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李姓概况
许兴盛
李姓始祖皋陶,东夷族首领,虞舜时任大理(司刑狱官)。子孙历夏商两朝,世袭大理之职,并以理为氏。
商朝末年,理征任翼隶中吴伯,因直言谏上,被暴君纣王处死。其妻契和氏在家奴的帮助下,携儿子利贞逃往伊侯之墟(今河南安阳)。沿途以木子充饥方得以活命,母子遂决定把姓氏“理”改为“李”。其裔孙后来在陇西(今甘肃兰州、巩昌、秦川一带)逐渐发展为望族。利贞的十九世孙李昙为秦御史大夫。李昙长子崇,季于玑。李崇为陇西太守,后裔即以陇西为郡望,李玑的次子李牧为赵相,始居赵郡,后裔则以赵郡为灯号。据1987年人口普查,同安李姓人口20910人,居全区姓氏排列第七位。
李姓入闽早期的有唐高祖李渊之二十子李元祥(封闽越江王)。后来有李渊之弟李海的十世孙李火德和五代时随王审知入闽的光州军民等。现存族谱在清至民国重修时受攀龙附凤观念影响,追溯本源大多附会为皇族显赫之家,因此诸谱所列世系互相抵牾。实际上,同安李姓人口众多,且散布于8个镇的114个自然村,入闽始祖当不止一两位。本文按堂号、昭穆分为若干支派介绍其源流,上溯以世系清楚者为限。至于所有支派的源源本本,尚待有识之士考证。
(一)
谱牒有明确记载同安李姓最早的开基祖是李君怀。李君怀,字贞孚,生于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官至五州节度使加封南靖王。李君怀有五个儿子:长子汝谆居南安大盈雄山,次子汝谨移居同安仙店南山,三子汝诲移居同安兑山,四子汝谟移居海澄已山,五子汝谦移居南靖水头金山,因此,这一宗派统称五山李。最早进入同安的汝谨、汝诲都把自已的父亲君怀奉为开基祖。可以断定,“五山李”进入同安的时代为南宋。
汝谨(号恪庐)有三个儿子;致敏、致政、致敦。后来致敦移居同安金山,致政的次子仲礼移居仙店山边。仲礼的六世孙天敬因仕途不进,携妻儿移居同安东界前边。不久天敬去世,葬于白石山“雷打石”。离这一“雷打石”约一里处,今有新圩镇前边村。族谱所记天敬迁居地可能就是这个前边村。
天敬去世后,其子赋方、赋员奉母移居马巷后边村,并尊天敬为后边村始祖。自赋方(传后边村长房)、赋员(传后边村二房)移居后边村至今,已繁衍十六世。
李姓子孙在后边(今称后滨)村繁衍的同时,还不断有人向外播迁。分衍到县境内的有:张林、上庄、塘仔尾、李厝、下李、小崎、下后边、打埔、山头及马巷街。分衍县境外的有:厦门双涵、崇安县黄柏里李家庄等。往台湾省万丹、凤山、盐水港、承天府北门外等地的也多达15万人,其名讳在族谱均有详载。
后边村李姓昭穆:定景迪纯益,世克宜见佰,君国荣鼎臣,叶茂惟宗永,魁明光前后,元勋裕仲坤。
五山李的另一宗派:君怀三子汝诲移居同安兑山,在濒海的不毛之地一面开荒耕耘,一面下海打鱼,子孙逐渐兴旺,已分衍为八个自然村(角落);祖厝后、西行、龙尾井、西头(东园)、潘土、宅内、下蔡、双塔。子孙迁往台湾省芦州、台北过沟布袋、淡水万丹、高雄、士林、坂桥等地和香港以至侨居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美国的为数甚众。此外,汝诲的一个孙儿仲进移居同安小东山,散布于今大同镇的大学、埔地、下松脚等村,分堂号奇山。另一支派分往英埭头。
兑山李姓昭穆:智仲子汝,克光普庆,释子惟彬,孟尔段伯,侯公夫士,孝友良芳,文章永世,懿德尚怀,家声继可。
(二)
淡溪李姓开基祖是李玄文,而其入闽始祖则是李邴。
李邴,字汉老,号云龛先生,山东济州府钜野县李家海村人,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官至参知政事,资政殿学士权知行台三省枢密院事(相当于副宰相)。他曾向南宋高宗上疏,条陈“战阵、守备、措划、绥怀”各五事,其谋略切合实际且颇有远见。后因与宰相政见不合,李邴告假辞官,到泉州清源山赐恩岩之下结庐隐居,年仅45岁。高宗曾赐御书“仙景”二字。李邴谢世后,朱熹为其撰写墓志铭并为其泉州故居题“清白贤相”匾额。李邴的裔孙嘉龙,荣禄大夫,赐嘉义郎。晚年厌名利,徙至清溪县(今安溪县)龙涓里秀溪村,视其地两水合流,四山环抱,言“山至此深矣,真可以无荒乱之忧,避城市之嚣也”,遂居其地。嘉龙生子四:长玄祖、次玄文、三玄理、四玄杰。玄祖在龙涓里铁湖山麓建宅,匾仍从南安祖居书“仙景李安府”,其裔孙遍及港、澳、台及东南亚各地。玄理移居邻近的西庚田中村。玄杰移居安溪县感化里(湖头)南仓前,后裔分支三派,一派在湖头(山虎/合体字)岫村,又分居安溪金谷芸美村、湖头上田村、上屿村及东埔山;一派移居永春县达埔:一派移居泉州。
玄文又名会宗,原留住祖地,后移同安县淡溪村,为淡溪李姓开基祖。玄文生有五子,依次为继兴、继昌、继盛、继富、继贵。继兴、继富无嗣,继贵移居长泰罗坑,后又移黄土。现淡溪李姓皆玄文次子继昌、三子继盛所传。
玄文的七世孙李元贞始立谱牒,郡望也是陇西,分堂号仙景,昭穆从第三世起为:钦子伯宝元,钟洪槐灿起,钜深树炳垣,镕洸橙燧墭。
以玄文为一世,三世钦发移长泰县后垵坟山,李尾移南粤;五世伯宇、伯身移芹果;六世宝银、宝忠、宝成移兴化鬼溪、三奇,李廷去南洋;七世李晚移灌口;九世洪济、十世槐乘、槐助、槐本,槐暮、槐可移台湾;十一世灿潭、灿鍪、灿鹑,十二世起处移连江。上述外迁者,只有十世槐可曾回祖地参与重修族谱,余者皆失去联系。
(三)
1972年,国家在南安县建设山美水库。库区移民同安一万人,其中彭口李姓宗族7750人,分布于莲花镇后埔村、纳场、土楼、同光、垵柄、寨内、村林、溪周、龙虾、后格、顶田洋、下田洋、洋头、鱼池埔、中庄;汀溪镇溪湖、向阳:五显镇坡炉、坪山、新垵、加敦、宋南、大片、茂安、大泉、新山、安生、彭溪、陈钦寮、竹仔林、白石、三秀山农场:内厝镇琼坑、花从、良山、顶沙溪等自然村。彭口李移民同安,使同安李姓人口跃居全县第七位。
这一派系郡望也是陇西,入闽始祖李辅官(字弘弼)任寿州参军,随王审知入闽后居泉州。传至十八世李衡(号智平),生子四:长子君怀,分居南安;次子君达,分居安溪:三子君沛,分居同安;四子君和,留居泉州。
彭口开基祖李天爵于明成化年间迁到南安县九都彭溪下游水口处定居,取村名彭口。他的三个儿子在彭口繁衍为长、二、三房。其昭穆从三世起为:天允弘国,学毓正光。从十二世起为:渊才亮茂,雅度宏毅,仁礼敦庸,文敏诚笃。
彭口李氏族谱所列世系,十九世李君怀与“五山李”开基祖同名,居住地也一样,但生存年代迥异。“彭口李”世系中的君怀,为五代入闽后的第十九世,生存年代应为明代中期;“五山李”开基祖君怀,却确定为南宋时人。还有,李衡的三子君沛分居同安,其具体卜居地及播迁情形,族谱也未涉及。这些都需要找到进一步的资料才能考证。
(四)
同安李姓除上述“五山李”、“仙景李”、“彭口李”之外,还有一些村落因族谱失传,暂时无法述其本源,仅能记其分堂号与昭穆。
1.燕楼李姓
分布于五显镇的店仔、上埔、杜厝、田坂下、大后垄、小后垄、下欧坑、庄上、下许、赵厝、梨仔林、石厝、山头后等村。分堂号燕楼。昭穆:景顶德顺益,北樊贻宗永,魁明光前后,源董如同坤。
2.金田李姓
居住于大同镇的洋坂、田厝两村,为金门分派。分堂号金田。昭穆:忠孝廉节,仁义礼智信。
3.燕山李姓
分布于大同镇各街道与岳口、五甲、社坛、双圳头、田厝、石门等自然村,莲花镇内林、溪埔、中甲、坪边、坝山,汀溪镇二甲、大曾垵、圭母岫、东山仔,新民镇湖井宅、刘塘,五显镇庄上、下许、赵盾、下欧坑、梨仔林、后烧,新圩镇新圩村,新店镇东园、前浯、赤埕、中保、刘五店、双过山,大嶝镇阳塘、后堡,内厝镇农场、官塘,马巷镇各街道和五星村。分堂号燕山,又一说分堂号浦山。昭穆失传。
4.陇西李姓
有一些村落没有分堂号,只知郡望陇西,昭穆为:孟哲以孝友,忠诚肇兴隆,邦家扶尔泰,妙雨起玉龙。他们与“五山李”、“仙景李”同源而流派不同,姑且总称陇西李姓,分别述其分流后另立的昭穆。
1、分居新店镇莲河村的另立昭穆:元亨利,贞公侯,伯子男,瑞应兆,祥麟征,符象威。
2、分居新店镇霄垄村的另立昭穆:滋森炎增锡,沃根焕培钦,法梁炳基钰,池栋炤垣铨。
3、分居新店镇浦园、林厝、马池塘村的另立昭穆:天、赋、秉、孔、谊、弘、钦、怀、思、得、格、致、诚、正、修、齐、治、平、明、光、前、后。
4、分居莲花镇笕里、内庵、树兜村的另立昭穆:世宣德,贤邦伯,振孟甫,尔允禹,公侯伯子男,忠诚肇兴隆,邦家和尔泰,妙雨起云腾。
5、分居莲花镇上社、田中央、龙潭仑村的另立昭穆:朝廷志显德,兴尧盛克英,尔仁惟思惠,文章考立新。
(五)
同安李姓人才辈出。
明代科举鼎盛,进士多达7人。翔风里浦园人李容中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四川金事。驿路人李贤佑、李春芳祖孙先后中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和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进士。积善里金山人李一阳中嘉靖三十二年进士。山边人李文简中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浦园人李献可中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土。田墩人李玑中万历十四年进士。中举者多达18人。此外,还涌现不少奇人异士。大学村人李希沆,有神童之称。八岁时,一位很有学问的长者出对子考他:“笔架三山,终无虎狼出没”,希沆应声对曰:“棋盘九道,任他车马驱驰。”九岁即进秀才,学使、县令都非常惊奇。积善里山边人李良钦,精通棍术,“神形变化,纵横莫当”。抗倭名将俞大猷高中武进士之前曾拜他为师。后来,李良钦还随军出征,为俞大猷出谋划策,在扫平倭寇的卫国战争中立下赫赫功勋。
清代文科较为逊色,只有积善里山边人李其蔚中顺治九年(1652年)进士,中举者也仅4人。武科却很出色。李文臧、李长庚分别中康熙六年(1667年)和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武进士,中武举者多达15人,任总兵、提督军门以上的武将即有5人。其中后边村人李长庚历任闽、浙水师提督,总统闽浙水陆舟师。后因督战躬亲戎前专剿蔡牵为国捐躯。朝廷追封三等壮烈伯,赐谥忠毅,钦派巡抚张师诚到同安赐祭葬,命地方官在同安县城建立专祠,春秋致祭。李增阶因战功昭著,诰授振威将军,官至广东水陆提督、南洋总巡大臣,并有《外海水程战法纪要》一书传世。
近代,同安李姓也多有出类拔萃的人才。祖籍民安里李厝村、在台湾出生的李应辰,武学考试得第五名,后又中文举,文武兼备。日军占领台湾后,李应辰组织500壮士,展开抗日游击战。《淡水镇志》盛赞这支抗日队伍“精悍可恃”。兑山龙尾井村人李良荣,曾任国民党军队中将军长、兵团副司令及福建省主席等职。李友九,中共党员,1939年参加抗日工作,1948年在淮海战役中任师长,解放后历任军长、军区副司令员、甘肃省副省长、省委书记处书记、国家农垦部副部长等职。马巷塘仔尾人李嘉禄,著名钢琴家,赴美留学后于1950年回国,任南京金陵大学教授、音乐系主任,培养出顾圣婴、殷承宗、许斐平等新一代钢琴家,为我国钢琴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内厝官塘村李礼丛、李礼阁、李礼鹏先后出洋,事业有成之后都慷慨捐资发展家乡教育事业。其中李礼丛(又名李吉成、李松林)和他夫人洪碧云共捐资835万元,在第二届世界同安联谊会上受到同安县人民政府的表彰。李礼阁一生捐资578万元,1985年,福建省人民政府颁给金质奖章一枚。
(本文根据李永钦《马巷后边村李氏本源概略》,李庚寅、李世碧《同安彭口李氏家族源流》,李宗宝《同安李氏渊源及分布概况》,李根《同安淡溪“仙景”李氏渊源》,李永川《兑山李氏》,陈金城《同安李姓诸谱考辨》重新整理,顺致谢意。)
本文摘录于:政协厦门市同安区委员会 文史资料委员会
编著的《同安文史资料——同安姓氏专辑》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