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宋氏渊源
洪树勋
据1987年人口普查,同安宋氏总人口2308人,居全县各姓氏人口数排列第三十七位。主要分布于大嶝嶝崎村,内盾镇锄山村、黄厝塘边及大同、马巷各街。
宋氏源于子姓。周武王封微子于宋,其后裔以国为姓。(据《唐书·宰相世系表》。郡望:京兆、西河、广平、敦煌、河南、扶风。
福建宋氏尊宋璟为一世祖。宋璟,南和(今河北省南和县)人,唐开元年间名相,善守文以持正,耿介有大节,累封广平郡公(今属河北),卒谥文贞。宋璟五世孙宋骈,因黄巢之乱于唐末入闽避居莆田,后再迁泉州府同安县。故同安宋氏分堂号为:荔苑(莆田素有“荔乡”之称)。同时,宋璟的子孙还分迁于浙江浦江、福州江口等地,福州市中山路曾建有宋璟纪念馆。七世宋铣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任兴化府推官,携眷卜居莆田城厢英龙街双池巷,为莆田双池宋氏始祖(据莆田双池《宋氏族谱》),其后裔有数支先后再由莆田双池迁回同安祖籍繁衍。
同安宋氏各宗支如下:
1、内(莲)塘边宋氏宗支
五世宋骈来同安开基民安里茶山社(今新店镇东园村附近),发展成为望族。宋宜,北宋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治平中(1064-1067年)除太常少卿,熙宁初(1068年)知漳州,有文行,为州里所推,及卒,朝廷遣人礼葬,《同安县志·乡贤》有传。十四世宋建翁之长子宋之秀,于宋理宗端平三年(1236年)由莆田双池迁回同安茶山祖籍,其季弟宋之望为嘉熙二年(1238年)进士,承事郎,知海丰县,留居莆田双池沟头。茶山宋氏在明末清初郑成功反清复明时,因族人支持郑成功反清,遭受清兵的围则,村舍夷为平地,死亡无数,幸存者迁入民安里九都莲塘边社(今内厝镇黄厝村内塘边)定居。现分长、二、四、五房,三房迁广东海丰。莲塘边祖祠有楹联曰:“荔得甘霖频结果,苑藏奇卉自生香”,点明祖居在莆田。
昭穆:原朝文卿士,乃公尔侯,伯成琪佳。续:吉星照耀,宗传荔香,继世得福,礼仁贤聪,志忠宏展,永赐安康。(据内塘边宋伯签口述)
2、上宋(嶝崎)宋氏宗支
入闽二十五世宋永灵于明万历年间从莆田双池迁入同安,任县衙文案。据传其祖先自浙江浦江迁入莆田。永灵生两子:兴祚、觉灵。永灵早殁,两子投依同安翔风里十三都钟宅村(今新店镇钟宅村)姑丈洪建肃家,及长,宋兴祚迁翔风里十五都上宋村(今大嶝镇嶝崎村),尊父亲永灵为始祖。兴祚生四子:仁慈、义慈、礼慈、智慈。仁慈和智慈后裔有迁琉球、吕宋、台湾、澎湖者,现在台湾传衍有几千人。清末有宋元由台湾来马巷当医生,留居马巷。宋觉灵出家到梵天寺当和尚,法号玄和。
现在钟宅村口有座奉祀宋祖的祠宇,这说明了洪氏和宋氏先辈的姻亲关系。
昭穆:永兴慈在文,斌承厚光君,垂统传先世,贻谋建大勋,松柏菁苍茂,芝兰馥香翻,诗书成孝友,甲第裕曾光。现已行至勋字辈。
3、后亭宋氏宗支
据传其祖先也是由浙江浦江迁入莆田的,再于南宋末分居同安翔风里十二都浦尾社(清嘉庆年间与窗东村合为浦尾保,民国改为窗东保,均住洪氏,但宋氏的故居部分至今尚存),至明末清初,因避战乱举族迁入锄山和新圩镇后亭社定居,迁锄山的浦尾宋氏后又迁台湾。清咸丰乙未钦赐举人宋大器即是后亭宋氏宗支后裔。
昭穆:兴大韩延存伯国,尧敏尔继世日扬,光体上帝文章达,佐君化治士彬郎,有才迪昭绳祖武,瑞丕永远子孙宗。现已行至达字辈。
4、下内垵宋氏宗支
明正统年间宋仁枝由莆田双池迁同安翔风里十三都下内垵社。(今新店镇垵山村内垵)。明天启四年(1624年)举人、汤溪知县宋贞夫就是这宗支的后裔。历史上有不少人移居台湾或南洋。前年台北延平北路宋定国和马来西亚宋谦贤均先后回乡寻亲谒祖。但本宗支由于族谱早年遗失,字辈只记云文分三字。
5、锄山宋氏宗支
锄山先祖也是由浙江浦江迁莆田双池,于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宋尔德带三子由莆田双池迁南安县水头镇福鼎村定居,其长子宋继尊留居福鼎村(即扒鼎),次子宋继育分衍同安内厝锄山村,三子宋继寅分衍晋江县安海宋埭村(今已废),宋继育生四子,长房现居锄山上大乡及屏乡。二房迁南安县水头街,三房夭折,四房现居锄山下大乡及松后社。
昭穆:敏尔继世,头启应国,永曜文章(长房是昌),邦光锡福,伯仲叔季,滋代荣宗,子孙盛隆。现已行至叔字辈。
本文摘录于:政协厦门市同安区委员会 文史资料委员会
编著的《同安文史资料——同安姓氏专辑》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