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平社是由客居新加坡的一些热爱京剧艺术的侨胞组建的业余京剧表演团体。1940年2月12日由新加坡本地先贤票友创立的,创办人有林庆年、林谋盛、卓经端、李泽仑等。目的是为京剧爱好者提供研究切磋的场所。

平社是新加坡本地历史最悠久的业余京剧社。京剧源自北京,20世纪30年代传入新加坡。当时正值民国时期,北京一度改名为北平,所以京剧当时也称为平剧,京剧社被称为平剧社。新加坡平社作为海外知名研究和传播京剧的艺术团体,在当地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侨界影响非常广泛。在弘扬华夏文化、加强华人凝聚力、促进中新文化交流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传承做出积极贡献。

京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将散落在全世界的中华儿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平台。现如今,包括京剧在内的一些中华传统文化,能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与当地华侨华人不懈的坚守有着密切关系。他们对传统文化有着真诚、无私、炽热的爱,令人动容,值得钦佩。他们全心全力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在异国他乡落地生根,让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得以延续文化基因,为中华文化在世界各地根繁叶茂贡献重要力量。

新加坡平社成立于抗战初期,成立伊始就在本地举办大规模义演,为中国抗战筹得巨款。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为支援中国抗日战争,新加坡平社曾在大华戏院举行大规模公演,筹款12万元。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社长林庆年撤往中国重庆,社员星散,宣告解散。

战后,平社多次为南洋大学、同济医院等义演筹款,秉承了先贤服务社会的传统。

1945年底林庆年重返新加坡,领导复兴工作,不久退休。卓经端继任社长。

为推动京剧艺术在海外的传播,国家京剧院首任院长梅兰芳先生等京剧艺术家和文化界名人,对新加坡平社十分赞赏,纷纷为平社题词、作画,以此激励海外京剧爱好者。尚小云曾为其写道:“让我们友谊的艺术花朵开得更灿烂更可爱。”周信芳为其写道:“愿京剧这朵花,在新加坡的土壤上开放得更为美丽。”1956年,梅兰芳寄语新加坡平社:“优秀的中国京剧艺术,在这几年来已经轰动了整个世界,愿我们共同研究荐扬,取得更大的成就。”

1964年后李泽仑、蔡普中、王福顺先后任社长。陈木辉于1985年担任会长。

20世纪80年代后,平社积极参与政府举办的传统艺术节,并到人口密集的新镇巡回演出,把京剧艺术介绍给新加坡人。

虽然是业余京剧社团,但70多年来,新加坡平社坚持学习排练,每年都有多场演出,代代相传,绵绵不绝。他们既演折子戏,也演全本传统戏。为提高表演水平和培养接班人,平社定期聘请中国专业师资来新指导,近年来更排练呈献一系列难度较高的,如《曹操与杨修》《民族英雄郑成功》《佘太君抗婚》《三关明月》《凤凰二乔》《杨门女将》等大型新编历史剧。2010年7月,平社举办的七十周年庆祝演出——新编历史剧《大脚皇后》,曾受到新加坡副总理张志贤的好评。人们发现台前幕后活跃着许多新移民的身影。新移民占平社会员总数的四分之一。在一些演出中,新移民会员已开始挑大梁,其中不乏硕士、博士等高学历者,还有好几位博士生甘愿在剧中跑龙套。

宗乡总会主席蔡天宝和秘书长李国基,谈及新移民融入课题时提出应以“兴趣圈”打破会馆社团地缘与血缘的传统限制,拉近彼此的价值观,协助新移民融入本地社会。平社曾在同安会馆礼堂举办题为“新移民通过戏曲艺术融入新加坡”的讲座,讲座的两位主讲人以及多位参与示范表演者,都是来自中国的新移民。

来自江苏的魏兵兵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历史专业的博士生。他在硕士学位的研究课题是“晚清及民国初年上海的戏曲娱乐”,他目前的研究课题也与二十世纪上海的戏曲文化有关。京剧就是当时上海流行的主要剧种之一。讲座中,魏兵兵从学术的立场指出“没有观众,就没有京剧的繁荣”。他回顾了京剧的起源,以及特有的“票友”和“票房”文化的形成。所谓票友是戏曲界的行话,指的是会唱戏而不以演戏为专业的戏曲爱好者。票友们汇集一堂的地方,就被称为“票房”。中国最早的“票房”始于道光年间,民间票房文化最盛行的是晚清至明国初年的上海,后因战乱,中国的票房文化一度销声匿迹,直至近一二十年才又重新复苏。而平社就是新加坡的“票房”。

“虽然平社的规模不算大,如果在当年的上海,或许只能算是一个很小的票房,但在我的研究中,还没有一个中国票房能有这么悠久的历史。这不能不让我由衷地敬佩平社前辈们对于京剧艺术百折不回的追求,以及他们的执着与奉献精神。”魏兵兵说,虽然自己研究戏曲文化和历史,但在中国从来没有学过戏,更没有唱过戏。

加入平社,完全是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我三年前刚来新加坡时,到牛车水走走看看,正好路过平社门口,发现本地也有业余京剧社。因为跟我的研究有关,所以我举起相机对着平社的牌子拍照。”“正巧,平社的杜文寨老师经过,见我在门口拍照,就问我是不是对京剧感兴趣,随后热情邀请我进去看看。就这样,我跟着杜老走进了平社,就像进入了一个大家庭。”从此,魏兵兵一发不可收,从学戏到唱戏,开始迷上了这门艺术。

在《大脚皇后》的演出中,他出演了一个戏份相当重的角色。魏兵兵在平社的纪念刊中曾留下这样的感言,“平日得闲,即往社中习曲听歌,偶逢演出,更有机会粉墨登场。入社以来,常蒙师友先进不吝赐教,获益良多,社中成员互敬互爱,其乐融融,亲如一家,使我几乎忘却自己身在异国......”走进平社,忘了身在异乡。

从京剧中找到幸福的曹梦迪(电脑工程师)是“新移民通过戏曲艺术融入新加坡”讲座的另一位主讲人。他探讨的话题是学京剧与幸福的关系。曹梦迪16岁来新加坡求学,目前是永久居民,在一家跨国公司任职。2003年他加入平社,在受访的几位新移民中,他是社龄最长的一位。曹梦迪说,自己从京剧中学到很多道理。首先是京剧的剧目,很多取自中国的历史故事,歌颂了为国为民的英雄人物,有扬善贬恶、发人深省的作用。另外是京剧的艺术,比如强弱对比,比如什么时候该收、什么时候该放。比如强调每段结束时都要给一个交代等等,这些都让他悟出不少做人处事的道理,令他在本地的生活更愉快了。

曹梦迪说道:人的幸福可以来自许多方面,但锦衣玉食、声色犬马所带来的快感,往往都是短暂的。相比之下,投入和专注于某一兴趣爱好,追求更有意义的生活,实现自我价值等,则能带来更为持久的幸福感。在平社学戏多年,曹梦迪专攻花脸,也喜欢京胡演奏。在《大脚皇后》中他也饰演一个重要角色。他表示:京剧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也融合了不少哲学思想和民间智慧,所以他认为,“参加平社,学习京剧,可以让你更幸福”。

讲座现场还有两位博士生,他们分别是来自大连的拿着奖学金来新加坡留学的南洋理工大学电脑专业的孙洪洋。他说:以前没有接触过京剧,对这门传统艺术了解不深。去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平社,他便开始每周一次到平社学习京剧,并在之前的演出中跑过龙套。由于即将毕业,学业繁重,所以没有参与最近的演出。平社周一至周五晚上都有上课。由专业老师分“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每周一次进行授课。“老师非常有经验,教得也很耐心。在新加坡能有这么好的条件来学习京剧,是我没有想到的。”

来自天津王静(化工专业)刚来新加坡不久就加入平社。她说自己从小就对戏曲有浓厚的兴趣,非常喜欢听戏,但在国内没有机会学戏。“大学里通常没有这方面的课程或社团。来到新加坡后,在一次社会活动上认识了平社的会员,我很高兴地就加入了。”她强调“在平社授课的老师,大都是中国的国家一级演员、一级琴师,水平非常高。这样好的师资条件,在国内的票友恐怕都没有。我们真的非常幸运。”好学的王静一有机会就向老师求教,在平社公演的京剧折子戏中,她登台跑龙套,饰演宫女。

副社长严忠胜介绍说,近年来到平社参与活动的新移民越来越多,其中不少还参加过演出,印象中博士生就有六七位。他说,新移民大都好学、上进,而且有语言上的优势,比如京白、韵白等,念的就比新加坡人准。参与演出的新移民会员,如许红、孙淑妍、谭志君等,都已参与平社超过三年,已成为新一代的平社中坚了。

2016年,由陈木辉先生倡导,新加坡平社决定将珍藏的前辈京剧大师梅兰芳、周信芳、马连良、尚小云、谭富英和文化界知名人士吴祖光、胡絜青等珍贵书法、绘画作品无偿赠予中国国家京剧院永久收藏。此批捐赠回国的墨宝,大部分系20世纪50年代的作品,是国内难得一见的真迹,对见证京剧艺术海外传播有着特殊的意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献价值。国家京剧院接收书画作品后,将其展览在梅兰芳大剧院的三楼廊道里,不定期开展书画交流、展陈研究等公益活动,充分发挥墨宝真迹的文化传导作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新加坡平社社长杨惠成应邀来京出席活动,并代表平社致辞。捐赠仪式上,国家京剧院党委书记宋晨代表剧院接受捐赠,并与新加坡平社名誉社长陈木辉先生签署《赠予协议》。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出席捐赠仪式并为陈木辉先生颁发《捐赠证书》。文化部外联局、艺术司负责人出席了活动。捐赠仪式结束后,雒树刚部长与嘉宾们饶有兴趣地参观了京剧名家书画作品展,随后新加坡平社嘉宾与千余名观众一同观看了由著名京剧演员于魁智、李胜素等主演的京剧《金钱豹》《太真外传》《锁麟囊》演出。

2017年7月2日,“新加坡平社捐赠京剧名家书画作品展”暨墨宝捐赠仪式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举行。

本文摘录于:郭瑞明 编著的《同安境外宗乡社团概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马六甲 曾林社 蒋氏家族会

1989 年,来自柔佛州麻坡,却在新山经商之蒋璋海只身前来马六甲,认识了当年于马六甲定居的多名族长,即蒋龙水、兴垦、章体、天水、进祥、章沉及章成族长。

厦门往事与新加坡厦门公会

厦门公会创办于1938年,并不是本地唯一的厦门宗乡机构,但较1926年成立的禾山公会接纳广泛意义上的厦门人。20世纪初闽侨纷纷在厦门投资置产,对于福建近代教育、医疗、实业发展贡献巨大,厦门成为海外福建人另一种意义上的原乡,是联结闽南祖籍地的纽带,厦门公会成为汇聚本地福建人的特殊地缘组织。

新加坡 同安鳌东同乡会

1945年该会会员蒋勖初等筹款续办家乡澳头村私立觉民小学并创办公益事业。同安鳌东同乡会已于20世纪50年代解散。

澳大利亚 墨尔本 厦门同乡会

墨尔本厦门同乡会的主要核心成员们表示对这次的成立大会充满期待与信心,他们都相信墨尔本厦门同乡会及商会的成立一定会给墨尔本的华人圈带来不一样的发展,海外华人也将会更加紧密团结在一起。

澳大利亚 阿德莱德市 澳中友好发展协会

该协会宗旨是促进澳大利亚和中国之间的文化、教育及经贸交流与合作,推动澳中友好关系发展。协会现任执行会长为陈阳磊先生,高级顾问为前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文化参赞柯亚沙先生。协会会员主要由澳中两国政府官员、高校和研究机构学者及商贸精英等各界友好人士组成。自成立以来,协会在推动澳中两国文化、教育及经贸交流与合作方面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马来西亚 华夏文化促进会

该会宗旨:传承礼仪之大、汉服之美的独特华夏人文风貌;肩负海外华裔对文化命脉断流危险的应对;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再造华夏文化独步世界的能力;发起民间力量的生长,智慧的觉醒;以虔敬的学习精神,继承华夏的人文遗产,以复兴文化的精神,开创文明日新的前景。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