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康姓探源
康姓渊源编写组
同安康姓主要分布在新店镇洪前村和新民镇禾山村(原名豪山)。主要有:新店镇洪前村所属的自然村洪前、前边、山尾、东头、东山,传世中又分衍到垵山村的南边,刘五店村及该村的浦南自然村,下许村:新民镇禾山村的前山、刘唐、九栈林、后路、墙后、前房、土楼、山尾林、宋厝等自然村,及散居各镇居委会。据1987年人口普查,康姓共有4193人,居全县姓氏排列第二十三位,旅居海外乡亲也为数不少。
有明一代,同安康氏有进士一名,举人四名。
得姓之源
康姓来源有四:
一、以国名为姓氏。汉时西域诸国归附后,康居国(领今新疆北部至前苏联中亚之地)常派遣侍子来河西,等待朝廷诏书和居留,后来留住不归者以康为姓(据《梁书·康绚传》)。
二、《姓氏考略》载:“突厥有康姓。见《隋书》”。
三、以谥号为姓氏,源于姬姓。周公既诛武庚,以殷遗民封武王第九弟康叔为卫君,“卫康叔之后,以谥为氏”(据《元和姓纂》)。郡望:京兆、东平、会稽。
四、宋代匡氏避宋太祖赵匡胤讳,改为康氏(据《姓氏考略》)。
康姓入闽
闽省康姓是康叔的后裔。入闽始祖康子元,唐会稽人,任献陵令,开元初诏举能治易老庄者,官至宗正少卿(据《中国人名大辞典》)。天宝年间,疏准致仕,携眷入闽,初居建宁府建阳县,为福建康氏一世祖,总堂号京兆,子孙分衍闽中、闽南及广东各县(据永春风山《康氏族谱》)。
康氏迁徙同安
“按旧谱考载:我家本出光州固始”(据豪岭康传谱《祀始明叟考》)。代而传之,南宋时家住龙海县康厝林社的康氏五兄弟(其故宅今已废圮并种上龙眼树)分为“五山”。宋绍兴时,兵焚康厝林,康氏五兄弟为避兵剿,特以山为号,各路逃生,择静隐居,有待日后寻亲联宗。今永春县坑口、玉斗的“凤山”,同安洪前的“箱山”,杏林东孚镇霞美溪的“霞山”,龙海紫泥镇可幕村的“安山”(康二十七承事开基)和同安新民镇禾山村的“豪山”(康二十八承事开基),均系“五山”后裔。谱载:“徙龙溪安山者曰二十七承事,迁同安豪岭者曰二十八承事,鼎二人盖兄弟也。则吾家当始二十八承事矣!”
1、箱山康姓。新店镇洪前村康姓分堂号箱山,也称东康。该村祖祠有对楹联:“贤母率英儿,诰授御前学士家声远;四代官一品,恩蒙祖上大夫世泽长”。上联指的应是康子元的二房曾孙康存原的后裔于南宋端宗景炎年间,元兵陷福州,箱山康氏祖妣赵氏率二子护驾,两兄弟诰封学士的故事,至今洪前村仍有一学士支派、二学士支派的角落称谓。下联指的是清康熙年间康廷良平澎台金厦功加左都督,并封赠上三代(曾祖康晋锡、祖康芳、父康瑞美)荣禄大夫的故事。
一学士生四男:福元、福亨、福利、福贞。长房福元衍大中厝角及山尾一部分,二房福亨衍山尾,三房福利衍东山及大中厝角一部分,四房福贞衍东头及南边一部分。二学士也生四男:福山、福海、福寿、福庆。长房福山衍大中厝角一部分及内头角,二房福海衍大中厝角后房份,三房福寿衍前边及大中厝角一部分,四房福庆衍浦南村一部分。
历史人物有:康五云,明天启七年举人。康廷良,清康熙间平澎台金厦,功加左都督,食总兵俸,任山西平垣营游击。康朝,清康熙间任广东抚标右营游击。康胜,清海坛中军守备。康亮,著有《经学明辨》、《论史勺言》、《史记衷平》等书。康襄,工诗能琴,究心书画,为清代同邑名士。
昭穆(自三世“福”字至“光”字已历十三世):光、唐、舜、夏、商、周、秦、汉、晋、宋、齐、梁、陈、魏、隋、李、赵、元、明、清。现已衍至二十五世陈字辈。
2、豪山康姓。新民镇禾山村康姓分堂号豪山,也称西康。南宋高宗绍兴年间,龙海康厝林被剿,康二十八承事隐居豪岭卧牛岗下(今禾山村前房),时逢朱文公簿同遇旱,亲临豪山庙龙潭祈雨。时至绍定二年岁次已丑,康十处士(行十、第三世祖)造慈云洞和圣水亭,祀“三宝佛祖”,端平元年岁次癸巳庙成,曰端平岩。后其季子讳荣,字仁仲,俗称“荣祖公”,自号云岩(西康第四世先祖行十三)改曰慈云岩,并为檀樾主而世祠之焉。咸淳二年岁次丙寅豪山庙扩修,康姓还参予理事。
元至正元年岁次辛巳之三月十七日,豪岭康遇灭族之灾。由于“顽童在万年春树上撒尿淋和尚头”,后又淋过路官兵而遭致红巾军剿杀,惟五岁康景晹(第五世先祖、行十六、康荣之季子)独得嘉山吴氏(门老)负之逃生而幸免,并携到嘉山鞠养成人。元末复归故里,因前房故宅已废,又因父兄家众皆被屠杀,“先灵所惊,则卜移东北约半里许处拓基伦室(即今康氏家庙)。并于东廊奉祀嘉山吴门老。景晹生二子,长永宁(行十七,为大宗),次茂森(行十八,为小宗),为豪岭康六世祖。永宁衍训奴(字惟,行十九,别号明叟)为七世祖。茂森衍长昌、次隆皆早逝而小宗绝。大宗康训奴衍五子,依次为:长房甄氏生三子,长、次子均早世,三子肃,字允丰,号达德,承大宗称长房祖;二房刘氏生子焖,字允谦,号敬斋,称二房祖;三房黄氏生子裔,字允襟,号淳菴,称三房祖。长房肃衍今刘塘、前房、墙后、下庄、垅仔尾、土楼、后路、宋厝、前山、九棧林等社,二、三房焖、裔衍今山尾林社。
豪山慈云岩在圣水泉山,风景优美。自明嘉靖间,许多文人举子云游此处,题诗于环岩之大石壁上,在天然石室辟书房,潜心攻读。明隆庆、万历年间,就读于书房的林一材、柯志德、康尔韫登进士第,因亨泥(今潘垒)、西柯、豪山相距在方圆五里之内,故“五里三进士”传为美谈。
康尔韫,明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督河西税课,不染毫厘;出知衮州府,清狱理冤,汰役革耗,深受百姓赞誉,禾山杜生嵛满山油杉亦系康尔韫从山东带回数株而后繁殖的。
清光绪三十三年十一月,县衙到豪山禁烟,“扫官”蛮横而被打死,豪山惨遭四个月围剿,后又流行瘟疫,四千人口速降至五百,边缘村社宋店、树林、界外、新厝康氏弃村并入大社。
昭穆(从七世起编):惟允资文勋,甫尔卿夫士;公侯伯子男,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肃艾睿哲圣。共三十个字辈,现已衍至二十七世温字辈。
(本文根据康焕荣、洪树勋先生提供的资料修改整理)
本文摘录于:政协厦门市同安区委员会 文史资料委员会
编著的《同安文史资料——同安姓氏专辑》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