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田洋村浯江陈氏族史
陈金城
莲花镇云埔下坂田洋村系明代由金门浯江陈氏迁入开基,繁衍成族。田洋《浯江陈氏族谱》系清嘉庆辛酉年(1801年)陈明寅首撰,其子陈丕炽(邑庠生)于咸丰乙卯年(1855年)续修,民国3年(1914年)陈启炯(字玉明)及1961年陈奕标又先后续修而成。据谱载,田洋陈氏尊金门一百八十三郎公陈大育(宋末人,官侍御史)为始祖,灯号浯江。明嘉靖间,陈大育八世孙陈国荐因避倭患由金门迁入同安感化里(今莲花镇)云埔霞坂山边社开基,与杨姓杂居。国荐往潮州经商不返,家政由妻林氏、媳蔡氏极力撑持,传至六世陈仲采渐有丰余。仲采卒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与夭拆之四子陈振爱一起归葬金门祖籍之龙凤山石灼岩下,以示叶落归根。仲采生四子一女,长子陈振维(名典),于乾隆初率弟振云(名梯)、振元(名亲)由霞坂山边社迁居田洋开拓,繁衍成村。至1961年已历400余年,传至第十五世“承”字辈(以明代迁同祖陈国荐为一世),子孙300多人。同安辛亥革命元勋、民国首任县长陈瓞臣即为田洋陈氏第十一世裔孙。
兹依族谱世系列表如下:金门祖籍世系(共传八世):
始祖陈大育(宋侍御史)传二世以安、三世光定、四世世民、五世孔雍、六世循旭、七世敦鹤、八世国荐(明嘉靖间由金门迁同安莲花霞坂山边社开基);
陈国荐开同世系(仅以陈瓞臣家族为主干,他系从略):
开同一世陈国荐传二世文异、三世邦拱(字栖同)、四世起登(1615-1704年,学名必科,邑庠生)、五世汝榴(1649-1712年)、六世仲采(1682-1742年,坟在金门祖籍)、七世振元(讳亲,与兄振维、振云迁居田洋)、八世文仪(讳基)、九世明钦、十世丕腾(1850一1910年,字丕翰,号凌霄,太学生,同盟会员)、十一世启瓜(1883-1936年,字瓞臣,民国首任同安县长)、十二世奕慰(1920一1987年,字可慰,往居缅甸)。
自清嘉庆间“文”字辈(八世)始起用32字昭穆字序(陈桂洲制):文明丕启,奕世其承;乃绥厚禄,滋大丰亨;万年安缉,为善益兴;勉尔继序,永言服膺。1961年行至承字辈,为开同祖陈国荐十五世孙,金门语江始祖陈文育第二十三世孙。
田洋陈氏历代名人辈出,见诸谱记载者有:
七世陈振维,讳典,仲采长子。鉴于山边村穷乡僻壤,难以发展,乃携弟振云、振元于乾隆初迁居田洋(平原地带),建大厝三座,又广置田产,开办当铺、油坊,经商发迹,富甲一方。又设家塾,延师课教子侄。
八世陈文尚,系振元第四子,字文瑞,榜名其荣,清嘉庆丙子科(1816年)武举人,为田洋陈氏科举第一人。名载《同安县志·选举录》,于祖庙前树旗杆。
十世陈丕抟,字琨化,号樵村,榜名扶摇,同治丁卯科(1867年)文举人,名登县志选举录。
十世陈丕腾(1850-1910年),丕技胞弟。字丕翰,号凌霄,光绪朝太学生,无意科举,弃儒经商,经营灌口盐馆。受养子陈瓞臣影响,加入同盟会,出面创办“灌口天然农林公司”,招同志200余人秘密军训,以图反清革命。
十一世陈启甫,字少村,榜名师洛,丕抟长子。光绪甲午科(1894年)文举人,选用知县,未任而卒,名登县志选举录。族谱载其为光绪庚辰科进士,查光绪甲午后无庚辰干支,县志进士录也无其名讳。
十一世启藻(1880-1917年),字采臣,不腾长子。屡试不举,民国初与灌口洪茂社陈宗河创办凤山两等小学,致力于近代教育。
十二世陈奕纽(1906-1944年),字玉亭,幼丧父,随叔就读于厦门三育学校,17岁毕业经商,20年代进陈嘉庚创办的同美汽车路公司任职财务员,颇受重用。
十三世陈世水,学名金水,1960年厦门大学毕业,高级工程师职称。现为国防科委研究员,教授级专家。
田洋陈氏对近代同安影响、贡献最大的人物则是十一世陈瓞臣(1883-1936年)。原名许成瓜,出生于角尾鸿渐尾村。祖父为印尼侨商。6岁时因祖父商业破产,其父把他卖给灌口盐馆主陈丕腾(号凌霄)为子,改名陈瓞臣。自幼聪颖好学,16岁连中文武秀才,人称“瓜舍”。1905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学堂,回乡创办灌口凤山小学和鸿渐小学(今侨办鸿渐中学前身),自任校长、教员。1909年参与发起、组织灌口同盟会,动员其养父加盟并创办天然农林公司掩护军训。1911年农历九月十九日凌晨,与庄尊贤率灌口革命军围攻县城,与陈延香领导的“青年自治会”里应外合,一举光复同安,瓞臣被举荐就任民国首任代理县长,次年调任安海分县长、升晋江县长,曾率厦门学生军抚平泉属五县农村之骚乱。1913年9月国民党讨袁“二次革命”失败后,瓞臣弃职出亡南洋,呼号反袁,甚得孙中山器重。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回国居于厦门,协助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1923年6月,孙中山的广州总统府委任陈瓞臣为“闽赣边防军司令”,率兵二团策应北伐,后因时局变化,瓞臣挂印归田。蒋、汪叛变革命后,瓞臣对政治彻底灰心,于厦门经营“四时春酒业”,所得利润用作灌口两学堂经费。其间屡拒国民党49师张贞之礼聘,绝意官场。30年代后经营破产,贫病交加,1936年底逝于鼓浪屿。
清至民国,田洋陈氏族人外迁甚多。仅据族谱记载,六世三房陈仲琏首于清康熙间东渡台湾,其后有八世文德、文揣、文求,九世明命(携子丕迁)、明琨(携子丕养、丕镇、丕蕊)、明琬、明监、明起、明昔等,十世丕珍丕瓘兄弟、丕壹丕弄兄弟、丕奏丕突丕再兄弟及丕任、丕经等,十一世启贯、启盘、启行兄弟等,先后渡台垦殖经商。多为父子、兄弟举家齐渡,累计渡台男口达36人。而清末至民国间南渡缅甸仰光、嗵扣、嶙啷诸埠者有8人:十一世陈启科、十二世奕记、奕荫、奕涵、奕慰,十三世世礼、世旺、世明等。
田洋村有庙曰“开漳圣王庙”,村民祀唐陈元光为“祖王”,因田洋陈姓为陈元光之后裔。村中又有福田宫(水尾宫)祀广泽尊王。神为五代南安郭山人郭忠福(923-938年),生前为牧童,生性至孝,死后立庙南安凤山寺奉祀,宋庆元间封至广泽尊王。据说特别能庇护流寓迁居者,在闽台广有信徒。田洋陈氏明代由金门迁入霞坂山边,清乾隆初再迁田洋,故特祀之以求庇佑。
本文摘录于:政协厦门市同安区委员会 文史资料委员会
编著的《同安文史资料——同安姓氏专辑》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