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口,湖里东部海岸线上的村子,十多年前一次不彻底拆除的残留,民居与废墟杂处,庙宇和菜园共存。浦口683号,姓王人家的一座低矮小楼,却足于让我们张大眼睛端详和审视。专注于厦门老照片的紫日先生所收藏的来源于日本侵略军随军拍摄的2张老照片,画面上的楼房就是它,没错!

浦口683号,海边的小楼

浦口683号小楼的后墙

近影的那一张照片,小楼的后墙上赫然挂着一个夸张的木头灯箱样的东西,上面清晰地写着“志贺部队 鬼塚队 敌前上陆一番乘占领之地 昭和十三年五月十日□□□□”,意思是“敌前登陆的第一个占领地”,昭和十三年正是1938年。无疑,这是侵略军炫耀“战功”的无耻之作。

日军拍摄的照片,小楼后墙的木头箱上面写着“志贺部队 鬼塚队 敌前上陆一番乘占领之地 昭和十三年五月十日□□□□”(紫日收藏)

查看民国《厦门市志  嘉禾沦陷记》:“日本海军派盐泽司令率领鬼冢、福岛、志贺、山冈四步(部)队,分乘战舰十余艘,于27年(1938年)5月9日午后4时驶近何厝海……翌晨3时,炮声大作,猛攻香山炮台及……泥金、东宅、浦口各乡之战垒。……鬼冢首登陆,福岛、志贺、山冈继之。”

是的,“鬼冢(塚)、志贺”正是日军的二支部队,82年前的5月10日凌晨,他们和另外二支日军在五通的凤头到东宅之间的海岸登陆,从而撕开了一条血淋淋的口子,从此,厦门陷入了7年又5个月被屠杀被奴役的至暗时期。

侵略军恬不知耻,公然在登陆地点竖立硕大的牌子来显摆“最先登陆的荣耀”。令侵略者没想到的是幻想“武运长久”却最终落个战败投降的结果,这照片成了他们侵略厦门的罪证!

浦口这座小楼虽不高,却是村子里惟一的楼房,小楼背后隔着一列龙舌兰就是大海。日军登陆之际,把这座海边突出的小楼当成重要的军事目标,在浦口海滩的礁石上架起机枪向小楼猛射,在墙上留下无数弹孔。登陆之时,日军用刺刀撬开小楼背后靠海的窗子,丢进燃烧的油布,点燃了房间里的被褥和家具,日军离开后,王家奋力扑火,才避免小楼毁于火中,但是铁床上的铜皮饰件已经烧化。

小楼的墙上布满了日军射击的弹孔

小楼的墙上布满了日军射击的弹孔

小楼的墙上布满了日军射击的弹孔

小楼和边上平房之间的巷口是浦口人下海的路。那天,守军2名战士在这里死守,抵挡数十倍的敌人,把来犯的敌军压制在沙滩上。另一路敌军迂回从背后抓捕了这2名战士,拖到大路对面竹子下的井旁杀害。浦口人清楚地听到士兵临死前大呼“中华民国万岁”的口号。

另一张老照片的左下角,放大了可以看到沙滩上竖着一块窄窄的白色木牌,还特地立连杆用绳子围起来。一个敌军被守军击毙在这里,登陆之后,敌军竖了木牌,相当于墓碑。侵略者倒在别国的土地上,却被当成英雄。

日军拍摄的浦口登陆地的小楼  左下角是立在沙滩的木牌子(紫日收藏)

立在沙滩的木牌子是日军被击毙的地方

敌军从五通登陆那天,守军牺牲了多少人,我们没有看到统计,但是我们知道在沿海一线的凤头、浦口、泥金、东宅4个村子就屠杀了无辜村民85人。

那布满弹孔的小楼啊!5月10日那一天,你见证了强盗铁蹄的肆意践踏,你见证了无数乡邻的尸首遍地,而后你又背负了那耻辱的大大的木牌无奈地站在海边。80多年过去,被杀同胞的尸骨早已不存,活下来的也几乎都已作古,你却有幸留了下来,用满身的弹孔矗立在当年的战场,和着紫日先生收藏的老照片共同印证,记录着侵略者的罪行,这是罪证是铁证,这上面仿佛就写着“勿忘国耻”4个大字!

也许有人说我们是容易忘掉历史的民族,也许有人信奉“消失比存在更加久远”的谬论,然而,密集的弹孔,醒目的木箱,张扬的黑字,不知羞耻的纪念牌,又怎能忘记!

浦口的小楼幸存至今真是奇迹,在一片“拆了”的当下,希望有识之士希望网开一面希望不止盯着眼前的利益,把它留给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留给控诉日寇罪行的人们,为了数以百计死去的冤魂,为了那曾经的耻辱和灾难,为了给“爱国主义教育”一个原汁原味的难得的教材。

经黄国富老师授权。

本图文内容转载于其关注号:老禾山原住民,版权归其所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湖里掌故之199 阿美

美的父亲是五通店里社人,母亲是钟宅人。1940年,阿美出生于新加坡,随父母在南洋生活。阿美的父亲早年去世,母亲为了讨生活只好改嫁,阿美便随母姓钟。

湖里掌故之198 “珍珠亥”

坂上陈亥自小没有了父亲,家里一贫如洗,他又没读书又懒得帮做事,母亲常常怨叹说,亥仔,你长大了怎么办啊,你真是一个“害”仔。

新发现!明崇祯八年的“林氏祖碑记”出土|二三八记

2024年6月7日,有网友在柯家安兄的「走出文圃山四界看」后台留言,“你好,沧一小区有块古碑倒扣在地,请问知道来历否?”收此消息,家安兄即将之转询众海沧文友,温福来先生在第一时间寻访了沧一小区,竟无所获。众人当下只是草草讨论一阵,未曾泛起微动涟漪。

湖里掌故之197 师爷陈日铭

陈日铭(1885.5~1970.5)福州闽侯螺洲人。少时聪颖,在福州接受新式学校的教育。1910年华侨筹资修建的福建第一条铁路漳厦(嵩屿)铁路通车,陈日铭从福州赶来应聘,担任主事文书。他年纪不大,个子壮实,人称“师爷”。

钟林尾土楼记|二三七记

今海沧区钟林路所包围的区块,有一处千年古村落,名曰“钟林社”,为明初海沧十七社之一。明清时,钟林社辖有钟厝、林厝、上庵、洪厝、西店、铁灶后、钟林尾等自然村,是海沧中部曾经的巨无霸。

湖里掌故之196 耙草割柴

厦门是个孤岛,清代《厦门志》说:厦门“地窄人稠……山皆童山,束刍尺薪,皆自外来。春雨连绵,有米珠薪桂之虑焉。”(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