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英,漳州府海澄县三都东坑人(今海沧区石塘村东坑社),生卒不详。身材魁梧,臂力惊人,幼年从军,军功显著,康熙十八年,擢升直隶宣府镇张家口参将。康熙二十二年,随施琅出征澎湖、台湾,因功升陕西兴安镇城守营副将。康熙二十三年,调黔西协守副将;康熙三十一年,擢升贵州威灵镇总兵,遂举家定居贵州,卒葬贵州,于家乡建有衣冠冢。

注:谢英起初可能为郑成功将校,后降清,被安置于内地任职,待施琅发起总攻时,以擅水战重新起用于东南。

..............................

○康熙十八年,任直隶宣府张家口参将,正三品。

●乾隆《海澄县志·卷十》:“谢英,三都人,副将。管直隶宣府张家口参将事,特授骁骑将军。升贵州威灵镇总兵。”

●乾隆《宣化府志·卷二十二》:“张家口路参将,<续宣镇志>顺治十二年,改西路参将设...林昇,漳浦人;黄英,海澄人;蓝瑗,漳浦人;何应元,福州人;林翰,龙溪人...”

●乾隆《万全县志·卷五》:“张家口路参将,本西路分守参将,顺治十三年改设,驻张家口...黄英,福建海澄人,康熙十八年任。蓝瑗,福建漳浦人,康熙二十二年任。”

注:康熙二十年前后,张家口参将皆以福建人,尤其以漳州人为主,黄英应为谢英之笔误。


○康熙二十二年,随施琅收复台湾,因功升任兴安镇城守营副将,从二品。

●施琅《靖海纪事·上卷·飞报大捷疏》:“太子少保、提督福建水师总兵官、右都督、伯、臣施琅谨题。为飞报舟师渡海、克取澎湖大捷事...随征参将谢英、游击廖程、外委守备施世骠等官兵坐大赶缯鸟船一只。”

●康熙《兴安州志·卷三》:“兴安镇...副将,国初奉裁,顺治七年复设...谢英,福建人,康熙二十一年任,明年升任。黄燕替,湖广人,康熙二十三年任,才识明敏,廪然不敢犯,升两江总制大厅。”

●嘉庆《续兴安府志·卷三》:“城守营副将...谢英,福建人,康熙二十二年任,后升黔西。黄燕赞,武陵人,康熙二十三年任。”


○康熙二十三年,任黔西协守副将,从二品。

●乾隆《黔西州志·卷五》:“右营守备...赵光隆,康熙二十年任。改协守任,谢英。”

●嘉庆《黔西州志·卷六》:“以上各官因康熙二十三年改镇为协,裁参将、游击、守备各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雍正十年改游击一员为都司二员,十二年裁都司、守备各一员。改设黔西协副将。谢英。”

●道光《黔西州志·卷六》:“改设黔西协副将,谢英。”

●乾隆《贵州通志·卷十八》:“副将...谢英,海澄人,投诚。”

●道光《大定府志·卷二十三》:“黔西,初设镇,总兵则有李如碧(荆州人,康熙三年任)、王永清(辽东人)、葛秉正(陕西人)凡三人;改协,副将则有谢英(籍贯未详)、张开元(同上)、王凤(同上)、杨宏基(同上)、李根润(同上)、刘业溥(同上)...凡四十五人。”

注:谢英为改协守后首任副将。


○康熙二十五年,修复黔西州城。

●乾隆《贵州通志·卷八》:“黔西州城,原为水西城。明洪武间,都督马晔筑,周围九里三分,高一丈八尺,东西南北各一门。后毁于贼,知府王命来、总兵李如碧重修。国朝康熙二十五年,知州何缙、副将谢英复修。”

●道光《黔西州志·卷三》:“城池,原为水西城,明洪武间总督马晔筑,周围九里三分,高一丈八尺,东西南北各一门,后毁。康熙五年,知府王命来、总兵李如碧重修。二十五年,知州何缙、副将谢英复修。”

●道光《大定府志·卷十九》:“黔西州城,原为水西城...国朝康熙二十五年,知州何缙、副将谢英复修。”


○康熙三十一年,任贵州威宁镇总兵官,正二品。

●《清实录·圣祖实录》:“康熙三十一年壬申夏四月...辛卯,升贵州黔西副将谢英为贵州威宁总兵官。”

●乾隆《贵州通志·卷十八》:“总兵,贵州各镇,其废置先后不一,其人系何镇,旧志亦未注明,今人以地相从,镇以设置先后为序,仍各照年代编次,副将仿此。至建设改置年代,详见官制。...谢英,福建海澄人。”

●道光《大定府志·卷二十三》:“威灵,初设镇,总兵则有...谢英,海登人,投诚,康熙三十年任。”

●光绪《漳州府志·卷二十一》:“谢英,贵州威灵镇总兵。”

●乾隆《福建续志·卷三十四》:“谢英,贵州威灵镇总兵。”

END

本文内容由:蔡少谦  提供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圭海四记丨元至正间,陈友定横扫海沧|二四八记

元至正末年,日薄西山的元王朝无暇南顾,盘踞在东南一隅的福建路各方势力,便纷纷登场,互相攻伐。最终,闽北的陈友定、闽南的罗良,笑到了最后。可是,二人因在效忠元朝的方式和路线方面存在严重分歧,一场血拼在所难免......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