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戴氏渊源
洪树勋
同安戴氏主要分布在马巷镇山前村与内林村,莲花镇洪厝边,新店镇东园村及大同、马巷镇各街。据1987年人口普查,共2037人,居全县姓氏排列第三十九位。
戴氏得姓渊源有二:一是周初所封的姬姓戴国(今河南民权县东),春秋时被宋国所灭,后裔以戴为姓。二是宋戴公庶子以父亲谥号作为姓氏,称为戴氏。戴氏郡望谯国(今安徽省毫县、蒙城县和河南省鹿邑县境)、广陵、清河。
戴氏入闽始于东晋,太元年间(376-396年)戴眇任福州太守。隋炀帝时(605-616年)戴伯岳为润州(今江苏镇江)太守,世居润州丁卯桥,长子戴元理袭父职,于唐总章二年(669年)随陈政、陈元光入闽,驻军云霄乌石山。戴氏尊伯岳为入闽始祖(一世),尊元理为入闽开基祖。三世戴君胄历任司田参军、营将、兵马副指挥使,娶陈元光之女陈怀金为妻,代宗大历十三年(778年)君胃以76岁高龄,率兵剿寇阵亡,追封为玉铃辖司崇仪使郡马副元帅兼竭忠辅国大将军。其后裔分居南靖、云霄、金浦等地。至十七世承事郎戴法台自南靖墨溪(今漳州市芗城区天宝镇墨溪村)徙居长泰县武安。戴氏在长泰文运崛起,成为大族。传至二十三世戴真泰分居长泰下寮,戴真荣分居彰信里古仓、坛头,戴真华分居戴墘(今长泰县陈巷镇古农村)。
明初,戴真华支派二十八世戴弘文仍居戴墘社,戴弘安分居深田社,戴弘亮分衍侍郎坂(陈巷镇),戴弘冲播衍同安县马巷梨林社(古属民安里十都)。戴弘冲生四子:长学政、次学成、三学业、四学兴。传世中二、四房住梨林社,长、三房分居山前社。尊三世戴君胄为同安戴氏始祖,二十八世戴弘冲为同安开基祖。
同安戴氏郡望谯国。昭穆从二十八世编起:弘学和荣华,星辰子尧舜,景行传孝友,文章进德基。续编为:功成名贵重,福禄永万全,才能再添寿,发达庆丰源(据《长泰县戴墘戴氏族谱》)。
历史上有明景泰壬申贡生戴永同(梨林人),任直隶崇明县知县;清嘉庆庚申武举人戴时中:道光十二年举人戴炳奎(溪边保人)。
本文摘录于:政协厦门市同安区委员会 文史资料委员会
编著的《同安文史资料——同安姓氏专辑》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