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方氏渊源
洪树勋
方氏起源一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有黄帝次妃方雷的后代,也有周方叔之后,以字为氏《据《风俗演义》、《广韵》)。方叔系周宣王贤臣。郡望:河南。二是以封地为姓氏。神农氏之后榆罔,为古帝之一,“榆罔之子曰雷,封于方山(今安微六合县东),后人以地为氏”(据《姓氏考略》)。王莽篡汉,方紘率族由河南避乱迁徙安徽歙县。唐宣宗时,方紘后裔方琡(官都督府长史)又迁回河南,其子方殷符于唐僖宗时官至威王府咨议参军,平黄巢农民起义有功,授御史中丞。殷符之子方廷范,唐昭宗时知福建尤溪、古田、长乐三县和浙江温州固安府,并卜居莆田刺桐巷(古称方巷),奉其祖父方琡为入闽一世祖。
方廷范生六子,均荣登进士,时人雅称“方氏六桂”。其长子方仁逸,官水部员外郎;次子方仁岳,官大中秘监;三子方仁瑞,官秘书省著作郎;四子方仁逊,官大理寺司直:五子方仁载,唐乾宁元年甲寅进士,官礼部郎中,授金紫光禄大夫;六子方仁远,官秘书省正字。故莆田、闽南一带方氏的后裔均以金紫六桂为分堂号。仁载之后裔方士端(十一世),字德明,莆田人,于南宋绍兴二十七年来同安接任朱熹主簿之职。方士端因爱好同安的山光水色,由其好友朱熹择卜民安里十一都海滨地方。朱熹预祝他们发展为“众姓万家春”,因此命村名为“万家春”。据传朱熹还为他们择地开掘一口八角形的“文公井”。这里还建有文公祠。万家春(今属马巷镇同美村)祠堂有楹联曰:“源自莆田分派古昔颂乡贤,今祀名宦祖宗赫濯传百世”。方士端后迁福清知县,卒于官,坟葬同禾里铜锣山,祀名宦祠。后裔又衍同美村的下方、面前、塘边等社。方朝福于清末迁居厦门美仁社,另一方氏迁厦门梧桐埕天乙楼、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前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科学院院长方毅同志就诞生在这里,后才迁鼓浪屿。现住厦门的同安方氏后裔有400多人。
南宋景炎二年,方元翁(十五世)因勤王(宋帝昺)来同安烈屿岛(现属金门县)护头社。其长子福祖为避元兵之乱,于元初入赘马巷镇赵厝社赵氏,后赵氏家族迁居五显镇布塘村赵厝社。方福祖继承赵氏祖业,繁衍成族,生二子:长子赵照德,于明初迁居莲花镇云埔村,分衍该村洋头社、下溪社,汀溪镇荏畲村的埔里社、水路社;大同镇东山村以及新圩镇新圩村。次子方照兴,分衍马巷镇赵厝村的前厝社,西炉村,舫阳村古垵社,西柯镇阳翟村烧灰社,后田村后占社,五显镇下峰村美珠堂社,四林村洪厝社。这两房尚有宗亲散居在大同镇各街道。长房方照德裔孙方友福(二十一世)从洋头迁徙安溪县内赊社:二房赵厝村方瑶卿迁台北市,曾任台北市同安同乡会监事,方枝旺迁台南,方耀星迁美国,方添民、方思治迁新加坡。
方氏郡望:金紫六桂。昭穆从十八世起订,即:孟从绍惟敦,于存甫茂初,诚衍述(缵循)辉基,录滋荣耀均,铨汝梅烟增,钟泽本光堂。现行至梅字辈。
方士端的后裔二十九世、三十世昭穆是衍述,从金门迁来的方福祖的后裔二十九世、三十世昭穆是缵循,仅此二字之差,余皆同。据1987年人口普查,同安方氏有3617人,居全县姓氏人口数排列第二十八位。历史名人有清康熙下方社方刘进,行伍出身,任陕西固原副将;同治十二年癸酉解元民安下乡人方兆福,后迁厦门禾山。
本文摘录于:政协厦门市同安区委员会 文史资料委员会
编著的《同安文史资料——同安姓氏专辑》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