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卢姓渊源
许兴盛
齐文公的曾孙姜傒,食采于卢(今山东省长清县西南),子孙即以邑名为姓。郡望范阳。据1987年人口普查,同安卢姓人口2386人,居全县姓氏第三十六位。
同安卢姓始祖有两个支派。一是唐信宗年间(874-888年)任御史中丞,原籍河南光州固始县的卢邹,后被派到福建为官,先居晋江,后定居同安。此派的祠堂以本音堂为标志,在同安的子孙也最多。二是北宋末南宋初卢光绸派下子孙相继由江西入闽,分布于宁化、漳州、同安等地,以范阳为堂号。
卢姓在同安的聚居地有浯洲(今金门)和今新民镇的杜桥,大同镇的古庄、官田、前宅、下松脚,汀溪镇的内田、二甲、洪坑、坤泽洋等村落。目前人口最多的是古庄。古庄村的开基祖是卢邹的十四世孙宗兴(字希文)。当初把古庄称为前卢。明代有卢姓至北门内养鹅,称养鹅的地方为后炉,古庄村字辈为:延、世、孟、仲、季、时、秉、宰、甫、士;近代新编字辈为:元亨利贞、树培家学、振兴人文、乃函以德、惟刻永世。其他村昭穆失传。
近代古庄村迁台人数众多。据族谱记载,以宗兴为古庄村一世祖,迁台的就有:
十世:甫凤、甫栋;
十一世:士是、士吾、土道、士府、土秦、士眼、士乞、士炳:
十二世:元午、元殿、元淑、元郎、元实、元颖、元犀、元渐、元长、元彦;
十三世:亨王、亨仁、亨头。
根据宗兴的辈份和他之后的字辈推断,上述十世至十三世迁台的时间应该是明末清初。据说迁台卢姓繁衍的人口已比留在区内的宗亲人数多得多。
同安卢姓人口虽然不多,但在明朝有进士2名,举人3名,清代有举人2名,历史上涌现出许多大有作为的人物。杜桥人卢经,字一得,明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官至河南巡按。明宗室莱阳王受贿枉法,卢经明断其曲。莱阳王派人求情,卢经不肯徇私,秉公处理。浯洲贤聚人卢若腾,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授兵部主事。他秉性刚直不阿,弹劾朝廷权臣不怕丢官,惩治地方豪强决不容情,克尽职守,气节感人。他文才武略兼备,一生著述上百卷。卢若腾之弟若骧,族人若骥、卢恩、卢天佑等人事迹也都上了民国版《同安县志》。古庄人卢宗贵,陈化成麾下武将。在抗英战役中,宗贵与嫡子一齐为国捐躯。尤其出类拔萃的是卢戆章。卢戆章(1854-1928年),古庄人。他以毕生精力研究切音文字,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出版中国拼音文字的第一种方案和第一本著作《一目了然初阶》。周恩来总理1958年在一次报告中特别提到卢戆章的开创精神。1992年,在《一目了然初阶》问世100周年的时候,国家语委召开“语文现代化运动100周年纪念会”。与会专家称卢戆章揭开了我国语文现代化运动的帷幕,对他在100年前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首创功劳给予极高的评价。
本文摘录于:政协厦门市同安区委员会 文史资料委员会
编著的《同安文史资料——同安姓氏专辑》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