学。科举是进入仕途的主要途径,“学而优则士”,此之谓也。各地祠堂那些“进士”、“文魁”、“武魁”(武举人)等牌匾以及门前的旗杆石,都是彰扬族人科举成名的标志。晋江青阳庄氏祠堂有联:

一榜三龙齐奋    五科十凤联飞

上联说明代嘉靖八年(1529年)已丑科,乡人用宾、一俊、壬春同登进士第,德业文章,驰名当代:下联则说该乡庄氏族人五次乡试,各中式二名举人。联褒科举蝉联,光宗耀祖。

颂祖宗懿言美行。在一些历史名人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风范,诸如忠孝礼义、刚直廉正、文章气节等,祠堂的楹联自然也有这方面内容的墨迹。“四知”杨氏祠堂有联:

幕府辞金知有四    程门立雪尺深三

上联追述东汉“关西孔子”杨震夤夜辞金的典故:下联则是宋代建阳游酢、杨时同拜二程(颐、颢)为师,程门立雪,尊师重道的佳话。金门贤厝颜氏宗祠大门:

有宋尚书府    大明孝子家

“尚书”指龙溪吏部尚书颜师鲁和永春工部尚书颜械,“孝子”指颜应佑,他是新出版《三十六孝的故事》中孝子之一,寻母二十六载,孝感动天。

小嶝邱氏宗祠有副楹联:

却聘高节理学流芳奕代    钟奇显宦琼山著绩明朝

邱葵为朱熹四传弟子,不肯仕元,隐居小嶝岛,“杜门刻志励学,耕钓自给”,写有《却聘述诗》,在钟鼓山棋盘石上镌“万机分子路,一局笑颜回”棋联。其不慕荣华,洁身守志的高风亮节备受后人钦仰,配享朱文公祠。大嶝田墘郑氏祠堂则有一联对:

三岁失父五岁亡母一弟之只影单形诚难顾复

十六辞婚七十垂老双鸠之寄巢孚化实兆休祥

楹联概述“姑婆祖”郑万娘的身世。郑氏自幼失怙,终身未婚,抚弟萧山成家立业。暮年见丝筐母鸠雏鸠相继飞去,预测来日,悬梁自缢,故当地有禁演“傀儡戏”(以线吊傀儡,抽动即可表演)习俗。郑氏贞德感人,族人祀为“姑婆祖”,春秋俎豆,打破了“男尊女卑”的清规戒律。

在封建社会,能与皇家王族攀亲结戚,也是极为荣幸,值得大书特写。

郭山村郭氏宗祠:

唐室联姻驸马裔    罗阳启宇左仪祠

上联指汾阳王郭子仪第六子郭暧尚升平公主之事。佛岭叶氏宗祠:

宋室郡马第    明朝宰相家

上联指佛岭叶氏八世祖叶益(字深叟)于宋理宗年间得娶魏王赵从政之妹赵桓(环娘)为妻,创业垂统,积德累仁,其裔也以“郡马府”为分堂号。下联则指郡马十一世孙叶向高(居福清)于万历三十五年为东阁大学士之事。

三、风水宝地    地灵人杰

每个宗族的祠堂,都聘请堪舆家,选择最佳地形,构成一种理想的生活环境,借“风水宝地“,寄托”地灵人杰,族兴财旺“的心理愿望。马巷陈氏官山祠堂,佛岭叶氏大宗祠堂,相传由明初堪舆家张定边和南宋黄妙应择地构筑。因此,各地祠堂的楹联,对祠堂的地势、坐向以及远近的风光胜景都极力渲染。如内厝赵岗王氏家庙楹联:

癸龙入首从鸿山看笔架翰墨辈出

乾水聚堂汇辛流归丁位富庶绵延

注:鸿山指鸿渐山。

内厝许氏祠堂:

千峰起伏奔腾前狮后马    九水回环映带右鹊左鸿

注:狮、马、鹊、鸿分别指狮山、马山、鹊髻山、鸿渐山。九水指九溪。

晋江青阳蔡氏家庙:

前紫帽后罗裳庙堂冠貌    左旗山右石鼓将相规模

注:紫帽、罗裳均为山名。

安溪紫泥颜氏家庙:

骑天马步清溪双髻峰前锦地居世世簪缨苑内

跨石龙朝北阙其简山上忝天立年年执笏廷中

注:天马为山名。

这类楹联借山水状风水,以山、水、亭、塔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作为烘托物,大有“衔远山,吞长江”(范仲淹)气势。如晋江颜氏祠堂:

晋水泉清世世翰林洗马    姑嫂塔尖代代宰相文章

佛岭叶氏宗祠:

亭高佛岭天作柱    塔耸凤岗笔炎椽

注:亭指甘露亭,塔指魁星塔。

写“风水”是为了衬“人杰”。不少楹联是一联写“地灵”,一联写“人杰”,景人相融。如马巷内官陈氏宗祠:

官爵显唐明东宫良辅史阁明贤世代勋猷垂简册

山川钟龙秀莲花为屏鸿渐拱侍天然形势庄华堂

注:莲花、鸿渐均为山名。

上联指唐代李隆基的老师、南陈二世太子太傅陈邕和明代参与编纂《永乐大典》的陈福山,下联指“官山”祠堂以莲花为后山,以鸿渐为前案,寓山川钟秀,人才辈出。

四、饬励后昆    启迪益人

祠堂是族人崇祀祖先,缅怀先贤的场所,祖宗优良的道德和良好的家风需要后人发扬光大,以便“振家声”、“联世胄”。这类“以古励今”的楹联对于激励后人见贤思齐和努力进取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阳翟辛亥革命同盟会会员、陈氏二十九世延香为祖祠撰写一联: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登此堂方无愧色

士读农耕工勤商俭履斯地便有春风

集美陈嘉庚先生祖家祠堂:

尊祖敬宗二百年堂构相承族开集美

亲仁爱众数十传箕裘克绍派衍同安

新店镇洪厝柏埔洪氏宗祠:

读书好做官好思好便好

开创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院前颜氏祠堂:

家藏万卷书教儿孙立志青云以绍祖考

存心一念善追先贤修身积德共乐天真

新民西塘张氏祠堂:

和于远邦则安定万载    睦在近邻而团结千秋

这些楹联充满亲和、仁义、礼让、耕读、俭朴的儒家伦理道德,是儒家文化的组成部分。马巷官山陈氏宗祠厅堂两边墙壁有相传明初张定边酒后以扫帚书写的“礼义廉耻”四个大字,字高2.28米,宽1.86米,民族英雄陈化成故乡丙洲陈氏祠堂也仿写了这四个字。说明这些宗族将“礼义廉耻”作为一种行为的准则、道德规范和教育目标灌输给族人,这对安定社会,发展教育,振兴文明不能说没有积极意义。还有一种楹联,教人好生做人,厚养薄祭,也正如方言俗语所说,“做人若不孝,死了母免(不用)哭”、“活着敬喉咙,恰好(胜过)死后孝(祭)棺材头”。西柯镇潘涂林氏家庙就有这样一副楹联:

载形便至劳生休作古念一蠹

厚祭何如薄养须知父母之年

当然,祠堂是封建社会礼制的积淀,源远流长,根深蒂固。它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还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发挥作用。祠堂的存在,自然会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经常吐故纳新:而祠堂的楹联,也必然伴随社会的鼎革,不断赋予新的内涵。

本文摘录于:政协厦门市同安区委员会 文史资料委员会 

编著的《同安文史资料——同安姓氏专辑》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南陈北薛”与“东黄西石”——古同安四大望族

“南陈北薛”与“东黄西石”,是记叙唐代同安(当时为大同场)陈、薛、黄、石四大望族迁徙繁衍历程的俚语。张翥(宋)“嘉禾风物咏”有“衣冠陈氏族,桃李薛家园”之句,《同安县志》也有“南陈北薛”的记载,说明此称由来已久。

从《佛岭叶氏族谱》看同安先民渡台

同安占地缘及行政之先,明后期即有先民移居澎湖,据林嘉书《明清时代同安县向台湾移民史略》一文统计,明万历至永历间即有13姓41宗支入垦澎湖,后再东入台湾,其中无同安叶姓。

闽台陈姓考

陈姓是闽台的第一大姓。两岸陈姓颇有渊源,同祖同根。现就其中两支——阳翟陈、陈井陈的来历做一考证。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