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至1930年,印度尼西亚华侨华人从22万人增至123万人。在吧城(即雅加达)奉行“分而治之”政策的荷印殖民当局核准华人的半自治机构——吧城华人公堂应运而生。吧城华人公堂在宗教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保证着华人宗教组织的有序运作、宗教制度的有效实施、规范宗教行为和宗教活动的正常进行,是保证华人宗教在印度尼西亚有序、稳定发展的重要机构。吧城华人公馆是由荷印殖民当局核准、并任命华人官员以华人的法律和习俗监督和处理华人内部事务的半自治机构。

自1619年同安苏鸣岗受任印尼雅加达(原称吧达维亚,简称吧城或吧国)华人甲必丹(1619一1631)以来,处理华人事务只在甲必丹(首领)住所或私宅为办事地点。1742年曾在城北旗杆街设公堂办事,因华人住城南而来往不便。1809年同安陈永元之父陈炳郎甲必丹于就近为日常办事之所,亦系私宅。直到同安陈永元为华人甲必丹加街首任玛腰时(1829一1865),面临办公住所困惑,经用心策划,积金8500金盾,乃于1861年向闽南高长宗家人购得中港仔(掌更岸街)厝,从此有了固定专门公堂为办事之所。

公堂又称公馆或国公堂。有关“公堂”的定义,在1861年、1893年吧国公堂木刻牌记云:“公者平也平公察理,堂者同也,同堂论事,‘公堂’奉公为民,凡有利于公者,无不咨而谋之,举而措之,以笃庆士林也。”简而言之,公堂即公正论事,为民做事。公堂成为荷印政府委任华人为首的中华律法与习惯处理华人事务之所。

陈永元玛腰将房子改装翻修,焕然一新。大厅内,中设案座,集僚议事。公堂大厅正面悬挂金字匾额“政贵有恒”,下方悬挂金字木刻牌记,列举公堂沿革与历届侨领姓名。左右悬挂木刻金字长对联:“窃愿官清民乐通国欢声歌化日;惟期政简讼平满堂和气引春风”,落款为王志谦、希明篆,王志谦即1790年任甲必丹闽南王珠生。两边又有对联“赵璧隋珠希此宝,晋书汉隶作家珍”。此联匾为陈永元等华人首领办事宗旨座右铭。“政贵于恒”一词见《辞海》云:“官府所治公事曰政”。

在公堂任职的陈永元等华人首领,均系没有薪金为民理事,有关档案记叙“华官虽不得俸”“番(指当地人)官贪酷,华官廉直”(1907年12月31日公案)。而公堂人员产生都要经个人申请、列台(指公堂会议)评议和荷印政府最后裁决三步骤,个人申请与评议要按“名次、年纪、生长、世系、亲人良善、抚养教训、所行良善、和睦乡里、平时交游(指结交朋友)、家资足用、有助小公班衙(指政府)等”(1844年4月4日公案)。有关此类公堂人员选择评议的会议记录,以陈永元任职内记载最为详细,每人发言、评议某某优劣均记录在簿,又记上评议时有关亲人要回避某某,某某“不在议”等等。显示华人首领为官清廉公正之举。

陈永元任玛腰职务38年,为处理华人国内事务费尽心机,政绩斐然。但却不会做生意,家业一直不振,在投标承包中一再亏本。1833年投标承包亏欠5万盾,被罚款1万多盾,准分期偿还。1844年承包再次亏本,只得向荷印政府借款25万,以丹绒不禄三块地作抵押。1848年至1851年又因欠款向公馆贷款2万盾,分三年还清。到1872年9月1日,72岁的陈永元身故后,其明婚妻罗二不老娘(1822年生,52岁)住砖仔桥,自己并无生活来源,公堂列台经审议属实(见1873年1月17日公案)。

最后,还值得一提的是,1858年8月29日陈永元在吧城的画像,身穿一般的布衣、布裤、布鞋,戴无边圆冒,坐普通的靠椅,衣着朴实得与一般平民无异。一看,谁也不会相信那是显赫一时的吧城华人首任玛腰,且其家族曾是吧城五任华人甲必丹!

据《印度尼西亚椰加达华人档案》(原名《吧国公堂档案》,现藏荷兰莱顿大学图书馆)的资料展示,同安陈氏家族五任甲必丹,并为雅加达(旧称吧达维亚,简称“吧城”)华人(民国前自称“唐人”)首任玛腰。兹录档案记载如下:

一任甲必丹陈炳郎,号大栋,字其文。约1763年生,1791年10月11日任武直(财产管理官),1792年11月13日任雷珍兰,1809年10月26日任甲必丹,1810年因多病退,任职19年21天(灾吧国公堂内木刻碑记)。配民名林匹娘,1781年生,1854年9月4日身故于观音亭,享年73岁。生子陈永元,为后来的第四任甲必丹,首任玛腰。

二任甲必丹陈烨郎,号大祯,字电明,1766年生,由钦赐名誉雷珍兰,钦赐甲必丹出身,1810年至1811年继其兄陈炳郎之位任甲必丹,在位256日告退。配黄氏,1789年生陈成元,为钦赐雷珍兰。1808年2月28日陈成元19岁时与17岁王接娘结婚,1810年2月27日21岁时与16岁王凤娘结婚,1811年身故,终年22岁。陈成元生子陈启明、陈启准。陈启准于1814年生,1839年任雷珍兰,1854年5月28日去世,享年41岁。

三任职授甲必丹陈灿郎,字英三,约生于清同治或光绪初年(待考)。配王氏,溢益顺,生子陈广元。陈广元,1826年生。1843年6月18日(18岁时)与同龄王谦娘结婚,1844年为钦赐雷珍兰,1849年为署理钦赐雷珍兰,1854年2月因私藏鸦片被革职。陈广元生子陈齐存、陈齐藏。

四任甲必丹加衔玛腰陈永元,号一誉,字轮哪,1802年生,1827年2月26日任雷珍兰,1829年升甲必丹,1832年10月升加衔玛腰,成为雅加达华人首任玛腰,1865退任,任职38年。1872年9月17日身故,享年72岁。

陈永元于1819年4月25日(18岁时)与17岁李便娘结婚,1839年5月29日(38岁时)与黄瑞娘结婚。妻故后于1856年4月20日(53岁时)与49岁叶合娘再婚,1866年10月10日(65岁时)与45岁罗而宣娘结婚。

陈永元有四子二女:陈思修,1828年生,1838年11岁时身故。陈思聪,1833年生,为下任甲必丹。陈继志,1847年生。陈思睿1839年生,先于其父早逝。陈蜜娘,1820年生。陈秋娘,1822年生,1841年5月21日19岁时与29岁黄仲润(后任钦赐雷珍兰)结婚,生子黄长鲜。

五任甲必丹陈思聪,过继子,1833年出生,1849年8月26日17岁时与19岁张真娘结婚,1849年9月5日为钦赐雷珍兰,1854年9月8日为特授雷珍兰,1866年1月17日升甲必丹之职,1871年6月20日先于其父去世,享年39岁。

上述同安陈氏家族五任甲必丹事迹,分别载于吧国公堂(公馆)档案《公案簿》、《通息簿》、《婚姻簿》、《塚地簿》内,该档案起自1772年终至1978年,为数达一千本册,是华人社会处理自己内外事务真实的记录。公堂内悬挂的木刻碑记和历任玛腰相片至今犹存。《公堂(公馆))档地簿》“碑铭薄”中记载陈氏家族为同安人,其祖籍地究竟在同安具体何地,仍待考。

本文摘录于:郭瑞明 编著的《同安境外宗乡社团概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马六甲 曾林社 蒋氏家族会

1989 年,来自柔佛州麻坡,却在新山经商之蒋璋海只身前来马六甲,认识了当年于马六甲定居的多名族长,即蒋龙水、兴垦、章体、天水、进祥、章沉及章成族长。

厦门往事与新加坡厦门公会

厦门公会创办于1938年,并不是本地唯一的厦门宗乡机构,但较1926年成立的禾山公会接纳广泛意义上的厦门人。20世纪初闽侨纷纷在厦门投资置产,对于福建近代教育、医疗、实业发展贡献巨大,厦门成为海外福建人另一种意义上的原乡,是联结闽南祖籍地的纽带,厦门公会成为汇聚本地福建人的特殊地缘组织。

新加坡 同安鳌东同乡会

1945年该会会员蒋勖初等筹款续办家乡澳头村私立觉民小学并创办公益事业。同安鳌东同乡会已于20世纪50年代解散。

澳大利亚 墨尔本 厦门同乡会

墨尔本厦门同乡会的主要核心成员们表示对这次的成立大会充满期待与信心,他们都相信墨尔本厦门同乡会及商会的成立一定会给墨尔本的华人圈带来不一样的发展,海外华人也将会更加紧密团结在一起。

澳大利亚 阿德莱德市 澳中友好发展协会

该协会宗旨是促进澳大利亚和中国之间的文化、教育及经贸交流与合作,推动澳中友好关系发展。协会现任执行会长为陈阳磊先生,高级顾问为前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文化参赞柯亚沙先生。协会会员主要由澳中两国政府官员、高校和研究机构学者及商贸精英等各界友好人士组成。自成立以来,协会在推动澳中两国文化、教育及经贸交流与合作方面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马来西亚 华夏文化促进会

该会宗旨:传承礼仪之大、汉服之美的独特华夏人文风貌;肩负海外华裔对文化命脉断流危险的应对;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再造华夏文化独步世界的能力;发起民间力量的生长,智慧的觉醒;以虔敬的学习精神,继承华夏的人文遗产,以复兴文化的精神,开创文明日新的前景。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