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存德,字志仁,号沂东,生正德三年(1508)十一月初六,卒万历六年(1578),享年七十一。十五岁入同安县学,习易经,三十岁中举,三十一岁联捷进士。初授行人司行人,升浙江道监察御史,相继巡按两淮盐务、徽州等,擢松江知府,考察及丁忧后补南康知府,再升提刑按察司副史、广东按察副史,领兵抗倭有方,饶有成绩。卒葬太师桥东,祀同安县乡贤,子梦松、梦潮皆高中进士,著有《结甃堂遗稿》十卷。
○正德三年(1508)十一月初六,出生于同安县城,曾祖刘弘渊、祖刘朝权,皆住积善里后埔社(今海沧区凤山村后埔社),父刘恭始迁县城。
●《结甃堂遗稿·卷七·为叶母求墓志铭碑》:“正德戊辰生某,辛未生弟,复殇殁。”
●天一阁藏《嘉靖十七年进士登科录》:“字志仁,行一,年三十一,十一月初六生。曾祖弘渊,祖朝权,父恭,母叶氏,继母林氏,具庆下。弟存业。娶叶氏。”
○嘉靖元年(1522),入同安县学。
●《结甃堂遗稿·卷七·为叶母求墓志铭碑》:“某感而敬学,十五补弟子员。”
○嘉靖四年(1525),娶妻同安岭下叶氏。
●《结甃堂遗稿·卷七·为叶母求墓志铭碑》:“乙酉生弟业,其年某以妇叶归。”
●《结甃堂遗稿·卷七·亡妻叶孺人圹志》:“孺人叶氏,族聚邑之岭下,为簪缨著姓。”
○嘉靖十六年(1537),福建乡试第四十六名中举,生长子刘梦龙。
●民国《同安县志》:“嘉靖十六年丁酉解元张日闇榜...刘存德,积善后浦人,住东桥。戊戌进士。”
●天一阁藏《嘉靖十七年进士登科录》:“刘存德,贯福建泉州府同安县民籍,县学生,治易经...福建乡试第四十六名。”
●《结甃堂遗稿·卷七·亡妻叶孺人圹志》:“予始发科,为嘉靖丁酉,即长儿庠生梦龙生岁也。”
○嘉靖十七年(1538),会试第四十五名,殿试三甲第一百七十六名进士及第。
●天一阁藏《嘉靖十七年进士登科录》:“刘存德...会试第四十五名。”
●《太学进士题名碑录·嘉靖年间进士题名碑录·嘉靖戊戌》:“赐同进士出身第三甲二百二十二名...刘存德,福建泉州府同安县,民籍。”
●民国《同安县志·卷十五》:“嘉靖十七年戊戌茅瓒榜...刘存德,梦松父。广东副使,祀乡贤,有传。”
○嘉靖十九年(1540),授职行人司,正八品。
●《结甃堂遗稿·卷七·亡妻叶孺人圹志》:“庚子,携孺人赴选,授行人司。”
●民国《同安县志·卷二十八》:“嘉靖丁酉、戊戌联第进士,初授行人,持节册祭益府。”
○嘉靖二十二年(1543),升选浙江道御史,正七品。
●《明世宗实录》:“十二月壬辰,选授太常寺博士刘洵...行人刘存德...俱为试御史...存德,浙江道。”
●民国《同安县志·卷二十八》:“既报命,居三载,选浙江道御史。”
○嘉靖二十三年(1544),上《议大礼疏》,被降俸处理;上《严考察疏》,奏请在明年京察时,加大扬善惩恶力度。
●民国《同安县志·卷二十八》:“会有献“四亲庙图说”,请祧孝庙者,抗疏力诤。世宗震怒掷疏,竟以理不可夺,得降俸。时亢旱,章报下,震雷,大雨如注,京师水二尺,欢声动地,群称“刘御史一言回二天”云。”
●《明世宗实录》:“十二月丁丑,御史刘存德奏:明年考察京官在迩,乞特严赃吏之黜,慎不谨之科,断自才能不足以集事者为不及,气质不可以近人者为浮躁,以次调黜。间有行己偶失而踪迹未明,理法稍乖而原情可恕,历履未练而进修有待,处事多过而志节足称者,乞特加策励。上曰:考察京官,朝廷重事,部院会同,务从公询访,去留允当,不许狥私偏纵。”
○嘉靖二十四年(1545),奉命巡按两淮盐务,裁断盐场代办纠纷。
●万历《扬州府志·卷八》:“盐法御史...刘存德,福建同安人,进士,嘉靖二十四年任。”
●康熙《淮南中十场志》:“二十四年,清丁通判分司判官,以刘庄场代办余东场盐仍归余东,照旧召商买补。御史刘存德将拼茶场清出新丁,顶补过梁垛、丁溪、草堰、小海、安丰、富安原代办本场盐共三千五百一十四引,照数归本场办,其余仍旧代办。”
●雍正《扬州府志·卷十八》:“明盐法御史...刘存德,同安人进士。”
○嘉靖二十五年(1546),上《盐法疏》,奏请以盐银赈恤淮、杨重灾。
●《明世宗实录》:“三月癸未,以淮、杨重灾,命两淮运司发余盐银二万五千两赈恤灶丁巡。从盐御史刘存德请也。”
●《皇明嘉隆两朝闻见纪》:“以淮阳重灾,命两淮运司发余盐银二万五千两赈恤冤丁,从巡盐御史刘存德请也。”
●民国《同安县志·卷二十八》:“视两淮鹾籍,羡储十万,请赈贫民,得报可,两淮赖之。”
○嘉靖二十六年(1547),奉命巡按应天、徽州、太平等地,命稍移宣城县儒学,建当涂县望云亭。
●光绪《太平府志·卷十七》:“巡方...明...嘉靖...二十六、七年,刘存德,字志仁,福建同安人,进士。”
●乾隆《宣城县志·卷八》:“县儒学在府治西南...嘉靖丁未,巡按御史刘存德命同知张臬、知县萧纶徙而稍前。”
●康熙《徽州府志·卷三》:“巡按监察御史...刘存德,福建同安人,进士,嘉靖二十六年任。”
●康熙《当涂县志·卷十三》:“望云亭,嘉靖间,御史刘存德建,有记。”
●《桥东刘氏世谱》:“奉敕巡按应、安、徽、宁、池、泰等六郡。”
●民国《同安县志·卷二十八》:“按应天,潘少宰,故存德所举主,其子弟杀人,匿不出十年。存德既至,而其子弟就逮,视其狱不可生,竟论抵,为书以谢潘。”
○嘉靖二十八年(1549),升任松江府知府,正四品,郡人何三畏作《郡守沂东刘公传》。
●康熙《松江府志·卷三十三》:“刘存德,字志仁,福建同安人。嘉靖十七年进士,二十八年自御史出知松江府。时苦旱,六载逋赋至二百余万,有司督之不集,特设参政主之。存德拊循安恤,请于使者,宽期,以俟秋成。是岁大穰,使者欲尽征及额,存德又请缓两载,止征自二十五年。其后浃岁大熟,遂补积逋什五六,乃建愿丰堂于署后。存德能诗,长于署书,好与儒士谈论文艺,官至按察使。在郡生子,遂名梦松,后成万历进士。”
●民国《同安县志·卷二十八》:“出守松江,时苦旱六载,逋赋至二百余万,特设参政督之。存德拊循安恤,请使者宽期以候秋成。是岁大穰,使者欲尽征及额,存德又请分三载。其后浃岁大熟,遂补积逋什之五六。值倭寇逼境,近邑男妇奔郡城,监司恐奸细,欲严盘诘。存德力争,谓稍缓则男妇悉遭掳矣。”
●天启《云间志略·卷二》:“郡守沂东刘公传:刘存德,字志仁,号沂东,闽之同安人也。公以嘉靖戊戍进士,由乌台出麾而守吾郡,当公在台中抗直敢言慷慨论列,时有大议持不决者,众莫谁何,而公奋然署名首发,奸伏无避,卓然御史有名。而守松之命下,士民则相与计曰:圣天子宵肝为东南造命,诚愿得长厚之吏父母师,帅者以弘济时艰,如刘公名御史,得无卑视,专城矜直,声负锐气,不深谙练而事苛细耶。及迓公来,望尘道左,其容粹如其貌,温如□□□□云□之迁,当如汲长孺出补淮阳,汉帝叹其卧治也者。而公即不倖倖有所建明,亦必不落落无所表见,他日持大体而略苛细行之者,必公也。松故泽国,浃漭无珠,玑竹箭蒲,稍朱提之,奇系之职,贡惟岁转河漕百万,为县官饷边,而顷岁旱潦相仍,闾左失业,流离转辗,呰窳偷生,将阶于乱,识者忧焉。公甫下车以来,正当兑事倥惚,而公从容应之,不扰民亦不病军,遂腾声望,而诸事每加延访,锐意调停,惟宽厚惇大之。是务鸡鸣视牍迄于夜分,所衡决一切钱谷刑狱之务,于大郡称烦剧者,按署无留,勤中理叹吏不能窥其意,旨亦不能关其说词,而复扇之以玄风临之以汪度无论与寮属处,与士大夫交,无所见町畦露圭角,即儿童父老亦且欢颜色,而接之辄惊喜曰:使君似非着惠文冠岳岳柱后者进之。谒两台诸监司,亦绝无抗厉态,靡不咄咄称贤,乃知公无留心而有妙用,无伉志而有冲襟,独能破觚为圜化雕为朴夫,岂泥时逊事好托于无为者,盖无为而有为以不为为者也。汲长孺严毅之质,其于立朝风采,诚宜而于绳下则急,故汉帝出长孺外补稍抑以成其功名,若刘公之于此际以其抗直为名御史者,而复委蛇以为名太守于长孺风度,得无彷佛乎。公治事之暇,好亲铅椠,尝延见章缝之士,与之论文艺议经纶,而亦咨访民瘼不去口。其建愿礼堂于署后,固亦昔贤先忧后乐之情也。公能诗,而犹长于署书,郡中乡先生家多有出公椽笔者。又仰公清风在翰墨间矣。后公升浙江副使,其子梦松生于松,故以命名,亦登乙未第为台州守,多政绩,能诗文。时余司理古越,晤对间,谈松事如家事,叙通家之谊,意甚殷殷也,而其人雅朴其政循良,不为浮薄峭刻之行,更可以占公世德云。”
○嘉靖三十二年(1553),以考察不职,降职留用。
●《明世宗实录》:“吏科都给事中何云雁等、四川道御史郑本立等,以考察拾遗,纠劾...知府李人龙、刘存德...各贪酷不职,宜罢。诏...人龙、存德降用。”
○嘉靖三十三年(1554),父亲去世,守孝。
●《桥东刘氏世谱·四世大受公》:“公生成化丙午,卒嘉靖甲寅九月初十日,寿六十九。”
●民国《同安县志·卷二十八》:“奉使便道归省,丁外艰。服除,即家起知南康府。”
○嘉靖三十五年(1556),补南康知府,正四品。
●《结甃堂遗稿·卷七·尚事王公墓志铭》:“厥后丙辰,某更守南康,道乡谒公,公已殁矣。”
●《结甃堂遗稿·卷三》:“丁巳夏入都道经桐城既得补南康复以冬至后由桐城之任赋此...南康郡邸中遣兴...南康寄友。”
○嘉靖三十八年(1559),任浙江提刑按察司副史,正四品。率军大破宁海石马林、海游等处倭寇。
●《结甃堂遗稿·卷三》:“己未入觐二首。”
雍正《浙江通志·卷一百十八》:“提刑按察司副史...刘存德,同安人。”
●康熙《杭州府志·卷十九》:“副史,二员,因事添设,无定员,俱正四品...刘存德,同安任。”
●乾隆《湖州府志·卷二十六》:“浙江按察使司副史,分巡浙西...刘存德,福建同安人...已上嘉靖间任。”
●嘉靖《宁波府志·卷二十三》:“已未三月,倭贼千余登犯象山、金井头诸处...又贼一枝据宁海之石马林,谭纶同副使刘存德、参将牛天赐又奉总督之檄剿平之。”
●嘉靖《筹海图编·卷五》:“五月...副使刘存德、参将张𫓧进捣海游贼巢,平之。先是,存德、𫓧预令把总任锦等设伏石所庄港口,而自督兵进剿之,贼知大兵将至,即遁出洋,伏兵击败之,追至猫头洋,又败之,进至青门洋,又败之,沉其舟数十,俘斩数百余。贼改屯海游,官兵击斩尽绝。”
●万历《全浙兵制·卷二》:“三十八年...五月,贼袭松门卫城,副使谭纶大破栅浦之贼;副使刘存德败贼于石所庄,又败之于海洋,悉俘斩之。”
●《桥东刘氏世谱》:“升浙江按察清军摄政嘉、湖兵备道。”
●民国《同安县志·卷二十八》:“岁余稍迁浙江按察副使,檄摄嘉、湖诸军。不三日,斩首百三十级,上功匿不以闻。”
○嘉靖四十年(1561),浙江监乡试。
●《结甃堂遗稿·卷五·辛酉浙江同年录后序》:“嘉靖辛酉秋八月,余临浙江试事,所举士如制宴以鹿鸣。”
○嘉靖四十一年(1562),任广东海道副史,兼掌市舶司,正四品;出俸金三十两致祭前同安知县、新会县人李彰。
●万历《广东通志·卷十》:“按察副史..刘存德,同安人,进士。”
●康熙《广州府志·卷十八》:“副史...刘存德,同安人,进士。”
●康熙《新会县志》:“李彰,福建同安知县...嘉靖壬戌,副使刘存德至,谓彰:仁明并用,德威兼著,抚恤孤寡,制服强御,民至今不忘,因出俸金三十两行县致祭。”
●《桥东刘氏世谱》:“历广东阅视海道按察司副使致仕,赠中宪大夫。”
●民国《同安县志·卷二十八》:“调广东海道,兼诸番市舶,利归藩司。提兵援潮阳,谕降剧寇许朝光等八十余人,朝光斩臂誓不复叛。以功见嫉,被中归。”
○嘉靖四十二年(1563),率兵救援潮阳县。
●乾隆《潮州府志·卷三十八》:“五月,倭屯海上,号万众,副使刘存德率兵来援,乃遁。”
●民国《同安县志·卷二十八》:“提兵援潮阳,谕降剧寇许朝光等八十余人,朝光斩臂誓不复叛。”
○隆庆元年(1568),同安县修县志,多有贡献;居家建宗祠,睦宗亲,建结甃堂,自娱自乐。
●民国《同安县志·卷二十八》:“与弟中分产而推其腴,事继母汤药亲尝。为宗人治产授室,丧葬婚娶,以次及母、妻二族。所识贫乏,待以举火者数十家。种秫酿酒,座客常满。善大书,工古文词,其史评制义,博士家宗焉。隆庆丁卯修志,其议论皆关邑典,后多采之。”
●民国《同安县志·卷八》:“结甃堂,在弁石台畔。旧有是堂,后圮。明刘存德筑庵其处,仍以结甃名之。尝踞石临流,舒啸吟咏。有 “友石之居”、“东皋清流” 等字,皆存德手书。近郭溪山,此最胜。”
○隆庆五年(1571),游厦门云顶岩,留有石刻一方。
●云顶岩题刻:“百丈岩头开宝地,九重天际扣玄关。此身直向龙门度,何日更从鹤岛还?无数青山罗海上,居然阆苑出人间。凭高不尽登临兴,指数凤洲芳竹间。隆庆辛未秋八月,沂东刘存德书。”
○万历六年(1578)卒,享年七十一,葬太师桥东,祀同安县乡贤,子梦松、梦潮皆高中进士。
●民国《同安县志·卷二十八》:“卒年七十一。著有《结甃堂遗稿》十卷行世。祀乡贤。子梦松、梦潮皆进士。”
●乾隆《福建通志·卷六十二》:“副使刘存德墓,在太师桥东。”
END
本文内容由:蔡少谦 提供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