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蔡姓渊源
蔡云山 洪树勋 蒋文转
蔡为周武王之弟叔度的封国,建都上蔡(今属河南省)。叔度之子蔡仲,名胡,他的后代有的就用“蔡”作为自己的姓氏。蔡姓都望济阳。据1987年人口普查,同安蔡姓有23458人,居全县姓氏人口数排列第六位。
蔡姓入闽
蔡氏入闽主要有三支。
其一,隋末北方战乱,河南陈留蔡大业之子蔡允恭随众逃入福建,居龙溪。蔡允恭于唐贞观年间卒于龙溪新恩里屿头(今龙海市),墓尚存。蔡允恭后裔蔡志顺,生三子,长子允藏徙居同安西柯镇西浦村新厝顶(即清乾隆嘉庆年间海上武装集团、镇海王蔡牵的故乡,但该村现无蔡氏。)次子允昭徙居安溪县溪内,三子允灿之裔十七郎于宋时自龙溪许坑入赘金门平林陈家,子孙以蔡为姓。
其二,蔡炉,字廷器。河南弋阳郡光州固始县人。唐乾符五年(878年)进士,光启三年(887年)任东昌刺史,乾宁二年(895年)任凤翔节度使,后迁建阳长官而留闽,乾宁四年其妹夫刘翔暨河西节度使翁郜率领五十三姓入闽。
其三,五代十国时,蔡用元从河南陈留随王潮入闽,初居建阳,后迁兴化。至宋代蔡襄之父蔡琇迁仙游连江里赤湖(今仙游县枫亭镇东宅村)。蔡襄兴建洛阳桥(又名万安桥)。蔡用元为莆田蔡姓始祖。
金门平林蔡姓在同安的宗支
(1)蔡厝蔡姓宗支
新店镇蔡厝村(古名大庭)尊宋中宪大夫蔡景仁为始祖。景仁后裔(名讳失传)于元末明初从金门平林(明天启御赐里名琼林,蔡厝祠堂柱联有“济水长流直驾龙舟奔下蔡,阳山永固遥驱天马赴琼林”之句)徙居蔡盾村,生二子,长子蔡太荣的后裔一支衍大嶝镇嶝崎村坪兜角落,还有一支迁澎湖,据传人口逾万丁。次子蔡太保,生二子,长子蔡靖权,衍顶长房份;次子蔡靖节,生二子,长子蔡毅斋、次子蔡毅田过继金门平林。毅斋生四子,长子延龄衍下长房份,其十六世孙蔡铨藕迁石码经商:次子延茂衍二房份;三子延芳,无嗣;四子延森衍四房份,延森之八世孙部份迁台湾、广东潮州、合浦谋生。蔡厝蔡姓尚有从莲花镇小坪村迁来的,他们是蔡添秀衍围仔内、蔡西沧衍汪厝角、蔡宜家衍小坪角,计7个房份。传世中蔡厝还衍该村的后头社。蔡厝另创分堂号大庭。
其昭穆是:景……太、靖、毅、延、汝、士、夫、用、启、齐,复根炷基铨淑梁熙,培铸洪材燿墨鋜淇,历昭埕鉴涌树炽喜,镇海棠荣远钮源利。现行至耀字辈。
旅外宗亲有:旅美国有蔡希审、蔡开垦、蔡天分、蔡益、蔡福极、蔡福明、蔡金钹等;旅新加坡有蔡万隆、蔡水滥、蔡清典、蔡先河(女)、蔡鼎明、蔡亚良等;旅加拿大有蔡淑全、蔡金塔、蔡大方、蔡清华、蔡希妙、蔡乌炮等:旅澳洲有蔡建法兄弟:迁台湾有蔡淑凯等。
(2)坪边村蔡姓宗支
琼林六世蔡一禾,字嘉仲,号竹溪,生三子。长子蔡至厚居琼林,三子蔡君爵,字至善,号八十七郎于元代至元年间由金门琼林大厝内柱来马巷镇市头村孙厝社当私塾先生,因喜爱马巷坪边的山光水色,遂卜居,现坪边村属马巷肪阳村。其宗祠楹联为“宗功祖德族衍坪边,耀庭腾达后裔兴旺”。他们以祖居地琼林为堂号。
(3)北门村蔡姓宗支
大嶝镇北门村和小北门村蔡姓从金门琼林派坑墘分居,开基祖名讳失传。小北门村大部份蔡姓徙居台湾彰化等地,小部份迁入北门村,现小北门村已废。祖祠楹联为:“派本琼林原由固始,地名嶝崎宅定北门”。
(4)大溪村蔡姓宗支
五显镇大溪村蔡姓,是从金门蔡姓琼林派分居的,早期灯号用琼林,后用济阳。
(5)五甲尾蔡姓宗支
马巷街五甲尾部份蔡姓,是金门琼林蔡沧界于明代徙居马巷前厝社(今马巷赵厝村),后迁居马巷街五甲尾的山仔尾。灯号:琼林。
以上北门、坪边、大溪、马巷山仔尾及大同镇东山村后亭,昭穆统一用金门琼林派编的,即:煜、宣致东维,一至可进,忠孔文宜,宗尔体士,允克君子,仲尚永世,承其显谋,诒诸丕烈。后续:扬名缵绪,遵法秉礼,笃庆钖光,景耀荣昌。现已用至诒字辈,传二十五世。
旅外宗亲有蔡耀东旅新加坡,蔡荫旅加拿大,蔡拾旅瑞典,蔡额旅美国。
晋江青阳蔡姓在同安的宗支
(1)乌山(帽山)蔡姓宗支
蔡文仲,字鹤岛,生于元延祐乙卯年(1315年),卒于明洪武辛末年(1391年)。文仲乃晋江县东石镇后湖村蔡氏七世孙,于元末明初徙居同安县新圩镇乌山村,为乌山蔡氏开基祖,至今已繁衍二十六世。乌山蔡亦称“帽山蔡”。,
乌山蔡氏在同安县内的分衍情况是:新圩镇风路村黄岗,乌山村前山、乌山、上宫、宫仔尾、田边(已废)、下曾尾、松管院,面前埔村东寺庄,新圩村及该村洋尾;五显镇竹山村北山、蔡厝口,溪西村,四林村梨仔林、庄上;大同镇祥桥村芸溪:新店镇刘五店村浦南;马巷镇五甲尾一部份:莲花镇蔗内村百谷。外迁的有:五世蔡存回之八世孙蔡卯徙居福州,五世蔡存旭支派徙居漳浦,七世蔡良、蔡显、蔡宗国、蔡宗侨徙居泉州水沟巷,八世蔡彬徙居永春,蔡明徙居漳浦县,九世蔡懋兴徙居长泰,蔡光谐徙居南安县,十一世蔡卿畅、蔡日炤徙居台湾,十二世蔡正徙居澎湖。台湾首富蔡万霖、蔡万春就是这支派的后裔。传世中还有一支迁马巷五甲尾经商。
乌山蔡姓沿用祖居地的分堂号:青阳。昭穆从第三世起编:伯守拱世仪,崇光应宗国。续:长庆思馨远,绍一源泉学,克庸德意用,招姬泽厚光。现行至德字辈。
新店镇刘五店村浦南蔡氏由新圩镇凤路村黄岗七世蔡仲春分衍。另立昭穆:仲秉兴廷良,伯献维宗堂,仕应光国芳,文德成东美,昌荣世泽长。
莲花镇蔗内村百父蔡氏,乃由新圩镇乌山村宫仔尾先分居西柯镇阳翟村烧灰社,后迁徙定居百谷村,另立昭穆:朝廷尊爵禄,宗族贵伦常,继志亲贤俊,贻谋爱炽昌。
(2)茂林村蔡姓宗支
晋江县青阳镇蔡厝十五世蔡乌,谥号齐轩,于宋嘉定十二年(1230年)迁南安县渚园社(现已废村),传了5代人。第六代蔡氏兄弟于明洪武二年,因风水纠纷致伤人命,被迫搬迁,老大迁南安县宅美村,老三迁同安灌口查圹村,老二蔡廷时,字进升,明太学生,迁居同安民安里十都湖龙头社(现新店镇茂林村)。宗祠楹联:“晋水分居开甲地,卜迁银邑庆宗祠”:“松花献瑞择吉湖龙承启宇,碧海水秀气聚瑁山立世家”。从楹联可以看出茂林蔡姓的渊源和村址古地名(瑁山为茂林村后的乌尾山)。
茂林蔡姓分堂号:青阳。与内厝镇前垵村的小盈岭、下沙溪蔡姓的堂号相同。昭穆另立:尔则念之其乃有制,允以为吉亦克永迪,诒谋垂裕笃庆锡光,景耀宗昌云汉昭彰。现已传至宗字辈。
旅外宗亲有:蔡笃丛、蔡神化旅新加坡,蔡笃眼、蔡庆碳旅马来西亚,蔡笃山、蔡学、蔡水溪旅印尼,蔡庆甲、蔡朝商迁台湾。蔡豪杰迁香港,
(3)东蔡社蔡姓宗支
蔡兴旺,于清初从晋江县金井镇东田头航船至大嶝镇东埕村东蔡社海域,因遇台风,避风东蔡,后在此定居。传世中他们又衍双沪村,灯号济阳。东蔡昭穆:良明于德,国庆锡功,周老宗邦,本基实继,敦关文昭,荣华百世。现衍至实字辈。
(4)小盈岭蔡姓宗支
同安内厝镇前垵村小盈岭社蔡姓,乃是从晋江县董厝分衍而来,开基祖名讳失传,分堂号:青阳。昭穆:多德其世伯,主明宣用正,清渭必书通,华国文章贵,传家孝友宗。小盈岭蔡氏有一部分是守护明兵部右侍郎、总督贵州云南湖广军务蔡复一墓的后裔。
(5)下沙溪蔡姓宗亲
同安内厝镇前垵村下沙溪蔡姓,系晋江县东石蔡氏分衍,开基祖名讳失传,灯号青阳,昭穆:善茂芳享诏,千秉衡隆基,肇璋辉胤承。
汀溪蔡姓宗支
同安汀溪镇半岭村的大埔、东堤、后堀、吊灯的蔡姓,从何处迁入及开基祖名讳均失传。另立灯号:丰江,昭穆:文章华国,德宜传家,赞英奕世,科甲联登。
目前,同安蔡姓尚有莲花镇小坪村的洋尾、新城、岭兜,美埔村的林后,云埔村的蔡厝、石丹,新民镇杜桥村,其开基祖名讳、堂号、昭穆均已失传。
同安蔡氏在明清两朝,有进士8名(明6,清2),举人35名(明17,清10,清武举人8)。乡贤有蔡献臣,翔风平林人,明万历十七年进士,在提学道任内,取浙人士子朱之蕃为状元,浙人士子为献臣立生祠。天启间,御赐里名琼林,召为光禄寺少卿,后为太监所誣,削籍归邑,出资筑堤1980余丈于朱埭,农人业户颂功请晋江人、南京工部右侍郎何乔远为文勒碑纪焉。蔡复一,翔风蔡厝人,明万历二十年进士,年方十九,官至兵部右侍郎,总督贵州云南湖广军务,兼巡抚贵州,节制五省,卒于军中。帝嘉其忠勤,赠兵部尚书,谥清宪,赐祭葬。蔡攀龙,平林人,军伍出身,历任厦门把总、金门守备,乾隆五十一年因平定台湾林爽文起义有功,升台湾总兵,官至福建陆路提督、江南提督,有“虎将”之称,赐“强都健勇巴图鲁”名号。蔡氏祀为“祖王”,建庙奉祀。蔡启瑞,马巷人,国际知名的化学家,1950-1956年在美国俄亥俄州大学任副研究员,回国后任厦门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蔡教授的络合催化理论和固氨两项研究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本文摘录于:政协厦门市同安区委员会 文史资料委员会
编著的《同安文史资料——同安姓氏专辑》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