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记」
海沧与海的渊源:前半生专注漳州海防,后半生势必港通天下
在闽南厦漳交界,有这么一个地方,扼守九龙江入海口,历史上一直是漳州和泉州的海上门户。北宋时,是经济繁荣、盛产陶瓷的“海口镇”;南宋时,是文教兴盛、海防砥柱的“宁海寨”;明代初期时,是保驾护航、坚守海口的“濠门巡检司”;明代中期时,是缉私除恶、铤而走险的“安边馆”;清代以后,是凄惨落魄、食不果腹的贫民窟;改革开放后,是港阔海深、海路连通的东南航运中心。
海沧新城
她就是海沧,一个曾经有过辉煌,也有过落魄的新兴港城。
海沧,是闽南地区少有的以海为名的县市区,在此之前,最广为人知的是海沧的老东家海澄县,也就是漳州月港所在地。
闽南地区,村级以上行政单位的名字中含有“海”者共36例,其中厦门最多为16例,而海沧便占了8例,占厦门的一半,闽南的22%。
或许,历史已经注定了海沧所在的地区以海为生,以海为业的命运,因此,海以及“海”的名字是对海沧最好的诠释。
海沧嵩屿码头与嵩屿电厂
海沧的得名,源自宋代的海口镇,以及经海口镇流入九龙江的沧江,二者各取首字,名曰“海沧”,而此之后海沧的历任名字中便都含有海字了。
北宋时的海沧属于漳州府龙溪县永宁乡新恩里,南宋以后为龙溪县一都、二都、三都,明代初年合并为龙溪县一二三都,简称“三都”并沿用至今,明代隆庆后为漳州府海澄县第四里、第五里,直到解放后划归厦门郊区才一步步演变成今日的海沧区。
北宋时的海沧有海口镇,南宋加设宁海寨,明代在宁海寨的基础上改设濠门巡检司乃至后来安边馆,清迁界以后,海沧几乎瞬间归零,直到清末才逐渐复苏,俨然江北一大街市。
最早的海沧,虽然不是行政要地,但也算得上是漳州九龙江北岸最重要的海防重港,也是那片海域的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甚至一直延续至今。
海沧古建精髓,莲塘别墅
海沧在漳州的存在价值,一直以海防重地和对外港口为主,只有宋代的“海口镇”是以经济角色出现,这多少让人有些不解。
“镇”在今日,是县区以下的行政单位,与“乡”和“街道”同级,但在宋以前,“镇”却是军事单位,如镇使、镇将、藩镇等。但到了北宋,镇的意思发生了变化,由军事意义转变成经济意义。
《文献通考· 职官考》云“ 宋制,诸镇监官掌巡逻盗窃及火禁之事,兼征税榷酤,则掌其出纳会计。镇寨凡杖罪以上并解本县,馀听决遣。”也就是说,北宋的镇,除了刑事权力外,具有高度自主的行政权,几乎可以算是副县级别,和后世的“厅”有些相近。
宋代,是福建叱咤风云的大好时期,不管是对外贸易,还是科教文卫,都一度领先全国,而此时的漳州虽然还没到大红大紫的程度,但也基本上赶上了发展的末班车,海沧算是漳州地区小商品经济较为发达的地方了,否则也不至于有“镇”的出现。
海沧新垵精美古厝
朱熹的父亲朱松,就曾在泉州晋江的安海担任镇监官,而安海那时候和海沧一样,也是镇级,显然安海经济要强悍一些,那时还称为安平,刚建成“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平桥,同期,海沧也有一座规模要小的多的“黄公桥”,建造的工艺相差无几,这里说及的黄公桥便是《陈三五娘》中五娘的父亲捐资建造的,黄公是当时海沧毛穴广社人,后来移民到了潮州才演绎出这部闽南、潮州经典剧目。
宋代的海沧,可以说是集几万千宠爱于一身,然而英雄时间不长,连回忆都不曾想留给我们丁点。
宋代的海沧,也确实在科举文化方面有着不一般的成就,其中的青礁村便涌现出大批进士,因而被称为漳州科举第一村,而与颜氏联姻的还有闽南苏氏始祖苏竦(青礁人),开启漳州东部文教之先,而海沧出产的陶瓷也经泉州港售卖至五湖四海,目前留存的遗址分布在蔡尖尾山的南北两侧,如海沧的上瑶和囷瑶、新垵的惠佐、东孚的东瑶等村社都是那个时期的产瓷要地。
晚唐至北宋时期的囷窑遗址,地点在今海沧囷窑村
囷窑出土的陶执壶和青釉碗
到了南宋,漳州太守李勋在海口镇外的濠门山附近,建造了漳州三座海防要寨之一的“宁海寨”,并配置兵员70名,主官1名,主要是装备了当时先进的巨鳌大鹏船,使之成为闽南海警前哨,从那时候起,海沧的造船业也开始蓬勃发展,为后来月港周边民间走私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甚至呢,在戚继光抗倭期间,频繁提到的福船、海沧船,说不定也有海沧的某些联系呢。
明代以后,海沧从弄文向习武转变,并向世人展示了海沧贩海的强大能力。
朱明王朝到来后,为了抵抗倭寇,江夏侯周德兴奉命在东南沿海设置了许多海防卫所,其中原来的宁海寨在经过元代的破坏后,再次焕然一新,建成了史上第一座圆形土楼,名字取自濠门山,为濠门巡检司,与同期的卫所,共同构成了九龙江口重要的海防布局,且都是以“门”字命名,除了九龙江北岸的濠门外,还有南岸的海门,江口近处的厦门,远处的金门等。
与濠门巡检司同期的漳州镇海卫城遗址
明嘉靖年间,正值倭寇肆虐之前,为了防止外贼通内鬼,龙溪县特别在濠门巡检司的位置建起了安边馆,其目的和作用主要是缉拿沿海的走私大盗,或许是作用达到了,自安边馆设立之后,海沧地区的走私活动立马减少,但很不幸,北岸安宁,南岸却无法消停,于是不得不在月港再设“靖海馆”,但效果却不显著,以张维为首的二十四将的造反直接将月港的动乱推向高潮,于是海澄设县不得不搬上议程,因此,海沧和月港便一同成了海澄县的重要组成之一。
海澄既立,海沧便静悄悄的走完后续的海上之路,从此以后少了点波澜,好似玩耍浪荡不羁的顽皮小孩,突然齐整了衣袖,开始用功耕读,的确让人有些意外,不过呢,在后来经历了迁界的破坏以及整个清代落魄的待遇,海沧的这点落寞也是可以理解的。
好在,终于还是赶上了个好时代,总算能把失去的海上作为继续收拾起来,也不枉海沧拥有如此优良的江海深港,这算是对海沧的一点肯定吧。
海沧蔡尖尾山上的石头山寨
本文内容由作者:蔡少谦 提供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