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练氏渊源

董黄河  洪树勋


练氏的来源,一是以地名为姓氏。其先仕闽,食邑闽之练乡(今浦城县仙阳镇练村),因以为氏(据《姓苑》)。二是赐姓。“唐练何,河内人,本姓东,从李勣伐高丽有功,以精练军戎赐姓练氏”(《练氏谱》)。郡望:河内(今河北)。

宋初遼兵入侵,练氏许多族裔南迁福建建宁府(即今建瓯县),成为闽北大族。练定,字公权,嘉祐进士,任乌江尉、福州司理、朝请大夫。练干誉,字克家,建安人,为考城令。

江西新淦(今江西樟树镇)人练高,字伯上,元末领乡荐,隐居不仕,以文章气节重于时,明初洪武间召为起居注,以直言忤旨,出为州府同知、通判。其子练子宁,名安(以字行为名),洪武进士第二(榜眼),授修撰,累官吏部侍郎,迁左副都御史。燕王朱棣“靖难之役”中,子宁忠于建文帝而不事明成祖,被断舌磔死,抄家灭族。幸免者从临汀府(今长汀)避入武平,开基中堡乡(今武平县中堡乡中堡村)。

明万历年间,练子宁五世孙练世运和其他姓氏民工从武平中堡来同安参加修建董水六坎桥,就在工地附近择地开基,成家立业。为了纪念祖籍地,村名亦称为“中堡”。其长子迁在坊里后炉街(今大同镇后炉街),民国13年同安县长练风翔,别名子瑞,就是这个支派后裔。

同安练氏尊练子宁为入闽始祖(一世),以练世运为开基祖,以新淦为郡望。中堡社历史上曾流行过鼠疫,族人逃亡,远迁海外及台湾,因此中堡练氏人丁式微。据1987年人口普查,全县练氏总人口173人,居全县各姓氏第六十位。昭穆:安康可奕世,振应邦文光,继拍水承势,启迪端平允,丰阳贻策宗。现已行至贻字辈。

本文摘录于:政协厦门市同安区委员会 文史资料委员会 

编著的《同安文史资料——同安姓氏专辑》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南陈北薛”与“东黄西石”——古同安四大望族

“南陈北薛”与“东黄西石”,是记叙唐代同安(当时为大同场)陈、薛、黄、石四大望族迁徙繁衍历程的俚语。张翥(宋)“嘉禾风物咏”有“衣冠陈氏族,桃李薛家园”之句,《同安县志》也有“南陈北薛”的记载,说明此称由来已久。

从《佛岭叶氏族谱》看同安先民渡台

同安占地缘及行政之先,明后期即有先民移居澎湖,据林嘉书《明清时代同安县向台湾移民史略》一文统计,明万历至永历间即有13姓41宗支入垦澎湖,后再东入台湾,其中无同安叶姓。

闽台陈姓考

陈姓是闽台的第一大姓。两岸陈姓颇有渊源,同祖同根。现就其中两支——阳翟陈、陈井陈的来历做一考证。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