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记」
闽南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名用字,竟然是“山"..."东”,你家在东山吗
闽南地名常见字
闽南地区村级以上行政单位合计5213个:其中泉州辖4区3市5县,共30个街道、111个镇、28个乡,392个社区、2100个村;漳州辖2区1市8县,共7个街道、90个镇、24个乡,246个社区、1633个村;厦门辖6区,共26个街道、12个镇,329个社区、150个村。
市、县的命名历来以统治者的意志为优先,深刻反映了统治者对该地区的定位及发展重心,镇、乡和村因百姓自然聚居衍生出的习惯叫法而最能体现地区的命名法则,而区、街道和社区则根据现代地方行政者的喜好与流传至今村改居的现状予以适当调整。
从闽南三市的行政单位种类及数量可以看出,厦门城市化最为彻底,次及泉州,原始风貌保留最为彻底的是漳州,当然这类数据也同样反映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闲话后叙,直接上干货,圭海君对闽南三市之市县区、镇乡村和区街道社区所有的地名进行同类字统计,得出泉州、漳州、厦门及三市合并后占比最高的前十个字,如下:
闽南及厦漳泉最受喜爱的地名前十名
显然,这份表单的数据对于初到闽南者应属意料之外,而在久居者细想之后似乎也在情理之中,笔者所在的村子雅化前后的名字共计四个字,便各有两字分别进入厦漳泉前十,却有三字出现在闽南榜单中,如此排序反正我是信了。
来过厦漳泉的人或多或少会对闽南地区的县市乃至村镇名字产生陌生感和好奇心,如拗口的生僻字,表现美好寓意的文字等。
偏居东南一隅的闽南,自古以来就是有别于中原和江南主流文化的化外之地,上至帝王权臣下至平民百姓,所有的历史缩影全都反映在一字一词的闽南地名之中,雅俗共赏。
在闽南的市县区地名中多是显示统治者建功立业的文治武功,有华丽的地名,如云霄、温陵、清源和临漳,有安国定邦开疆扩土的功绩,如华安、南靖、海澄、惠安和安溪,也有施德开化寄寓美好的愿望,如长泰、德化和永春。
以”安”字为例,在旧时漳州十县和泉州八县中占比高达33%,即使在今日的29个县市区中,仍然占到24%。
而在闽南镇乡村二级中则更多的是平民百姓浓浓的番薯味道,有位置鲜明的山头水尾,如水头、山后和东山,有体现家族聚居之所的,如蔡厝、洪坑和黄庄等,也有表彰祖德宗功的,如锦园、琼林和新光等。这些高山流水下里巴人的种种抗衡,最终在大数据面前,则以最贴近地气的文字呈现。
闽南地名常见的字,如安、坂、浦、埔纷纷落榜,而山、东、溪、坑、西、新、后、美、头、林等十个字分别位列前十名,从中也可以发现,闽南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貌真真切切的反映在地名中,而反映这些地名的方位则紧随其后。这或许体现了闽南先民在该地区筚路蓝缕开疆辟土的艰辛,也见证了闽南移民文化的地理变迁。
纵观厦漳泉三地的地名差异,泉州在地貌上有更多的湖,而漳州则增加了下和南,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有三个入围十强,或许与福建省内最大的平原漳州平原有关,这也最大程度上保留了汉人喜好以东西南北表示方位的习惯。
而厦门,则有厝、塘和莲三字突出,厝本就是闽南家族聚居的特色,厦门腹地窄小缺少大江大河,面积较小的湖泊以及多石的地貌,使得塘字得以显现,而莲字则更多的是因为厦门城市化引入的现代社区名字,如莲花北、莲西、莲兴、莲花五村、莲岳、莲秀等莲字社区。
另将地名进行归类,大概可区分成十类,每类各取前十名,以进一步查阅各类别不同文字的出现频率,依次为地理方位、山地形貌、田园形态、聚落名称、江河湖海、美好寓意、草木花果、姓氏名号、数字及其他,其排序为:
闽南地名按类别分前十名
第一类 地理方位
体现地理方位的文字,如东西南北、前后、上下、头尾、内外等字最受闽南人青睐,而山的四周、溪流的冲积平原、山谷是闽南先人择居的首选,这也符合闽南的地形。而美字的出现、尾字的下榜,也正是清代以后,地名雅化的最直接表现,如集美、角美、渐美。
第二类 山地形貌
闽南乃至福建多山的地形,使得闽南先民择居时相对偏爱缓坡,如坂(山坡,斜坡)、崎(山地不平),而久居之后,对于有山则灵、靠山吃山的认可,大多乐于将山、峰、岭等中性词作为驻地的名称和雅称。
第三类 田园形态
田园形态与山地形貌相似,只是在地貌上更为平整,最适合聚居和耕作,如埔(山间的小平地)、洋(面积较大的平地)、坪(平坦的场地)、园(树果集中的地方)等,而这些地区被占据的历史最长,往往位于山区,如三平、汀洋、马坪等。
第四类 聚落名称
在聚落部分,最能体现闽南特色的或许就是厝字,厝一般仅见于闽南语系的闽南、潮州地区,而厝也在聚落分类中位列第二。其他如城、桥、宅、寨等国内常见用字无须多言,而里、都为宋元时行政区划名称,存在亦算正常,唯新字反映了闽南之间互相迁移的特性,也同时是对上一处住所的怀念,以示不忘祖。
第五类 江河湖海
闽南除了山之外,最多的便是水,受闽南东西向地形影响,闽南河流除了九龙江外基本无大江,故下一级别的溪、湖、塘成了最受欢迎的滨水名字,而海字却远远不如,这主要是受古人聚居一般以淡水源为首选的缘故,就如泉州、漳州市区一般近江不靠海,而厦门这种近现代的城市,摆脱了江河束缚,才得以以海为基础发展起来,由此产生了海澄(明以后)、海沧(近现代)等名讳。
第六类 美好寓意
闽南县市级地名一般被寄予美好的愿望,而在乡间这种愿景被进一步扩大应用,但却远不及县市级的普及率,或许与闽南地区讲究实际、贴地气的风格有关。
第七类 草木花果
闽南地区属亚热带,四季如春,特别适合草木瓜果生长,而地名中除了林之外,诸如梅、杏却不是当地特产,可见这种命名很大程度上不是唯物主义,而是唯心主义的体现。
第八类 姓氏名号
尽管在日常接触的地名中常常看到何厝、蔡厝等让人印象深刻的标记,但事实上以姓氏冠名的地名却并不多见,而南方大姓陈、郑等却并不常见,当然洪、黄、蔡也算是闽南大姓,这或许说明地名的姓氏以宗族相关,与地区大姓关系并不呈正比。
第九类 数字
数字为地名,数量并不多。
本文内容由作者:蔡少谦 提供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