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记」

泉州之名最早来自福州?市井十洲人,竟然讲的是唐代时的福州


唐代诗人包何谈不上风云人物,但他的这首诗却因属于海丝题材而世代被奉为经典,《送李使君赴泉州》:

傍海皆荒服,分符重汉臣。云山百越路,市井十洲人。执玉来朝远,还珠入贡频。连年不见雪,到处即行春。

其中的“市井十洲人”和“还珠入贡频”更是让人频频联想到泉州在唐代海外贸易的繁荣与昌盛。

然而,你可知道这里的“泉州”竟然不是闽南的泉州,而是福建省会“福州”,不可思议吧。

这还得从福州和泉州那段缠绵的故事说起。

在隋唐以前,泉州、福州之称还未出现。大概在东汉末年的建安年间,偏居东南的孙吴最先开发了福建并在闽北设立了建安郡,同时也在现在的泉州南安市设置了闽南第一个县东安县。

西晋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后,衣冠士族纷纷南渡,于是福建东、南部便新设了晋安郡,郡治自然是选在人最多也最繁华的福州,说也奇怪,晋安郡下辖的晋安县并未设在今日福州的晋安区,反而给了闽南的东安县。

这算是第一次,福州本应保留的名字却用于泉州。

进入南朝的陈朝时,福建人口又增长了,于是福州由晋安郡升级为闽州,后又改名为丰州,顺势在晋安郡的南部,也就是闽南地区,新设了南安郡。

接下来剧情开始诡异了。

隋文帝灭陈后,可能觉的丰州名字不太合适,于是将之改名为泉州(福州是有名的温泉城市,这个名字其实挺符合的),同时缩减编制,废掉福建境内其他的郡,如南安郡。

进入唐代后,原南安郡又被恢复并被赋予丰州的名字,虽然没过几年又被废弃改隶属泉州(福州)。

这是第二次,福州用过的名字被用在泉州身上。

到了唐中期,现在的泉州市区又新设了一个武荣州,和原来丰州有所区别,州治被重新选择在晋江的更下游些。

十一年后,泉州(福州)升格为闽州都督府,于是就在当年,武荣州立马改名为泉州并延续至今,后来闽州也改为福州。

这是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福州之名用在泉州上。

如此频繁的使用福州旧名,泉州非但没吃亏,反而赚大了。

回到文首包何的唐诗,里面描述的可是唐代东方沿海官方大港的繁荣场面,在后世也屡屡被引用为礼赞泉州古代文明的证据。

但是这首诗包何是写给即将赴任福建观察使的李承昭,这些景象正是福建观察使应该负责的工作也是对其办公地点福州的贴切描述。

但这一改名,却把整个繁荣重新给予了新泉州。

甚至呢,在阿拉伯邮政官兼地理学家伊本.科达贝的《道程及郡国志》中描述的中国唐代四大商港里,泉州(Djanfou)也名列其中,与交州(Al-wakin)、广州(Khanfou)和扬州(Kantou)并列。

后代的很多人一直认为这里的Djanfou就是泉州,他们的说法是fou是府的谐音,州在古代也称为府,且Djanfou港介于广州和扬州之间。

但似乎有人把潮州、温州和福州给忘记了。

事实上在唐代,府的概念和后世的府并一样。唐代的府级别比州郡高一级,如大都护府、上都护府和都督府才能称府,而在东南沿海只有广州、福州和扬州是都督府驻地,其他州郡是不能称府的。

但不管怎样,泉州既然延用了福州用过的名字后,不仅要喧宾夺主,而且还要活的比上一任更出彩,事实上她也做到了。

我们一直以来,总是说泉州是宋元东方第一大港,但很少有人说起唐代的泉州,这或许是学术上一个极大的争议点,还不至于夸大其词随意点鸳鸯谱。

但是,以福建政区的变革看,福州在唐代的繁荣程度是毋庸置疑的,泉州是否也已经发展到十分发达的程度,我们也不清楚,但不管怎样,泉州的改名或者说沿用旧名应该是成功的,因为她把上一任的阴影全覆盖了,以至于世人只知泉州,不知泉州之前的福州。

                          本文内容由作者:蔡少谦  提供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湖里掌故之199 阿美

美的父亲是五通店里社人,母亲是钟宅人。1940年,阿美出生于新加坡,随父母在南洋生活。阿美的父亲早年去世,母亲为了讨生活只好改嫁,阿美便随母姓钟。

湖里掌故之198 “珍珠亥”

坂上陈亥自小没有了父亲,家里一贫如洗,他又没读书又懒得帮做事,母亲常常怨叹说,亥仔,你长大了怎么办啊,你真是一个“害”仔。

新发现!明崇祯八年的“林氏祖碑记”出土|二三八记

2024年6月7日,有网友在柯家安兄的「走出文圃山四界看」后台留言,“你好,沧一小区有块古碑倒扣在地,请问知道来历否?”收此消息,家安兄即将之转询众海沧文友,温福来先生在第一时间寻访了沧一小区,竟无所获。众人当下只是草草讨论一阵,未曾泛起微动涟漪。

湖里掌故之197 师爷陈日铭

陈日铭(1885.5~1970.5)福州闽侯螺洲人。少时聪颖,在福州接受新式学校的教育。1910年华侨筹资修建的福建第一条铁路漳厦(嵩屿)铁路通车,陈日铭从福州赶来应聘,担任主事文书。他年纪不大,个子壮实,人称“师爷”。

钟林尾土楼记|二三七记

今海沧区钟林路所包围的区块,有一处千年古村落,名曰“钟林社”,为明初海沧十七社之一。明清时,钟林社辖有钟厝、林厝、上庵、洪厝、西店、铁灶后、钟林尾等自然村,是海沧中部曾经的巨无霸。

湖里掌故之196 耙草割柴

厦门是个孤岛,清代《厦门志》说:厦门“地窄人稠……山皆童山,束刍尺薪,皆自外来。春雨连绵,有米珠薪桂之虑焉。”(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